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育教育在特殊儿童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奚洁芸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机关幼儿园 2261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德育教育在特殊儿童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特殊儿童因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更需要德育教育的引导和支持。本文分析了德育教育对特殊儿童的品德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在教育实践中将德育教育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和策略。


关键词

德育教育;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正文


言:特殊儿童教育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殊儿童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过程。特殊儿童因其生理、心理方面的特殊性,更需要德育教育的引导和关爱。因此,深入探讨德育教育在特殊儿童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对于提高特殊儿童的整体素质和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德育教育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1.1德育教育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课堂教学的需要

在教育特殊儿童的过程中,将品德教育和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结合起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孩子常常面临各种身心挑战,品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品格和价值观,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首先,品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道德观念,这对特殊儿童尤为重要。通过品德教育,他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团队合作、诚实守信等基本品质,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也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可能因为自身的特殊性而面临自我认同、自尊心、焦虑情绪等方面的困扰。品德教育在这一点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情绪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在课堂教学中,将品德教育和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培养结合起来,不仅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总之,品德教育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培养的结合,在特殊儿童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模式,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更全面的教育服务。

1.2德育教育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教育学生的需要

在特殊教育领域,把品德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是超级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一起支持和保护了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让他们全方位地成长。品德教育不只是教他们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帮助这些孩子建立自信、自尊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为他们有着独特的身心特点,常常面对着自我认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挑战,所以通过引导他们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对这些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非常重要,因为外界的负面影响很容易让他们感到压力,陷入困扰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者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应对问题,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所以,把品德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不仅能促进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还能提高教育者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特殊儿童教育中,注重品德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不仅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保障,更是对他们未来成长和发展的有益投资。

1.3德育教育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家庭教育的需要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家庭教育中的品德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他们成长的第一学校,对他们来说,家庭的影响尤为重要。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有责任承担起这一角色。父母可以通过家庭德育教育,为特殊儿童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让他们在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中学会尊重、责任感、诚信等重要品质,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同时,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是孩子情感的港湾,特殊儿童更需要家庭的情感支持和关爱。父母需要关注特殊儿童的情绪状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父母可以帮助特殊儿童建立自信心,学会应对挫折和困难,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德育教育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2.1教师应该关注所有儿童的心理状态

在促进德育教育和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过程中,教师需对所有学生的心理状况持关注态度。首先,教师应以包容的心态看待每个学生,意识到他们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情感和心理特点。在课堂上,要创造一个开放、支持的氛围,鼓励学生表达内心感受,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理解。其次,作为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能力,能够识别并理解特殊儿童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和挑战。通过经常观察和交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干预和支持。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学校心理咨询师或专业人员参与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帮助特殊儿童克服心理障碍,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另外,情感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通过情感教育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积极表达情感、处理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儿童在学业上的进步,更有助于他们在情感和社会能力上的发展。当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支持时,他们更容易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例如,课间时间与孩子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家庭状况和朋友关系等,这些都是了解孩子心理状态的重要途径。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行为问题等。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识别这些问题的早期迹象,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干预和支持。例如,当孩子表现出长期的情绪低落或对学习失去兴趣时,教师应引起重视,采取积极措施,如与孩子进行个别谈话,了解问题的原因,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指导,必要时联系学校心理咨询师或专业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干预。每个孩子的性格、兴趣和学习方式都不尽相同,教师需要尊重这些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满足孩子们的不同需求。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增强社交能力;对于性格外向的孩子,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会控制情绪,尊重他人,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通过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和满足每个孩子的心理需求,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2.2转变思想观念,针对不同特殊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要将德育教育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一种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根据每个特殊儿童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老师需要拥有开放包容的态度,认识到每个特殊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其次,老师需要不断更新心理学知识,了解各种可能影响特殊儿童的心理问题和挑战,以及对应的干预方法和技巧。针对不同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个性化的方法和策略。比如,对于自闭症儿童,可以建立明确的规则和边界,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并利用专门设计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理解和适应日常生活。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侧重于道德价值观的灌输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而在特殊儿童教育中,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德育教育不仅是道德行为的培养,更是心理健康的保障。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打破传统德育教育的单一模式,转变为综合考虑心理健康因素的全人教育。

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这一点,转变“一刀切”的教育观念,采取个性化的教育策略。例如,对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需要特别关注他们的社会交往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社交技能训练和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人际关系。对于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需要采用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帮助他们管理情绪、控制行为。此外,对于智力障碍儿童,需要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健康的心理状态。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往往需要长期的关注和支持。教育工作者应当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解决当前问题,更是预防未来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持续关注特殊儿童的心理状态,通过定期的心理评估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3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要把德育教育和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关键是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技能和敏锐的观察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特殊儿童的心理需求。首先,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在心理学领域的知识水平,深入了解各种特殊儿童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和挑战,以及相应的干预和支持方法。其次,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困扰,并与他们进行有效交流。同时,教师还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比如,在讲解《情绪管理与情感表达》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的情绪管理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采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情绪体验,并探讨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情绪管理实践活动,如团队合作游戏、冲突处理演练等,帮助他们学会有效地应对情绪,培养情商和社交技能。通过这样一门综合素质提升的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引导特殊儿童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4.树立家长的正确教育观

在整合德育教学和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确立家长的正确教育观非常关键。首先,我们要引导家长认识到每个特殊需求的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我们必须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支持和关爱。家长们要放下对特殊儿童的成见,用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接纳。其次,我们要提醒家长意识到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重要,甚至比学习成绩更加关键。家长们要明白,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素质是教育的核心任务,特殊儿童更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树立积极的心态。因此,我们要重视德育教育,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挑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我们还要注重与学校和专业人士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家长们要积极参与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与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心理状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专业人士的建议,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指导。最后,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家长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在特殊儿童教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培养特殊儿童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重视德育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教育服务,助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许大雁.浅析德育教育在智障儿童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23(2):33.

[2]许大雁.浅析德育教育在智障儿童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德育教育,2023(1):100.

[3]张美华.智障儿童道德教育方法举要[J].现代特殊教育,2023(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