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中药材种植的质量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张良

阿勒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新疆 阿勒泰 836500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中药材种植产业面临众多的机遇,在保障我国人民身体健康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中药材作为中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落实中药材种植业的规范化、有序化,可以为中医药事业长足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增加种植企业、种植户收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此为背景,本文首先阐述中药材种植对农业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随后分析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挑战,最后根据当地实际浅谈提升中药材种植质量的相关举措,以期从根源上提升中药材种植质量,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增光添彩。


关键词

中药材;种植产业;种植模式;质量

正文



现代社会的持续进步,人们逐渐加强对传统医药价值的关注,并对健康生活方式有更多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兴盛发展。通过近些年来阿勒泰地区中医药(哈萨克医药)产业发展可以看出,中药材种植作为中药材产业链上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提高中药材种植产量可以更好满足市场用药需求,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种植企业、种植户种植收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造有利契机,奠定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地位与形象。

一、中药材种植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有助于维护生态效益

种植中药材,既可以助推农业产业发展,也能够对生态环境形成全方位的保护,有助于维护生态效益。通过中医药和大健康观念的不断深入传播,中药材种植业与传统农业生产相较而言,对绿色、生态的要求更高,中药材种植往往使用天然种植或者有机种植的方式,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极少,进而极大程度地降低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与破坏。与此同时,中药材种植需要对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进行系统考量,使土地资源能够被合理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1]

(二)传承中医药健康文化

一方面借助中药材种植可以有效传承与弘扬传统医药知识与技艺,对当地优秀的中医药、特色民族医药等涉及大健康的文化进行保护,从而提高城乡居民对本地区文化价值的认知程度。当地政府自身也应充分认识到中药材种植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举措,持续加深种植企业、种植户对本地乡村文化的理解。比如,政府邀请中药专家深入乡村为种植企业、种植户讲解一些与中医药文化、养生相关的知识,引导种植企业、种植户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既可以维持自身健康,也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中药材种植定期组织中医药文化活动,宣讲优秀传统文化,让越来越多的种植企业、种植户能够真正了解到中药材对身体健康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坚定种植中药材的信念。

(三)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中药材种植业发展需要依靠基础设施作为支持,通常用到的有符合中药材生产特点的机械设备、设施农业技术、灌溉系统以及加工设备等等。中药材种植能够有效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不断提高中药材的生长发育率,切实保障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加速乡村经济发展进程[2]

二、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中药材种植条件较差

现阶段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较为常见的问题便是种植条件较差,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第一,基础设施相对缺乏。就目前而言,良好土地的成本较高,结合中药材多年生的特点,大部分的种植企业、种植户无法承担高昂的生产成本,所选用的中药材种植区域种植区域与种植企业、种植户居住地相隔较远,道路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这也会加大种植企业、种植户在种植中药材的资金投入[3]。第二,用地质量较差。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区域在长期的粗放式管理之下,土壤条件较差,土地控温效果较差,不能契合中药材所需的生长要求,严重降低药材防御自然天气的风险能力,最终反映在中药材的产量与质量上,限制当地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栽种技术不够完善

为更好推动中药材产业的正常经营,大部分种植企业、种植户应具备丰富的种植技术与管理经验,在为中药材营造良好生长环境的同时提升质量。然而,大部分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不仅不能掌握完善的栽种技术,而且尚不具备有效的规划意识,无法准确掌握中药材的生长习性,在平时的经营与管理中仅依靠个人经验。中药材种植在整体角度而言仍然处在盲目发展的态势中,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难度较大,当地政府应当迫切对此做出改变,采用科学的举措纠正种植企业、种植户的思维意识,为中药材种植与健康生长提供坚实保障。

(三)中药材市场存在乱象

从当前中药材市场经营现状来看,存在一些乱象,严重制约着中药材市场的健康运行与发展。深究原因,可以发现中药材种植准入门槛较低,无法保证药品质量,致使一些品质差的中药材流入市场,危及人们健康与安全。与此同时,市场并没有拟定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市场管理缺乏标准化、规范化[4]。又因为没有完整的中药材认证体系,在没有检测技术的支持下,中药材种植的来源无法确定,不利于提高人们的信任程度,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提升中药材种植质量的相关举措

为全面提升中药材种植质量,当地政府应当承担起自身的职责,从多个维度出发,系统探究提升中药材种植质量的有效举措,保证中药材品质。这样不仅能够确保中药材在维护人体健康方面发挥药效,而且也可以为种植企业、种植户带来更多经济收入,切实提升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为中药材种植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选择优质的中药材种植种子

提升中药材种植质量关键在于选择优质的中药材种植种子,这也对种植户提出较大考验。只有保证种子满足种植条件,才能提高存活率与质量。在挑选种子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所种植品种应严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基原要求,杜绝假冒种子带来的坑农、害农问题。二是关注种子的寿命与有效期限。种植企业、种植户应当率先查看种子的使用期限,拒绝临期、过期种子。三是对于规模化种植企业,应由专业人员对已经挑选出来的种子实施抽样检查和发芽试验,以便明确样品的发芽率。在准确完成上述操作之后,再开始种子的播种与栽培工作,以期最大程度地保证中药材质量。通过对优质中药材种植种子的筛选、确定,这对于中药材能否健康生长以及产量等将产生直接影响,种植企业、种植户应自觉提高对选种的重视程度。

