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理念下的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与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卓尕吉

合作市藏族小学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 747000

摘要

在“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背景下,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小学阶段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随后分析了当前小学劳动教育面临的问题,最后,文章提出了提高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路径,包括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家校社合作。研究表明,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及多方协同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实现“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五育并举;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全面发展

正文


引言五育并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在小学阶段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劳动习惯、树立劳动意识的最佳时期。本文将从五育并举的理念出发探讨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面临的问题以及提高实践质量的路径以期为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五育并举理念下的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使其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学生可以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互助互惠的重要性,为未来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最后,劳动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劳动任务,学生能够培养耐心、毅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品质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整理内务、洗衣叠被等。这些技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还能够培养其生活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逐步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培养独立自主的品格。同时,劳动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养成主动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通过参与家务劳动、校园劳动和社会实践,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培养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态度。此外,劳动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规划能力。在完成劳动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计划并付诸实施,这些能力对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积极影响。通过系统的劳动教育,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还能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能力,为未来的独立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劳动教育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历来有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优良传统,通过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小了解并认同这一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劳动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培养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感恩之心。同时,许多传统手工艺和生产技能也可以通过劳动教育得到传承和发展。例如,学校可以开设传统剪纸、编织、陶艺等课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增强文化自信,还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此外,劳动教育还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让学生参与制作传统食品、手工艺品等,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髓。通过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贡献力量。

二、五育并举理念下的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尽管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仍然存在。首先,城乡之间的差距明显,许多农村小学缺乏必要的劳动教育设施和场地,而城市学校则相对完善。这种差距导致农村学生无法获得与城市学生同等质量的劳动教育机会。其次,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配置也存在差异,一些重点学校可能拥有专门的劳动实践基地,而其他学校则可能受限于场地和设备。这种不均衡状况造成了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机会不平等。最后,在学校内部,劳动教育往往被边缘化,与其他学科相比,所获得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少。许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也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这种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直接影响了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阻碍了五育并举理念的全面落实。

(二)教育内容和方法单一

目前,许多小学的劳动教育内容和方法仍显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在内容方面,部分学校的劳动教育仅限于简单的卫生清洁工作或传统的手工制作,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社会发展需求。这种单一的内容设置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在教学方法上,依然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实践机会和互动体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许多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独立的课程或活动,未能将其有机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导致学生难以将劳动技能与其他知识有机结合。这种单一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难以满足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提高劳动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小学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影响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和地位。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导致劳动教育难以量化和考核。许多学校对劳动教育的评价仍停留在表面层面,如劳动时间的长短、劳动成果的数量等,而忽视了对学生劳动态度、劳动过程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并且现有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性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这种结果导向的评价方式容易引导学生只关注劳动的结果,而忽视劳动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此外,劳动教育成绩在学生综合评价中的权重较低,甚至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许多学生和家长对劳动教育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难以客观反映劳动教育的成效,也无法为改进教学提供有效的反馈,制约了劳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五育并举理念的全面落实。

三、五育并举理念下的新时代提高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一)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为了提高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梯度化、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可以从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入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这种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能够保证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能获得适合的劳动教育。其次,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开发特色劳动课程,如农耕文化体验、传统手工艺学习等。最后,还应注重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将劳动实践与科学、艺术、环保等主题相结合,实现跨学科学习。通过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内容,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综合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套劳动成长阶梯课程。低年级学生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如整理书包、叠被子等;中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简单的家务劳动和校园劳动,如擦桌子、浇花等;高年级学生则参与更复杂的劳动实践,如制作手工艺品、参与社区服务等。还可以开设科技劳动课,让学生学习使用打印机制作小物件,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创新思维。此外,还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开设茶文化劳动课,让学生体验采茶、炒茶的过程,深入了解当地茶文化。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小学劳动教育实效性的关键。首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体验式、项目式、合作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社区服务等实践项目,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应用劳动技能。这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其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劳动体验。这些技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体验到平时难以接触的劳动场景。最后,鼓励学生进行劳动创新,如举办劳动创意大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让劳动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学校可以开展绿色校园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块小花园的设计和维护。学生们需要查阅资料,选择适合的植物,学习种植和养护技术,并定期观察记录植物生长情况。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发一款劳动小能手手机应用,学生完成不同的劳动任务可以获得积分和徽章,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学校每学期还可以举办劳动创新大赛,鼓励学生设计创新的劳动工具或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是提高小学劳动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应制定明确的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多个维度,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劳动素养。这种多维度的评价标准能够更加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劳动能力和态度。其次,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以获得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最后,提高劳动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权重,使其与其他学科评价同等重要。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客观反映劳动教育的成效,还能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劳动素养成长档案系统。每位学生都有一个电子档案,记录其参与的各种劳动活动、完成的劳动任务、获得的技能证书等。教师可以在系统中对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进行自评和互评。家长通过系统可以了解孩子的劳动情况,并给予评价。学校还可以开发一套劳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学生可以通过考核获得不同等级的劳动能手称号。每学期末,学校会将劳动教育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占比达到20%,与其他主要学科同等重要。这种全面的评价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师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

(四)加强家校社合作

劳动教育的成效不仅依赖于学校教育,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首先,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家长会、公开课等形式,提高家长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劳动教育。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企业参观等活动,拓展劳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这种校外实践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劳动形式,增强社会责任感。最后,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通过多方合作,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的劳动教育环境,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例如,学校可以开展家校社劳动教育联盟项目定期举办家庭劳动教育指导课,邀请专家为家长讲解如何在家庭中开展劳动教育。学校可以与当地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清洁、老年人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这种多方合作的模式,该校的劳动教育获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取得了显著成效。

结语

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深入分析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问题并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可以有效提升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未来应继续深化对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多方合作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将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实现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丁丰.指向劳动素养: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J].生活教育,2024(05):15-18.

[2]张俊芳,张俊馨,郝明.新时代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探索与实践[J].河北教育(德育版),2024,62(03):46-47.

[3]张双双.“五育”融合视野下小学劳动教育[J].天津教育,2024(08):61-63.



个人简介:
姓名:卓尕吉;    出生(1981年4月),性别 :女 ,民族:藏族  ,籍贯:甘肃临潭  ,学历:本科;   
职称: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