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技术在防汛救灾中的应用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张斌,高洋,王海纹,张振华

淄博市水文中心 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

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孪生技术开始在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其中在防汛救灾中为防汛救灾部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让灾害应对方案更加完善。为此文章从数字孪生技术在防汛救灾中的作用入手,之后提出数字孪生技术在防汛救灾中的技术路线和生产过程,最后详细分析数字孪生技术在防汛救灾中的应用,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关键词

数字孪生技术;防汛救灾;应用

正文


某个地区的降雨、流域下垫面等因素作用下使得自然河流流量增加,河道的水位也因此上升,流量超过河道过流能力,就会引发洪水,并且在短时间会对周边地区发展、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当前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应对城市内涝的重要途径,而洪水治理上依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诸多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孪生技术应运而生,可以模拟洪水发生过程,并且提升洪水预报能力,起到防灾减灾的效果。

一、数字孪生技术在防汛救灾中的作用

数字孪生技术是一种基于物理实体的数字化模型,其与真实实体在不同层面上同步,并通过持续的数据反馈和分析来实现实时仿真和预测。数字孪生技术通常涉及使用传感器和其他数据采集设备来获取物理实体的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输入到数字模型中。随着不断的数据更新,数字孪生模型可以反映实体的状态和行为变化,从而为决策制定、性能优化和故障诊断提供支持。在防汛救灾中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实时监测和预警。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对洪水、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并结合模型进行预测,提前预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其次是资源调度和应急决策支持。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建立城市、河流、水库等系统的数字化模型,可以对不同救灾资源的分布和利用进行优化,提供决策支持,帮助相关部门更加有效地进行资源调度和应急响应;再次是灾后评估和重建规划。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帮助对灾后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对建筑、基础设施的损毁情况进行数字化记录和分析,为灾后重建规划提供数据支持[1]

二、技术路线

防汛救灾主要是对存在的洪灾进行评估,并且对防洪措施进行优化,及时转移群众,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影响,技术路线如下:首先是数据采集和建模。通过各类传感器、遥感技术等手段,实时采集洪水、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的数据,将这些数据用于构建数字化模型,反映实际系统的物理特性和行为规律;其次是模型构建与验证。基于采集到的数据,构建城市水文模型、地质灾害模型、资源配置优化模型等;再次是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将建立的数字孪生模型与实时数据相连接,建立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对实时数据的分析和模型的预测,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灾害;第四是应急响应与资源调度。在灾害发生后,数字孪生技术可帮助实现资源的快速调度和应急响应。通过模拟和优化分析,确定最佳的资源配置方案,提高救援效率,减少灾害损失。最后是灾后评估与重建规划。结合实际损毁情况和数字孪生模型,对灾后恢复重建进行规划和优化,确保灾区快速恢复并提高防灾能力[2]

三、生产过程

(一)建立洪水推演过程

采集气象、水文数据后开始绘制函数曲线,洪水推演过程如下:首先是数据获取与建模。通过卫星遥感、气象站、水文站等方式获取收集洪水事件前的相关数据,然后利用这些数据建立洪水模型;其次是模型验证:建立洪水模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确保其能够准确反映实际的洪水过程。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利用历史洪水事件的数据进行比对,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再次是实时监测数据输入。在洪水事件发生时将实时的监测数据输入到洪水模型中,通过自动监测系统或者人工测量手段获得包括降雨量、河道水位、流速等数据。最后是洪水推演模拟。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将这些数据输入到建立的洪水模型中进行模拟推演,模拟洪水的传播和演变过程。通过模拟可以预测洪水的传播范围、深度和演变趋势,为应急响应和救援决策提供支持[3]

(二)数字化城区的建设

在防汛救灾中,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来建设数字化城区可以帮助提高城市防灾能力和应急响应效率。数字孪生技术在建设数字化城区方面的关键应用如下:首先是数据采集与建模。通过传感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实时采集城市的地理空间数据、气象数据、交通数据、人口分布数据等多源数据,将这些数据整合到数字孪生模型中,构建城市的数字化模型;其次是进行城市风险评估。基于数字化城市模型,结合历史洪水、地质灾害等灾害数据,进行城市风险评估和模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不同灾害情景下的城市脆弱性,为灾害预警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支持。最后是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数字化城区需要建立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将数字化城市模型与实时监测数据相结合,实现对洪水、地质灾害等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当灾害风险升高时,预警系统可及时发出警报,减少灾害损失[4]

(三)防洪应急管理平台的建设

在防汛救灾中,数字孪生技术可以用于建设防洪应急管理平台,提高防洪能力和救灾效率。要点如下:首先是构建数据整合与模型。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整合城市地理信息、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地形地貌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其次是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实现对洪水、雨量、水位等实时监测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基于数字孪生模型构建多维度的洪水预警系统,当发生潜在洪水风险时,可通过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居民采取相应措施;再次是信息发布与指挥调度。防洪应急管理平台可以实现信息发布与指挥调度功能,将监测数据、预警信息、救援资源等信息整合展示,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实时的信息支持。同时可通过平台实现对救援队伍、物资调度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通过上述应用和技术路线,数字孪生技术在建设防洪应急管理平台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城市防洪能力和救灾效率,为防汛救灾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5]

