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马国栋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望岛小学 山东 威海 264200

摘要

在新课改的今天,人教版《大纲》更具体地规范了学校运动侧重方面,是指向中小学生开展运动健康教育,以培养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中小学生健康,增强体质,推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差的原因分析,从现有条件入手,浅析如何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小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人教版;小学体育;身体素质;教学方法

正文


人教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出培养习惯高于技术培养,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锻炼意识,注重实践教学和教材内容生活儿童化。小学阶段是儿童人体雏形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是建好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后备军,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老师的授课任务并不仅仅是要传授给中小学生关于体育方面的知识和培训中小学生的某些体育运动技术,最关键的重要任务是运用运动课程来锻炼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忽视了身体素质教育,这些现象将严重导致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危害。因此作为小学校体育老师要总结以往的教育经验,进一步结合教材具体内容,从中小学生的角度来拟定行动计划,要运用多样化的教法,以充分调动中小学生对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以便实现教学目标。

1.当前我国小学校园中体育教学现状

1.1课业负担重吃苦能力差

而今的学生社会生活层次也提高了家长们开始将他们送入一些课外培训班、补习班等等加大学业压力也挤占了他们在业余时期的自身生存空间。作业繁忙他们基本就没空余的时候去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在学校授课方面,由于其他课时的压力,体育课并没有很多时间去完成或体验多项运动。

并且在现阶段不少孩子上幼儿园就会受到父母的宠爱从而出现怕吃苦的问题这也是他们在小学校园中进行不了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而且长此以往体育教师对孩子更是呈现纵容的态势这将严重导致运动科目教学的紊乱。

1.2体育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式简单

小学校园中的运动教学通常情况下都是以班级为单元并且男女混合教育的方法不过不少小学校园中体育教师却并没有意识到男女学生在身体素质之间的区别仍然采取了统一的集体长跑、做运动等方式果按女性的标准去考核男生运动的目的将难以达到而一旦按男性的标准女生也将会超过了人体的限度很易发生危险。所以小学校园中的体育课程形式单调也是制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原因。

现阶段小学课堂中的体育教学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了单一的教学方法因此不少老师们都是遭到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只能一味的将自己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们而从本质上却忽略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基本前提甚至也不会顾及到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以及身心的感受与感受。

1.3缺乏师生、生生沟通

随着时间的进展,虽然学生在学校教师中所占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但是现在还有不少的体育教师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而不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交流。在这样没有与教师沟通的状况下,教师就无法准确地掌握到中小学生真正的身体感受,也因此无法提出比较合理的计划、进而限制小学生身体素质成长。而学生之间没有交流又怎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呢?

2.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分析

体育教学在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据很大比重在运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意志和综合运动素质。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我们需要给学生打好一个牢固的体能基础,增强学生自身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各个器官的免疫力与环境适应能力,为其日后能够好的参加各种体育实践活动做准备。

2.1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游戏激发兴趣

运动教学本来是以人体运动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但同时又是以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为基本的教学目标,在对于课程的选择过程中,体育教师们必须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心态上产生的改变,并通过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增强对课程的兴趣与有效性,从而确保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运动教学中。所以兴趣才是孩子们最好的教师,所以要想让全国中小学生都能参与体育课堂,并建立全员参与的高效课堂,教师们就应该学会不断创新,转变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想法不段的丰富课堂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灌输型的教育方式,而增加用游戏的方式提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们在游戏中进行体育锻炼,在游戏中快乐健康成长。

2.2完善设施,提供良好条件

体育基础硬件设施的完善是不可或缺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教学过程中的开展项目以及训练安全问题产生直接影响。部分学校在体育设施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就会导致体育教学局限于低层次的教学中,不利于教学活动开展,同时对学生兴趣培养起不到关键作用,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为了能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体育课堂,改变体育课枯燥乏味的现状,老师们应该提议学校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这样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加入体育活动中来,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能训练效果。

2.3、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国家教育部以及人教版课本中都要求体育老师必须在极短暂的时间要求内可以合理、高效率的进行体能课程这样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有助于学生调节心理、学习等状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学生通过课课训练的方式可以完全符合这一点在课堂的开始阶段进行约五分钟的运动训练或者在课堂的最后阶段让他们勤加练习增强他们的肢体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肢体敏感度、协调能力、强度、体力、反应速度、观察力、判断力。

2.4更改体育教学的理念、采用科学系统化的训练方法

随着社会时代的深入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我校体育的教育质量,推进我校的发展,要对老师们单一的教育理念加以更新,改革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方法,并加以不断地探索。

科学性的运动训练指依据与体育教学活动相应的运动项目,并按照体育训练教学内容和目的加以科学合理编排。对体育教学项目的科学安排、主要包括教学训练项目的选取与使用体育器材、每位学员的素质差异。因此在制订课程计划中,要对课程进行最保守设计,只有通过运动的科学方法正确、系统化实现的运动培训,提高运动的品质,才能更上台阶。

2.5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向学生传授有关身体素质锻炼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科普知识及具体方法,其形式既可采用专题讲座,也可贯穿于学校体育课中的技术课程中。还可在每一学年进行相应的教学时,教学内容的设置也要可以启迪孩子的思想,调动他们进行体育运动的愿望,并结合技术知识的教育,让他们培养终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实现终身受用的目的.

2.6合理评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评价可以使学习者对运动技术产生合理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更正他们对待运动的心态,从而有助于他们开展终身运动。首先,老师在课堂中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气氛,老师要和他们形成和谐的关系,彼此沟通,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课堂中使他们觉得轻松快乐,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出他们的主体能力。其次,给学生创造更广泛的交流余地和自主学习的机会,他们在自主学习和彼此沟通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他们对运动技术的理解,以便于自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任务。最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恰当、合理的评估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体育运动技术。老师的测评、学员之间的测评和自主评分的实施,可以给老师带来改进教育的反馈信号,有助于老师在课堂中更好地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促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体育常识。

 

总结:在学校的体育课程中为了培养学生身体素养的全面提高,在基础上提高学生德智育体美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提高老师的思想素质,从传统的课程中改变老师的思维理念,并提供更合理的课程,如此才可以培养出适应新时期中国发展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一鸣. 浅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J]. 当代家庭教育,2021,(27):151-152.

[2]孙运清. 探究通过小学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105.

[3]胡梅. 论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J]. 中国校外教育,2018,(28):18.

[4]聂亚秋. 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J]. 小学生(下旬刊),2017,(12):5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