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学习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项目学习;传统文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正文
引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的智慧结晶。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不仅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必要内容之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热门议题。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一、项目学习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价值
(一)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并以项目化学习活动展开,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在语文课本中,有着诸多传统文化元素,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接触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便会受到多元化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传统文化中找灵感、找学习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否能被激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项目化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中,教师会通过多种形式丰富教学活动,如图书阅读、实地考察、VR体验等,让学生在阅读中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使学生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三)有利于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实现深度学习。这也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做出创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学习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基于项目学习和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学习到多元化的传统文化知识,学到课本之外的知识,也可以填补教育资源空缺,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如此,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发挥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方式单一
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阅读项目学习中,部分教师往往只侧重于项目实践活动,忽略了其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的应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过于片面,缺乏全面深入的认知。同时,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往往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得不够深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传统文化涉及广泛的领域,需要有条理地进行知识传授和概念解释,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
(二)项目设计和评价成为难点
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项目化学习中,需要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项目性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需要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实践来看,部分教师缺乏对项目设计的全面分析,也缺少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导致项目化学习不够完整,实施起来效果不佳,进而影响了传统文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阻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基于项目学习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并开展项目学习活动,对教师教学能力有着一定要求。为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项目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由传统的知识教学转变为育人教学,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体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教师要具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知,意识到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到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与之相关的教学培训或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介绍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让教师在知识层面建立起自信和兴趣。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全面了解项目学习的优势和要点,在阅读活动中,设计完整的项目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全面分析教材内容,明确项目学习主题
在小学语文阅读项目学习活动中,项目主题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保证项目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为了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教师应当全面分析教材中的课文,结合课文的安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选取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文,就课文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此基础上明确项目学习主题。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通过对第二单元导读内容的分析,了解到本单元与四大名著有关,四大名著作为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不同的名著有着不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比如《红楼梦》描绘出了清朝贵族的生活和社会风貌,在整部著作中,体现了诸多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礼仪、建筑等内容。又比如《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使我们对中国佛教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教师既可以以单元内容为主体,可以将单元内的某一篇课文作为主体,在此基础上,设计项目学习主题。比如在学习《猴王出世》时,教师便可设计《寻觅西游记》的项目学习主题。
(三)结合项目学习主题,确定项目学习目标
在项目学习活动中,确定项目学习目标是关键环节,通过确定项目学习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学习方向,让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学习,从而完成学习目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想要确定好项目学习目标,要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要明确学科标准和课程目标,同时,要设定具体且可衡量的学习目标,如学生能够完成一个产出物、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者展示特定的技能。另外,教师还需结合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设计学习目标。如此,方能保证项目学习目标的可完成性。
结合《寻觅西游记》的项目主题,根据课文的内容,教师可设计如下项目学习目标。第一,理解分析《猴王出世》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第二,了解《猴王出世》中的神话元素;第三,探索《西游记》与《猴王出世》的传统文化背景;第四,学习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第五,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设计这些项目学习目标,既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又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结合项目主题和目标,设计项目学习任务
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定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项目性学习任务,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自主实践的方式掌握知识和技能。基于项目学习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在设计项目学习任务前,要重点分析项目主题和目标,了解项目主题的驾驶和意义,分析项目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些可实施的项目学习任务。
在分析完项目主题和项目目标后,教师可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神话元素”的项目学习任务、“探索《猴王出世》与《西游记》的传统文化背景”的项目学习任务、“在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后,进行文学创作和表达”的项目学习任务。通过上述三个项目学习任务,能全面提高学生参与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项目学习任务。
(五)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学习任务,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教师应当在项目学习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完成项目学习任务,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现代化科技手段,如VR、AR等技术,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传统文化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猴王出世》的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借助VR技术为学生呈现孙悟空进出水帘洞的场景,也可以通过此技术呈现孙悟空大闹天宫、师徒四人取经的场景。通过这种方式,仿佛让学生们穿越时空一般,看到眼前的景象。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感。在此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们自主完成项目学习任务。针对第一个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们阅读课文,了解孙悟空的出生和成长故事,并为学生提供《西游记》阅读资料,让学生们整理出孙悟空在神话故事中的形象和重要事件。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出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和演变,让学生们进行传统文化的研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们通过绘画、制作、写读后感等方式,展示所选传统文化元素的魅力和价值。针对第二个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就《寻觅西游记》主题,探索《西游记》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如唐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比如科举制度、唐朝诗人、儒家思想等内容,探究这些元素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深入阅读《西游记》后,分享最喜欢的片段或故事情节,让学生们说出所喜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了解《西游记》的文学特点和创作背景分析,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第三个学习任务,学生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想象力进行相关的文学创作和表达。
(六)分享项目学习成果,全面实施教学评价
基于项目学习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展示项目学习成果以及实施教学评价是重要的两个环节,既能够了解学生在整个项目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又能了解项目学习活动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提高项目学习活动质量。
在《寻觅西游记》的项目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在成果展示环节,由学生们依次到讲台上进行成果展示,讲述学习成果,分享在本次项目学习活动中所了解的传统文化元素。在评价环节,教师可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方式开展评价活动。由学生们分享学习成果,先让学生以自我评价的方式总结在学习时的不足以及表现较好的地方,再由其他同学就学生的成果展示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在本次项目学习活动中的表现、阅读课文的情况、项目成果的创意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保证教学评价的合理性和全面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为中肯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确保项目学习活动的顺利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项目学习活动中,为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同时,要结合项目学习法的实施要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以此做好项目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与喜爱,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宋风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实践[J].世纪之星—高中版, 2022(35):0025-0027.
[2] 付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今天, 2022(6):2.
[3] 王福财.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 2020(6):2.
[4] 田承东.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47):1.
[5] 宋玉琢.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的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 2022(24):0052-0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