四、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

(一)洪水推演及灾害评估

数字孪生技术在洪水推演及灾害评估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实现更精准、实时的灾害预测和脆弱性评估。应用要点如下:首先是洪水推演模拟。数字孪生技术可以通过整合地理信息数据、气象数据、水文数据等多源数据,建立城市或区域的数字孪生模型。基于这些模型进行洪水推演模拟,通过模拟分析不同降雨情景下的洪水传播变化、淹没范围扩大趋势,并提供实时的洪水预测,为防汛救灾决策提供科学支持;其次是灾害风险评估。数字孪生技术可整合历史灾害事件数据、地形地貌数据、人口密度数据等多维信息,构建综合脆弱性评估模型。通过这些模型定量评估城市或区域的灾害风险,为灾害风险管理和应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再次是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数字孪生技术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可实现对洪水、降雨、河流水位等数据的实时收集和分析,实现对潜在灾害风险的实时监测和预警。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将实时监测数据与数字孪生模型相结合,提供实时灾害预警服务。最后是方案比较和决策支持。数字孪生技术还可以支持不同灾害防控方案的比较和决策支持。通过数字孪生模拟评估不同防汛方案的效果,并为决策者提供可视化的方案比较和优化建议。整体来说,数字孪生技术在洪水推演及灾害评估中的应用可以为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数字孪生技术也有望为应急响应和灾后重建等阶段提供支持,实现全过程的灾害管理和治理[6]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

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应用要点如下:首先是城市规划与设计。数字孪生技术可以整合大量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交通流量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城市的数字孪生模型。通过这些模型城市规划单位可以模拟不同城市规划方案下的效果,进而土地利用布局、环境影响,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其次是交通优化与规划。数字孪生技术可以结合城市交通网络数据、实时交通流量数据等信息,进行交通模拟和规划优化。通过模拟分析评估不同交通规划方案对城市交通流量、拥堵情况、出行时间等的影响,为交通规划者提供决策支持;再次是环境评估与管理。数字孪生技术还可以用于模拟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对环境的影响,比如分析空气质量、噪音污染、热岛效应。通过数字孪生模拟可评估不同城市发展方案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最后是风险评估与灾害防控。数字孪生技术还可应用于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影响评估。比如模拟城市地形、水文变化,评估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对洪水、滑坡、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7]

(三)防洪措施的优化

数字孪生技术在优化防洪措施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城市和地区更好地理解洪水风险、评估不同防洪措施的效果,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实际应用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进行洪水模拟与预测。数字孪生技术可整合地理信息数据、气象数据、水文数据等多源数据,建立数字孪生模型。基于这些模型模拟洪水,通过模拟分析不同降雨情景下洪水传播情况,评估不同防洪措施的效果;其次是防洪工程设计与评估。数字孪生技术可用于模拟堤坝、排水系统、河道整治等防洪工程方案的效果,进而通过数字孪生模拟评估不同工程方案对洪水过程的影响,并为工程设计提供优化建议;再次是脆弱性评估与风险管理。数字孪生技术可以整合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人口密度数据等信息,构建脆弱性评估模型,进而利用这些模型定量评估城市或地区的洪水风险,并为防洪规划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最后是方案比较和决策支持。通过数字孪生模拟可评估不同防洪措施的效果,包括生态防洪、土地利用规划、水系治理等方面的效果,并为决策者提供可视化的方案比较和优化建议。整体来说,数字孪生技术在优化防洪措施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防洪工作的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为城市和地区的防洪规划、工程设计、应急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8]

(四)洪水预警

数字孪生是将实际系统的物理模型信息与实时数据相结合,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测、评估和预测的技术手段。在洪水预警方面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如下:首先是实时监测与模拟。数字孪生技术能够结合实时传感器数据与水文模型,实时监测洪水的演变过程,并通过模拟分析预测洪水发展趋势,提前做出预警;其次是多元数据融合。数字孪生技术可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气象数据、地形信息等数据源,以此提高洪水事件的监测精度和预测能力;其次是灾害风险评估。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建立的模型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潜在的洪水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再次是进行智能决策支持。数字孪生技术可利用实时数据和模拟结果为决策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帮助防汛救灾部门迅速做出响应和调整预警措施。最后是预警系统优化。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洪水预警系统可以不断根据实时数据和反馈信息进行优化调整,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孪生技术在防汛救灾中可以帮助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灾害管理,提高救援效率,减少灾害损失,对于应对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今后需要继续加强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并且扩大防洪救灾的应用范围,进而实现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林祥,张利荣.我国北方地区防汛救灾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对策措施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2022,53(S1):482-487.

[2]宋先锋,翟媛媛,张瑞.河南发挥科技力量助力防汛救灾[J].河南科技,2021,40(23):6.

[3]陈庆贺,余海坤,扶彦.用时空大数据筑起坚强堡垒——河南省测绘单位为防汛救灾提供技术支持[J].资源导刊,2021,22(08):44-45.

[4]陈欣.筑牢防汛救灾的坚实“大坝”——各地应急管理系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调查[J].中国应急管理,2021,22(11):78-81.

[5]侯毅,虞鸿,张冬.关于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中BIM深化应用的思考[J].建筑经济,2023,44(S2):301-304.

[6]徐波,孙启伟,任金秋.数字孪生汉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关键技术探讨[J].水利信息化,2023,23(06):5-12.

[7]蒋凌云,马小燕.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闸门故障自动化诊断方法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3,25(24):31-33.

[8]李澳,徐言民,关宏旭.基于数字孪生的测试场景架构及应用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23,45(24):171-17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