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数字农业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数字;农业;创新发展
正文
随着全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数字农业作为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我国数字农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科技创新不足、产业链条不完善、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在这一背景下,需要针对数字农业创新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发展方案。
一、新质生产力对数字农业发展的意义
(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
新质生产力对数字农业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可以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生产效益方面,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与帮助下,数字农业通过引入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与管理。例如,智能灌溉系统可以结合土壤湿度、气候条件等因素来对自动灌溉水量进行调节与控制,有效节约水资源。智能监控系统可以针对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且使用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这些技术的使用不仅减少人力投入,同时也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水平[1]。
(二)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新质生产力为数字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推动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传统农业中,农民往往依赖于经验种植,缺乏科学依据。而数字农业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还能促进农业品种的改良和更新。此外,数字农业还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如农产品溯源、电商平台等新兴业态的兴起,使得农业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优化。这种转型升级不仅提高了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为农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三)加强农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在数字农业当中的应用,有助于加强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有效实现农业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例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例如,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作物需水量来进行精准灌溉,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另外,通过农业废弃物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以将农业废弃物转化成为有机肥料或者生物能源,达成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除此之外,数字农业还可以帮助监测农业生态环境,及时发现并且处理各类污染问题,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的绿色、环保[2]。
二、数字农业发展特殊性
(一)技术融合与集成创新
数字农业发展的特殊性首先体现在技术融合与集成创新特点方面,数字农业不仅是一项单一技术,更多的时候也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将其进行融合之后才能获得一定的反馈与支持。这种融合不仅包括硬件设备的集成,例如传感器、无人机、智能温室等,同时也包括软件系统集成,例如农业管理平台、数据分析系统等。这种技术的融合使用,让数字农业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处理,进而更好的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以及精准度。集成创新意味着将这些技术使用最有效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有效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期间的各类难题,例如病虫害防治、作物精准施肥、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等。
(二)数据驱动与智能化决策
在数字农业中,大量的数据被收集、存储、分析和利用,这些数据来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状况、市场信息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数字农业能够提供基于数据的智能化决策支持。例如,通过分析土壤数据,智能系统能够推荐最佳的施肥方案;通过分析气候数据,系统能够预测并应对潜在的灾害风险。这种数据驱动的方式使得农业决策更加科学化,减少了盲目性和风险,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3]。
(三)产业链整合与价值链提升
传统农业产业链较长,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多,信息沟通交流不够完善通畅,很容易导致资源因此遭受浪费,还会影响工作效率。数字农业通过信息技术将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实现了信息共享以及资源优化配置。例如,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影响,有效提高了农产品附加价值。另外,数字农业也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垂直整合,通过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集团等形式,实现了从生产、加工、销售的全流程服务,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链水平。这种整合不仅提高了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经济效益以及帮助支持。
三、数字农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普及与应用不足
数字农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在技术普及与应用方面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许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为滞后,缺乏必要的网络覆盖与电力供应措施,限制了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其次,数字农业技术的普及率不高,许多农民对新技术缺乏了解与有效接受,导致数字农业技术很难在农村地区获得广泛的应用。除此之外,现有的数字农业技术往往成本较高,对于一些小规模的农户来说,投资数字农业技术可能会面临经济方面的压力。最后,技术培训与支持体系不够完善,农民很难及时获得及时的技术指导与帮助,这也极大的影响了数字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实际应用效果[4]。
(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
数字农业的发展依赖于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但同时也带来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可能包括农民的个人身份信息、作物种植信息、销售数据等敏感信息。如果这些数据被非法获取或泄露,可能会导致农民利益受损,甚至影响农业生产的安全。目前,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数据保护技术手段也有待加强,这使得数据安全成为数字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挑战。同时,如何平衡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产业链协同与利益分配问题
数字农业技术的发展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协同配合交流,但是目前来看,产业链协同存在一定的问题与障碍。首先,信息不对称现象依旧存在,上游生产者与下游消费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直接导致供需出现不匹配的问题。其次,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完善,农民在产业链当中的地位较低,很难分享到数字农业技术带来的红利以及支持。除此之外,一些中间环节例如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等,在产业链当中占据优势地位与关键作用,这可能会对农民造成一些不公平竞争。这些问题的出现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处理,势必会阻碍数字农业的健康发展与进步[5]。
(四)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不足
