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绿色农业的农业技术推广措施分析
摘要
关键词
绿色;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正文
随着我国生态农业文明的不断推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农业产业重要转型发展战略。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农业产业建设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依靠绿色生产技术、节本增效技术、生物能源技术,但是目前来看这一技术体系还存在过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要进行持续改进与优化才能够达成目标。
一、绿色农业要点
(一)资源保护和可持续性
绿色农业的工作核心更多的时候集中在有效保护并且利用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类资源,例如土壤、水资源、能源,均属于重要资源。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关键基础,绿色农业关注土壤的保育与改良,通过增加有机物质、轮作制度、植被覆盖等方式,将会有效提高土壤质量以及整体肥力水平。灌溉方面,绿色农业也鼓励农民使用节水灌溉系统进行灌溉,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问题。另外,这一农业模式也更加关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从而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保障农业走向可持续性发展[1]。
(二)化学农药和化肥的减少
绿色农业重视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传统农业常常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和化肥来控制病虫害和提高产量,但这些化学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绿色农业鼓励农民采用生物防治、有机肥料和综合管理的方法来替代化学农药和化肥。通过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引入天敌和益虫,农民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此外,有机肥料和覆盖作物等方法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的养分含量,降低对化肥的需求。
(三)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在食品安全方面,绿色农业始终关注农产品质量以及食品的安全性,通过减少对化学农药以及化肥的使用,绿色农业生产出的农产品将会更加健康、安全、完善。除此之外,绿色农业也较为关注农产品的营养价值以及整体口感,通过科学管理并且使用先进技术,能够让农产品的整体口感和价值水平达到最高。现如今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绿色农业的发展可以满足这一需求,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食品[2]。
二、绿色农业当中的重点农业技术
(一)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也是绿色农业的一项核心技术,有机农业的技术核心在于生物学、生态学、循环经济,这一种植模式强调使用有机肥料、生物防治、自然循环等方法来保障土壤健康并且增加农产品品质水平。有机农业种植期间,种植人员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以及化肥,而是选择使用纯天然的方式来控制病虫害并且提供养分。除此之外,有机农业也较为关注推动可持续管理的农田规划方式,例如轮作制度、植被覆盖、水资源节约等,从而有效提高土壤质量以及农业生产可持续性。
(二)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是指在农田管理的过程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进行精确化管理与智能化优化。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无人机技术、遥感技术等,农民可以更快速的获取农田详细数据,例如农田当中当下的土壤质量、植被生长情况、病虫害分布数据等。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农民更加详细的了解农田当下实际情况,结合实际要求来采用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管理,例如开展精准施肥、精确灌溉、精确除草等,这些精确农业技术不仅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3]。
(三)温室农业
温室农业则是指受控制环境下开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建立温室,农民可以控制农作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打造出更加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这一技术的使用,将会有效延长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实现一年两收到三收。此外,温室农业还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通过温室,可以极大的隔绝病菌以及虫卵的传播,从而实现真正的绿色农业。在灌溉方面,温室灌溉一般来说会使用滴灌或循环灌溉的方式,这将会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以及土壤盐碱化。
(四)水稻种植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在绿色农业当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关键价值。通过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将会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提升水稻种植产量与种植质量,并且还可以让水稻避免病虫害的影响。例如,深水稻种植技术可以减少虫害与杂草问题,另外,由于不需要频繁换水,因此也可以节约水资源并且提高产量。而秧田直播技术则是可以控制病虫害问题,无需使用化学农药。除此之外,通过使用有机肥料与微生物肥料等技术,也可以极大的提高土壤质量以及其中的养分含量[4]。
三、面向绿色农业的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绿色生产意识薄弱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基础为农业,农民人口占据了全国人口的大部分。同时,结合我国的历史发展以及当下经济现状,我国农民受教育人数较少、受教育水平较低,因此,在农业生产与种植期间,一些农民不了解如何使用合理的绿色生产方式,造成了较大的环境污染与影响。尤其是一些依山傍林的地区,滥砍滥伐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正在严重的危害当地农田。同时,还有一些农户为了取得更大的收获,选择使用化学农药以及化学肥料,并且不加以克制,最终造成土壤板结以及更加严重的污染。
(二)绿色生产技术推广不足
现如今我国对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尚且不足,同时在整体使用期间呈现出较大的差距与问题。例如,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普及效果较好,大部分当地的农民在种植小麦、水稻期间已经可以熟练的使用绿色农业技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绿色农业的推广尚且存在一些不足,当地农户不了解绿色农业技术的内涵与使用方式。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不仅在于物质条件限制,还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缺乏新媒体、龙头企业的带动,这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5]。
(三)绿色生产法律法规缺失
我国针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研究比较晚,立法机构也缺乏针对这一类问题进行持续加强与改进,最终导致各个地区现如今使用的农业科技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例如对一些农业先进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农业先进技术普及方式规范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另外,由于农业绿色生产法律方面存在缺失,一些农户即便是愿意尝试绿色生产技术,依旧缺乏法律的保障与保护,最终导致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很难解决绿色生态文明与绿色农业建设之间的矛盾。
(四)农业技术推广积极性不足
在我国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地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承担较大的工作压力,同时缺乏对农产品的有效质量监督与管控,这导致绿色农业生产缺乏积极性与合理性。另外,我国针对绿色农业产品的推广,尚未形成一整套更加完善的农民绿色生产补贴制度与奖励机制,一些农户无法从中获取奖励,因此对推广这一类绿色生产技术也缺乏积极性。同时,农业生产期间,我国农民习惯以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获取更高种植收益的模式,这也导致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遭受限制,很难顺利完成推广与落实。
