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高质量发展
正文
Abstract: As the healthcare reform continues to advance, public hospitals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s an important core part of hospital management,The significance of internal control is immense in enhancing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medical resources, risk prevention and hospital reputation protection, improving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service quality, and promoting high-quality hospit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irst elaborates on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l controls, and proposes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Then, it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faced by public hospitals in implementing internal controls,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public hospitals.
Key words: public hospitals, internal control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1 引言
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公立医院肩负着向广大患者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重大责任。然而,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患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公立医院面临着巨大的运营压力和发展挑战。如何在新的政策环境和激烈竞争中提升医院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是每家医院首当其冲该考虑的问题。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范风险,作为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的手段之一,成为了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增加了六项与医疗行业紧密相关的业务活动:医疗业务、科研业务、教学业务、互联网医疗业务、医联体业务和信息化建设业务,强调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应构建全面、细致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严格遵守评价与监督的规范。医院应组织内部审计或引入第三方来进行建立、实施评价和监督工作,同时充分利用预决算等外部资源,形成协同效应,通过不断的整改措施来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2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2.1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在公立医院运营过程中,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是关键。而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能够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和深入数据分析,大幅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来说,通过综合评估与数据分析,内部控制有助于医院更精确地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可实时监测医疗资源的利用情况,从而及时调整资源配置策略,减少资源浪费。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医院运营成本,还能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2.2 风险防范与医院声誉保护
公立医院面临着多重风险,包括医疗纠纷、财务风险等。而在风险防范方面,内部控制不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公立医院稳健运营和持续发展的基石。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流程,不仅能够及时识别并应对各种风险,还能有效防止内部腐败和权力滥用,从而保护医院的声誉。此外,加强全面的员工培训和风险意识教育,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医院整体的风险防范能力。
2.3 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公立医院的首要任务。通过规范医疗行为、优化服务流程,明确界定各部门及岗位的职责与权限,以及加强员工的系统培训,可有效削减冗余环节和减少资源浪费。在提升医院运营效率的同时,更能保障医疗服务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从而优化患者的就医体验。内部控制还可以帮助医院迅速识别和纠正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及潜在风险,不断改进和优化管理流程,从而实现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双重提高。
2.4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只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内部控制,深入洞察医院运营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点,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整改和完善措施,不仅可以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还可以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实施策略-以Z公立医院为例
3.1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公立医院应当遵守文件政策的要求,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这包括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制定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流程、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监督机制等。同时,医院还应注重内部控制体系的动态完善,根据医院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内部控制措施。
Z医院作为一家大型公立医院,在过去由于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药品和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医院决定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设立了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政策。同时,医院还制定了详细的业务流程图,明确了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从而有效提高了运营效率。
3.2加强风险评估与防范
公立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医院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和分析。针对识别出的风险点,医院应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落实到位。同时,医院还应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培训,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水平。建立风险评估流程,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范围和方法,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防范措施和应对预案,加强培训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开展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活动提高员工对风险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
Z医院曾遭遇过一次严重的医疗事故,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医院加强了风险评估与防范工作。建立了风险评估小组,定期对医院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针对评估出的高风险环节,医院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进行了实战演练,有效地降低运营风险。
3.3强化内部审计与监督
公立医院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定期审计和评估。内部审计可以发现医院运营过程中的问题和漏洞并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同时还可以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为了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医院应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向高层管理层报告工作成果并接受其监督和指导。此外医院还应接受外部审计和监管部门的检查与监督以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Z医院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聘请了有丰富经验的审计团队,每季度对医院各部门进行定期的审计和评估,确保各项经济活动都符合规定,无违规操作。在一次对采购部门的审计中,审计部门发现部分采购流程存在不合规情况,如未按照规定进行三家比价、采购合同签订不规范等。这些问题被及时发现后,医院迅速进行了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这一事件不仅警示了其他科室,也提高了全院员工的合规意识。