数字农业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但是目前来看,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与问题。一方面,农业院校与科研机构在数字农业领域的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不足,直接导致数字农业人才因此较为短缺。另一方面,现有的农业人才对数字农业技术的掌握与应用能力相对非常有限,很难满足数字农业发展的基本需求。除此之外,农业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不足,缺乏持续的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这也是数字农业发展期间面临的关键影响因素。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教育、企业、科研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数字农业人才培养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数字农业创新发展策略
(一)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数字农业的创新发展必须要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持续推动与优化。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必须要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进行研发与投入。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包括但不限于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开发与研究。首先,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设立专项研发基金,用于支持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这些基金可以用于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项目,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研究。其次,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这种合作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将实验室当中的研究成果迅速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再次,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数字农业技术与管理经验,结合本土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改造,提升我国数字农业的技术水平。最后,则是需要加强农业院校的数字化农业专业建设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通过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可以更好的提升现有农业从业人员的数字技能[6]。
(二)优化产业链协同与利益分配机制
数字农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配合,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数字农业产业链协同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通过平台,可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实时数据交换,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通过股权合作、订单农业、农业合作社等方式,确保农民在产业链中的合理收益。同时,鼓励企业通过溢价收购、品牌溢价等方式,提高农民的分享比例。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产业链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在数字农业发展中,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降低农民和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确保产业链的稳定运行。
(三)提升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
数字农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实际开展工作期间,需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积极引进数字农业相关课程,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字素养。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农业院校的数字农业专业建设,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另外,还需要设立人才引进基金,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数字农业专家与企业家前往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为引进的人才提供质量更高的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待遇。针对现有农业农业人员,必须要开展数字农业技能培训工作,从源头上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在线课程的帮助与支持,再使用实操培训等措施,可以更好的提升从业人员数字素养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积极设立创新奖励、职称评定、职业发展通道等机制建设,鼓励更多的人才在数字农业领域获得创新以及贡献支撑。
(四)构建数字农业生态系统
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数字农业创新发展需要构建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生态体系,从而更好的支撑产业获得长期发展与进步。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开发集数据存储、分析、处理、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农业服务平台,这将会为农业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提供更加完善的一站式服务与支持。另外,还需要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有效监测与智能化控制,这对提升农业生产精准度与工作效率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再次,通过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溯源系统等方式,也可以在源头上更好的扩展农业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在工作期间的整体竞争水平。最后,完善的农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数字农业领域当中,为行业注入更多的活力以及支持。通过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可以降低数字农业项目的融资成本,更好的提升项目盈利能力。有效优化金融服务流程,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也可以确保资金可以及时、有效的投入到数字农业项目当中。总之,发展农业金融产品与服务,为数字农业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已经开始成为推动数字农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方式。
结束语:
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数字农业的创新发展已经开始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核心。经过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可以发现,数字农业的创新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创新驱动,同时也需要产业链协同、人才培养、金融支持等多方面的综合帮助。未来必须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看到挑战,积极把控机遇,使用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来迎接数字农业的到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银花,蔡瑞林.数字经济背景下农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研究——以常熟市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23,40(34):6-9.
[2]李俏,肖忠毅.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与机制创新——基于浙江的典型案例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2(05):64-76.
[3]缪文卿.数字经济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依据、内在机理与实践进路[J].改革与战略,2023,39(06):13-25.
[4]古正国.重庆市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现状、现实制约和对策建议[J].重庆行政,2023,24(05):20-23.
[5]李庆瑞,张钦明.以数字技术引领农业创新发展的路径思考[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26):32-33.
[6]张婷.天津市数字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天津农林科技,2023,(04):3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