(五)绿色生产技术人才匮乏
我国绿色农业技术人才大多数均属于从基层当中提拔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在农业生产种植期间熟悉当地的实际环境,了解当地的需求,但是由于长期处于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缺乏知识的更新与培训,很难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与速度,这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落实造成了一些影响与限制。另外,由于农村技术设施和生活条件较差,新产生的一些农业技术人才不愿意前往农村开展工作,这导致人才集中在城市,不仅影响我国农村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更导致我国绿色农业行业人才互相倾轧,行业发展受到限制。
四、面向绿色农业的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一)加强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宣传力度
在开展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宣传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地技术掌握实际情况,开展全面分析,通过互联网技术、新媒体平台来进行更加全面的推广与宣传。同时,还需要在当地组建专业绿色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与部门,承担起推广宣传绿色农业技术的重要责任。政府部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积极鼓励农民发展绿色经济,从而控制农业成本,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资源浪费。另外,针对绿色农业的农业技术传播还需要在微信、微博等软件上组建平台,通过现代化的方式来进行积极传播,在传统媒介的帮助与引导下,进一步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面向绿色农业的农业技术推广有效性。
(二)加大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奖励措施,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参与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政策可以包括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科研项目立项等,以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源进入绿色农业领域。建立跨学科合作的研究团队,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信息技术等。同时,建立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和数据库,将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和共享,提供给农民和农业从业者使用。积极与国际组织、外国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进行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绿色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设施,提高我国的绿色农业生产水平。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技术交流活动,推动我国绿色农业技术的国际化。建立绿色农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机制,包括技术评估、示范推广和市场培育等。通过对绿色农业技术的评估和验证,选择具有市场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技术进行重点支持。同时,在示范基地和农田中进行技术示范和推广,通过现场演示和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和应用新的绿色农业技术。
(三)建立健全绿色生产法律体系
针对绿色农业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还需要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更加完善必给全面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监督管理标准,打造出一整套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制度。在绿色农业技术实际应用期间,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全国统一问题来对生态文明进行严格要求,通过合理的法律法规,将会扭转以往农民以生产量为先的错误思想,转变成为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积极保护。现如今我国已经发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规章管理制度,在实际使用期间,还需要结合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经济的实际现状来进行微调改动,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建立起当地的管理规章制度,这将会有助于保障农业生产技术更加有效的得到落实与开展。
(四)完善农民绿色生产补贴制度
针对绿色农业的农业技术推广,必须要不断完善对应的补贴与奖励工作机制,从而推动政府社会公共服务形象的建设与落实。在政府信任形象建设期间,必须要尽量减少服务推广期间交易产生的各类费用,降低农民的生产整体成本,从而提高农民接受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可能性。另外,还可以将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补贴与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结合在一起,将补贴制度转变成为常态化、多样化,鼓励更多农民使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开展种植。
(五)健全绿色农业技术人才体系
在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中,增设与绿色农业技术相关的专业课程,并加强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些课程可以涵盖有机农业、精准农业、温室农业、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此外,还应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将农业科学、信息技术、环境科学等学科相互结合,培养具备多领域综合素质的绿色农业技术人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学生参与实际农业项目和科研工作的机会。与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和示范基地等建立密切联系,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农田环境中锻炼技能,了解实际操作和管理。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作为立国之本,农业属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可以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更加基本的保障与支持。现如今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以粗放的经济发展为主,土壤板结、营养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并且使用的农药与化肥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与威胁。绿色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与现代化有机农业的结合体,通过这一方式将会更有效的解决现如今农业生产期间的各项问题,从而为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曹加锋.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J].种子科技,2021,39(16):133-134.
[2]蔡春芳.新农业背景下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J].黑龙江粮食,2021,(08):90-91.
[3]郑丽琳,刘东升.关于农民合作社助推农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合作经济,2021,(08):35-37.
[4]马联,梁劲娟.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对策探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08):162-163+165.
[5]魏然杰.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策略探讨[J].广东蚕业,2021,55(08):7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