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建筑结构智能防护系统及工程应用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王元鑫

河北智诚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

高层住宅建筑作为城市居住的主要形式,其结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基不均匀、材料质量问题、施工误差等,可能导致结构安全隐患。为了提高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安全性,有必要研究一种智能防护系统,以实现对结构安全性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关键词

高层住宅;建筑结构;智能防护系统;工程应用

正文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住宅建筑已成为城市住宅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高层住宅建筑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提高高层住宅建筑的安全性,建造高层住宅建筑结构智能防护系统尤为重要。该系统包括智能防护平台的设计、施工和应用三个方面,通过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智能化分析方法,实现了对高层住宅建筑结构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为高层住宅建筑的安全防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1智能防护平台的优点

智能防护平台的外防护架形式采用整体式,具有自动提升、防坠、防倾覆等功能,消除了传统三角外挂架整体性差的缺陷,避免了频繁安装、拆卸流程,同时降低了塔吊吊装时间。智能防护平台仅第3和第4层为作业防护层,摒弃了传统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从底层至顶层均设置走道板、防护网全覆盖的理念,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外架的自重,使得智能防护平台支座能够直接附着在竖向预制构件外叶板上。智能防护平台采用“物理感知+网络传输+终端应用”的中央集成控制云平台系统,实现了所有机位设备运行全过程的实时监测、远程控制、数据记录,达到了问题响应及时、过程管理透明、施工现场安全的效果。

2建筑结构智能防护中存在的问题

2.1技术成熟和可靠性

目前,智能防护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一些关键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可靠性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在建筑施工现场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智能防护装备必须稳定运行,并准确识别和响应各类危险情况。然而,技术的不稳定性和故障可能导致误报、漏报或延迟预警,影响工人的安全和工作效率。因此,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智能防护技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2结构安全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住宅的数量不断增加,建筑高度和复杂性也在不断攀升。这使得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成为首要关注的问题。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和人为因素(如超载、施工质量等)都可能对高层住宅的结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如何确保高层住宅在各种不利情况下的结构安全,是智能防护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3数据处理和分析问题

高层住宅的结构健康监测和智能防护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前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数据处理速度慢、分析结果不准确等。因此,研究高效、准确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对于提高高层住宅智能防护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3高层住宅建筑结构智能防护平台施工工艺

3.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施工前,首先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建筑物的结构、用途、施工现场环境等因素,为防护平台的施工提供基础数据。在完成施工现场勘察和施工方案设计后,接下来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首先,需要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方案和安全生产知识,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提高施工质量。同时,对施工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工具等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此外,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也是施工前的重要准备工作。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通道畅通,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同时,要为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带、防尘口罩等,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施工前,还需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如取得施工许可、临时占用土地许可等。同时,要与建筑物的使用者进行沟通,明确施工时间、施工范围等,避免影响正常使用。最后,在施工前要进行现场清理,移除影响施工的障碍物,确保施工场地的整洁。同时,对施工现场的地面进行硬化处理,提高施工效率。

3.2防护平台的结构设计

防护平台的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使用功能和施工现场环境进行。防护平台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满足安全防护的要求。此外,防护平台的结构设计还应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便利性和维护方便性。首先,防护平台的结构设计应遵循我国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标准规范,以便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提高防护平台的安全性能。其次,防护平台的结构设计应注重材料的选择。根据防护平台的使用功能和施工现场环境,选择具有良好抗压、抗拉、抗剪、抗弯等性能的材料。同时,还需考虑材料的耐久性、防火性和环保性。合理选择材料不仅可以提高防护平台的安全性能,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最好,防护平台的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在设计过程中,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方案。例如,在高空作业区域,应设置足够的安全防护网、防护栏杆等设施;在施工现场的通道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此外,防护平台的结构设计还应注重与建筑物的整体美观协调。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主体风格和周边环境,力求实现防护平台与建筑物的和谐统一。

3.3防护平台的施工技术

防护平台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支模:根据设计图纸,制作符合要求的模板,并按照规范进行安装。模板应保证平整、垂直、牢固,接缝严密。(2)钢筋工程:根据设计图纸,绑扎符合要求的钢筋,保证钢筋的位置、规格、连接方式等符合规范要求。(3)混凝土工程: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浇筑防护平台,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等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振捣时间,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4)防水工程:在防护平台施工过程中,要重视防水层的施工。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防水材料,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确保防水层的连续性、严密性。

