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考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赵岩勤

温州市第六十一中学

摘要

在新高考改革的浪潮中,高中物理教学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新高考制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更强调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分析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创新策略,旨在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兴趣。


关键词

新高考;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随着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物理教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新高考制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学科,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在此形势下,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显得尤为关键、重要,此类创新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升,更是对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首先,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单向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情感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产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热爱。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可引入实验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新颖的教学方法,将物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体验中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得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1]。其次,新高考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期间设计物理项目研究、科技创新实验等具有挑战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在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要求的基础上,还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创新教学期间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使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此类改革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素养的同时,还能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2]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在新高考改革的浪潮中,高中物理教学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变革。但结合目前形势而言,当前的教学现状却并非尽如人意,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部分教师依然坚守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法的更新,此类教师往往过于依赖教材,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讲解、灌输上,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需求。其缺乏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动力。此类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其次,学校对物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资源投入不足,这直接导致了物理实验教学设备的陈旧、缺乏维护。许多学校的物理实验设备已经使用多年,不仅功能单一,而且精度、稳定性也大打折扣,这使得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难以获得准确的数据、深刻的体验,影响了其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兴趣。不仅如此,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场地,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难以开展,进一步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发展[3]。再次,物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存在不足,部分学校的物理教师队伍缺乏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此类教师可能在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或教学方法上有所欠缺,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由于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流动性较大,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稳定性。最后,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兼顾所有学生的需求。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原理;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能觉得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此类差异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教学难度、进度,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体验[4]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但就高中物理课程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课程中的“牛顿运动定律”部分,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设计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使得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去分析、解释“汽车刹车时乘客为什么会向前倾”等问题。首先,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规律,使得学生理解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及质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入“汽车刹车时乘客为什么会向前倾”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F=ma来分析这个问题,即“当汽车刹车时,车速减慢,乘客由于惯性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向前倾。”这样的案例设计能够使得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再次,教师还可设计探究性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不同的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借助实验数据验证牛顿摩擦力定律,这样的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引导其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并使得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除了课堂教学外,高中物理教师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实验教学等途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加物理实验竞赛或科学探索活动,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锻炼其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二)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手段

教师应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引入实验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此同时,高中物理教师还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形式,提高教学效果[5]

例如:以“电磁感应”章节为例,这一章节在物理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为其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相互作用的奥秘,为后续的电磁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电磁感应的原理,教师可采用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①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系列精心准备的实验,使得学生亲手操作,感受电磁感应现象。具体而言,教师可利用线圈、磁铁、电流表等器材,演示当磁铁靠近或远离线圈时,电流表中指针的偏转情况。这一实验可使得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并引导其思考现象背后的原理;还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索不同条件下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思维。②除了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也是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利用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电磁感应的过程、原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为此,教师可制作动画,展示磁场的变化如何导致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并加深其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与电磁感应相关的视频资料,使得学生在观看中学习、思考。③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可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知识点的串联、拓展。在讲解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后,教师可进一步介绍电磁感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使用方法等这样的知识点串联、拓展,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的实用价值、重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动力。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实验活动感受物理现象、规律,提高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的设计、组织,确保实验活动的有效性、安全性。不仅如此,学校也应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场地,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

例如: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光的折射”实验为例,这一章节的实验教学旨在要求学生积极观察、操作,深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背后的物理规律。为此,教师可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指导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升其实践能力、科学素养。①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及所需器材,确保每个学生都对实验有清晰的了解。随后,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实验器材、记录表格。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测量不同角度下光线在介质中的传播情况,调整光源、半圆形玻璃砖、量角器等器材的位置,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到玻璃砖中,并观察光线在玻璃砖内部及射出后的传播路径;同时学生还需要使用量角器精确测量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③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鼓励其提出自己的见解、疑问。以此为基础,教师还应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安全,避免发生意外。④完成实验后,学生可绘制入射角、折射角的关系图,直观地展示光的折射规律,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帮助其构建正确的物理观念。⑤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分享,每个小组可选派一名代表汇报实验结果、结论,其他小组可提出问题、建议,进一步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解,同时提高其表达、交流能力。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学生之间的物理学科素养差异较大,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需求,实施个性化教学。高中物理教师采用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以人教版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动量守恒定律”为例,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为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练习,满足其学习需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确保其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动量、冲量、动量定理等基本概念,利用投掷铅球或石头实验等生动的实例、简单的模型解释此类概念,帮助其直观地理解动量、冲量的概念。在掌握此类基础知识后,教师可提供基础练习题、模拟题,以帮助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提供额外的辅导、反馈,帮助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步的辅导、练习,逐渐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应用,教师则需要保持耐心、细心,确保其能够理解、掌握每个概念。反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其开展更深入的学习、研究,满足其求知欲、挑战性。具体而言,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或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探讨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打击、投掷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供更复杂的练习题、模拟题,使得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多个物体、多个方向、多个力的问题,这需要学生具备更深入的理解、思考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探讨动量守恒定律与其他物理定律之间的关系,更深入地理解此类基本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区别。

结论:

总而言之,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高中物理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促使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这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以适应新高考制度的要求、挑战,提升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有效性,全面发挥创新性教学法的作用价值,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能力,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旭红.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实践探索 ——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例[J]. 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4):17-19.

[2] 刘艳.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改革[J]. 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4):20-22.

[3] 林宗英. 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与策略[J]. 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18):38-40.

[4] 周琳.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 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18):29-31.

[5] 李仲春. 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路径[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9):72-7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