3.4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数据治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人为错误和舞弊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此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监控功能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加强数据治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降低运营风险。
Z医院近年来致力于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数据治理,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医院引入了先进的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并整合了各个科室的信息数据,实现了全院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通过这一系统,医院能够实时监控患者的诊疗过程、药品库存情况、医疗设备使用状态等关键信息。不仅方便了医生快速获取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更准确的诊断,还使得医院管理层能够基于数据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4实施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与措施
4.1 面临的挑战
尽管公立医院已经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正努力构建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1)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与法规要求。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环境愈发复杂。同时,国家对医疗行业的法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这使得公立医院需要不断适应这些变化,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合规性和有效性。(2)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差异与执行力问题.由于员工背景、经验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和执行力度可能存在不一致,这可能导致内部控制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部分员工可能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或抵触情绪。(3)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安全风险。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凸显。如何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数据被非法访问、篡改或泄露,是公立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因信息安全事件导致的医疗数据泄露事件呈上升趋势,这对医院声誉和患者信任度造成了严重影响。(4)资源限制。在运营过程中,医院经常受到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是医院需要面对的问题。(5)制度与实际脱节。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大环境下,部分医院根据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可能与实际运营情况不完全吻合,导致制度难以执行或效果不佳。这可能是因为制度设计过于理想化或缺乏灵活性,无法适应医院运营过程中的实际变化。(6)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的平衡问题。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如何平衡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是一个难题。过度强调内部控制可能会限制医院的业务发展和创新能力;而过于追求业务发展则可能忽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增加运营风险。
4.2 应对的措施
公立医院应持续重视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通过合理的对策和措施,可以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实现内部控制的持续优化和提升。(1)建立灵活的法规监测与内部控制审查机制。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与法规要求,公立医院应建立专门的法规监测机制,定期收集和更新相关法规,并确保医院运营合规。同时,设立内部控制审查小组,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审查和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还可以与行业协会、法律咨询机构等保持密切沟通以获取最新的法规解读和合规建议。(2)加强员工培训与激励机制以提高执行力。针对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差异与执行力问题,医院应加强员工培训以提高全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并确保准确理解和执行相关制度和流程。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活动并提高执行力。例如可以设立内部控制优秀个人或团队奖项以表彰在内部控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或团队。(3)加大信息安全投入与定期安全检查保障数据安全。面对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安全风险挑战公立医院应加大信息安全投入并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和防护手段确保数据安全不被非法访问、篡改或泄露。同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此外医院还可以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4)优化资源配置与引入外部专业力量加强内部控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应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内部控制活动的必要投入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通过优化流程、减少浪费等措施降低运营成本从而为内部控制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同时也可以考虑通过外包或合作方式引入外部专业力量如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等协助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5)持续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并鼓励员工参与制度完善过程。为解决制度与实际脱节问题医院应定期收集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反馈及时发现制度与实际运营中的不匹配问题并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同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并参与制度完善过程以确保制度与实际运营情况相吻合并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参与度。(6)明确业务发展目标与内部控制要求实现平衡发展。公立医院应明确业务发展和内部控制的共同目标并建立跨部门沟通机制确保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发展。在制定业务发展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内部控制的要求和风险点避免盲目追求业务发展而忽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加强业务部门和内部控制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医院的稳定健康发展。
5 结论
在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助力风险防范并维护医院的良好声誉。同时,通过内控可以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医院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公立医院应着重关注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完善、员工的培训与激励、定期的审计与风险评估,以及资源配置的优化等方面。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变革,公立医院应持续关注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与优化,以适应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和患者需求,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向芹.内部控制在规范公立医院管理活动中的应用[J].活力,2024,42(06):67-69.
[2] 宋爽.关于公立医院财会监督实施路径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4(06):65-67.
[3] 齐悦,叶陈刚.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风险及其防控策略[J].新会计,2024(01):12-18.
[4] 张泽云,操礼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及完善措施——以A医院为例[J].现代医院,2023,23(11):1721-1723+1727.
[5] 李璐雯.浅谈医院内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讯,2023(22):136-139.
[6] 邱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完善研究[J].财讯,2023(21):29-31.
[7] 万翠翠.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投资与合作,2023(10):193-195.
作者简介:余璐,1990年7月出生于湖北省咸宁市,武汉大学会计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于2016年任职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财务处,从事财务工作,中级会计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