4高层住宅建筑结构智能防护平台的应用

4.1结构健康监测(SHM)

结构健康监测是高层住宅建筑智能防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建筑结构的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结构的应力、应变、位移等关键参数。这些数据通过智能算法分析,可以评估结构的当前状态,预测未来的退化趋势,从而实现对结构的主动防护。SHM系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还可以提高建筑的维护效率。通过实时监测建筑结构的应力、应变、位移等关键参数,SHM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建筑结构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外,SHM系统还可以为建筑的维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建筑结构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建筑结构的使用状况,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避免不必要的维护和修复,节省维护成本。例如,在某个正在进行的高层住宅建设项目中,开发了一个基于云计算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各种传感器,包括温度、湿度、加速度计和振动传感器,以收集结构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云平台,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析,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整体健康状况。

4.2智能防震系统

高层住宅建筑往往需要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智能防震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传感器负责监测建筑物的运动和震动情况,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预设的算法分析数据,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这些信号被传递给执行器。执行器通过调整建筑物的结构,如悬挂系统、阻尼器等,来抵消或减小地震带来的影响。智能防震系统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与传统的抗震技术相比,它能够在地震发生前预测地震趋势,提前做出调整,从而有效降低建筑物的震动幅度,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和人身安全。此外,智能防震系统还能够根据地震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自动调整防震策略,以达到最佳的防震效果。然而,智能防震系统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限制。首先,系统的安装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其次,系统的可靠性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考验,以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工作。此外,智能防震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用途,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例如,在某个地震多发地区的在建高层住宅项目中,集成了一套智能防震系统。该系统包括一系列安装在建筑物的橡胶隔震支座和液压作动器。当地震发生时,传感器会检测到震动信号,然后智能控制系统会激活作动器,以调整建筑物的姿态,从而减少地面震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4.3火灾自动报警与疏散引导系统

高层住宅建筑智能防护系统还应包括先进的火灾自动报警与疏散引导系统。该系统通过烟雾探测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及时发现火灾,并通过智能疏散指示系统引导居民安全疏散。火灾自动报警与疏散引导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烟雾探测器或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火灾时,系统会立即启动报警机制,并通过智能疏散指示系统为居民提供最佳的疏散路线。此外,系统还可以与消防部门的通信系统相连,及时向消防部门报告火灾情况,以便消防部门迅速出动进行救援。为了提高火灾自动报警与疏散引导系统的性能,现代技术已经能够实现系统的智能化。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可以自动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和蔓延趋势,从而为居民提供更加准确的疏散指示。

4.4节能与室内环境质量监控

在现代社会,高层住宅作为城市居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化水平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将节能技术与室内环境质量监控相结合,是高层住宅智能防护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首先,节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担。例如,通过使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和智能化的窗户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流失,进而降低空调和暖气的使用需求。同时,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为建筑提供清洁且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其次,室内环境质量监控是保障居民健康生活的关键。通过安装温度、湿度、光照等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室内外环境参数,确保室内环境处于一个舒适和健康的范围内。例如,当室内温度或湿度超出预设的安全范围时,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节空调和加湿器等设备的工作状态,以迅速恢复到舒适的居住环境。此外,智能控制系统还能根据实时监测的数据和历史使用数据,自动调整建筑的能源使用策略,实现能源的最优化使用。例如,在无人时自动降低照明强度或关闭不必要的电器设备,在天气晴朗时自动增加自然光照,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

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很多智能建筑工程项目诞生,相关施工水平以及施工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了切实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需要根据更加先进的智能防护技术,不断优化以及革新智能防护系统,切实发挥出智能防护技术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岩.多层建筑施工现场临边防护设施及施工洞口的现场管理[J].民营科技,2017(1):166.

2]杨泉林.建筑施工现场临时安全用电综合防护措施[J].区域治理,2019(12):165.

3]徐正强.浅谈建筑钢结构工程建设现场安装施工及其安全防护[J].环球市场,2018(25):30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