(二)大力应用科学技术

社会发展新形势下,要想真正提高中药材种植质量,当地政府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充分引入并大力应用科学技术,将其与中药材种植相融合,以便更好打造规模化、智能化的现代中药材产业。通过借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对小面积种植基地有机整合,改变原有传统、单一的种植经营模式。此外,规模化、可全程机械化的种植技术有助于推动中药材大规模种植,既可以减少人工种植成本,也能够提高中药材的种植效率与产量[5]。随后,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邀请种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种植企业、种植户耐心讲解与宣传中药材的知识,以此提高种植企业、种植户的自我认知与技术水准,为接下来开展高品质的中药材种植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三)实行野生中药材保护制度

基于中药材有着众多的品种、类型,其中也包括野生种药材。为此,政府也应结合当地种植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并实行野生中药材保护制度,从而实现对濒临灭绝野生中药材的妥善保护。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拟定健全的中药材种植与管理体系,设立野生中药材自然保护区,全面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水准,以防有不法分子进入保护区对野生中药材造成破坏。又比如,也可以结合野生中药材的生长习性合理设计开放与非开放时间,能够有效提高野生中药材的保护水平。

(四)采取高效的田间管理

中药材种植工作共涵盖播种、生长、采收三方面内容,因此种植企业、种植户有必要采取高效的田间管理措施,为中药材能够茁壮生长扫清障碍。种植企业、种植户应当认真观察并判断中药材处在的生长阶段,并选用对应的管理措施,以免对药材生长造成不良作用。针对苗期、生长期、越冬期这三个不同的时期,种植企业、种植户应当依据中药材的成长情况以及天气因素对温度、土壤湿度、透气性等合理调节,从而确保中药材的后期生长,进一步提高产量与质量[6]

(五)提高种植企业、种植户种植意识

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在关注中药材种植产量的同时,也要加强培养种植企业、种植户的种植意识,使其能够在未来的种植工作中正确应用各种技术,最终达到增强中药材种植产量的目的。然而需要考虑的是,大部分种植企业、种植户的文化程度不高,对外界信息的接收程度较闭塞,为此,在对种植企业、种植户培训的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以此有效发挥培训的作用,提高种植企业、种植户种植意识。

1宣传教育,提高认知

提高中药材种植质量也应着重增强种植企业、种植户种植意识,政府部门应采取可行措施加大中药材种植教育的宣传力度,以此不断提升种植企业、种植户的参与、学习积极性。经过有效的宣传教育,既可以改正种植企业、种植户落后的种植观念,使其真正了解到掌握先进种植技术的必要性,与教师形成密切的配合。也能够在持续的学习和摸索过程中强化劳动技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与培训教师要指导种植企业、种植户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种植技术与知识学习中,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2加强组织管理

在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之后,培训教师也应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用于对种植企业、种植户进行日常组织与管理,使其能够在参加培训的整个过程中认真听讲,端正学习态度。在专门人员的有效管理下,种植企业、种植户可以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在每日完成培训之后,也能够尽早回家农忙,实现学习与生产的协调、统一。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时间

在组织种植企业、种植户参与中药材培训的时候,政府应注意根据种植企业、种植户实际状况对教学内容与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精心准备教学课件。在正式授课中,培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更为直观的方式为种植企业、种植户展示学习内容,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种植知识,加深种植企业、种植户的学习认知与理解。由于种植企业、种植户农忙工作量较大,培训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能够与种植企业、种植户需求相吻合,确保培训教学任务顺利推进,发挥培训作用。

4鼓励种植企业、种植户大胆实践操作

培训教师带领广大种植企业、种植户学习中药材种植理论知识,最终都将落到实践上。对此,农业技术部门也应鼓励种植企业、种植户进行大胆实践操作,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比如,农业技术部门可以运用地头种植现场教学、田间实践等方法,要求种植企业、种植户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不断提高个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检验培训成果。然而,在固定的培训时间内,农业技术部门理应结合种植企业、种植户的学习与知识吸收情况拟定实践操作内容,使其能够准确把握播种、育苗、定植、管理等方法即可。

(六)健全中药材种植体系

实现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则是加强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理念为依托,政府工作人员应督促种植企业、种植户要坚持规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行种植,从而彰显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使中药材的价值得以真正发挥。此外,政府需要拟定中药材种植地的选择标准,并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引导广大种植企业、种植户积极使用先进的种植技术,规避各种外界因素对中药材生长产生的不良影响,推动中药材产业的长久、稳定发展[7]。中医药与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均需要保证药材品质,即种植企业、种植户要围绕种植区域的生长条件实施精细化经营与改造,全力打造良好的中药材生长环境。只有如此,才能确保中药材种植的品质与产量,更好体现种植区域的经济特色,持续增加种植企业、种植户的经济收入,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种植中药材不仅可以对当地生态进行有效保护,而且也能够推动乡村就业,助力乡村文化与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实现乡村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与发展,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借助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持续提高中药材种植质量,实现种植与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满足市场供应需求,充分发挥药效,切实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采用有效的举措提升中药材种植质量,也有益于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长效化发展,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俊毅.林下中药材生态种植现状及展望[J].种子科技,2023,41(20):135-137.

[2]王连祥,孟伦,李瑞金等.中药材绿色高效种植技术[J].新农业,2023,(13):26-28.

[3]刘兴,李娅.云南省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策略[J].林草政策研究,2023,3(03):60-65.

[4]张晔,冷杨.以道地药材生态种植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J].农村工作通讯,2023,(13):51-52.

[5]王福,陈士林,刘友平等.我国中药材种植产业进展与展望[J].中国现代中药,2023,25(06):1163-1171.

[6]谭家莉.中药材种植适宜技术示范与推广[J].河北农机,2023,(04):64-66.

[7]焦阳.张掖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4):114-1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