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舞蹈教学中创编课教学的具体策略探索
摘要
关键词
高职舞蹈;创编课;教学策略;创新能力
正文
高职舞蹈教育旨在培养具备舞蹈表演、教学、创编等多方面能力的专业人才。其中,创编能力是高职舞蹈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之一。然而,当前高职舞蹈创编课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资源匮乏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因此,研究高职舞蹈创编课教学的具体策略,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舞蹈创编课的教学价值
高职舞蹈创编课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舞蹈创作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舞蹈创编的基本理论和技巧,了解不同类型的舞蹈和舞蹈元素,掌握舞蹈创作的流程和方法,从而具备自主创作舞蹈作品的能力。
在高职舞蹈创编课中,学生将接触到舞蹈编导的基础知识,包括舞蹈构图、舞蹈动作设计、舞蹈节奏把握等方面的内容[1]。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舞蹈作品创作的整体构思和规划,学会如何运用舞蹈语言来表达情感和主题。此外,高职舞蹈创编课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各种舞蹈创作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舞蹈编导技能,提高自己的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到舞蹈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掌握舞蹈教学的基本技巧,为将来的舞蹈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舞蹈创编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众多高职院校的舞蹈创编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显得相对单一和保守。这些课程大多聚焦于对传统舞蹈作品的解析和模仿。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但却无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创新思维。在传统舞蹈作品解析和模仿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2]。他们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模仿舞蹈动作和节奏,而无法真正理解和感受舞蹈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也阻碍了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舞蹈人才。然而,高职院校的舞蹈创编课程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也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教学方法陈旧
在教学方法上,众多教师仍坚守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如同将学生置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无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常常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要求听讲并记忆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探索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匮乏
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在舞蹈创编课中,优秀的教材和先进的教学设施等教学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中许多高职院校在舞蹈创编课教学资源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缺乏优秀的教材。目前市场上针对高职院校舞蹈创编课的教材琳琅满目,但真正符合教学需求、质量上乘的教材却寥寥无几。很多教材内容陈旧,无法跟上舞蹈艺术的发展步伐,更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其次,教学设施落后[3]。一些高职院校由于经费等原因,舞蹈教室设施简陋,无法满足舞蹈创编课的教学需求。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发挥。
三、高职舞蹈创编课教学的具体策略
针对上述高职舞蹈创编课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具体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不断提升高职舞蹈创编课的教学效率。
(一)丰富教学内容
在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上,我们应该致力于构建一个多元化、包容性的学习环境,以便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舞蹈元素和风格。这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热情。
首先,教学内容应该涵盖不同类型的舞蹈,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机会[4]。比如街舞则以其活力和激情,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而民族舞则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学习民族舞,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其次,为了增强舞蹈教学的时代感,我们可以结合时下流行的舞蹈作品或元素,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舞蹈的多样性和时代感,还能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引入一些舞蹈创作的成功案例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些案例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作的灵感和启示,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我们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舞蹈创作者或舞者来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故事,让学生了解舞蹈创作的艰辛与乐趣。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舞蹈创作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舞蹈创作的魅力。
通过引入多元化的舞蹈元素和风格、结合时下流行的舞蹈作品或元素以及引入舞蹈创作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舞蹈教学环境[5]。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舞蹈知识和技能,还能在舞蹈的世界里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二)创新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鼓励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可以引入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将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如戏剧、音乐、美术等相结合,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艺术环境中寻找创作灵感[6]。或者通过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实践探索。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和指导。
总之,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创编能力的关键。然而,教学方法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而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进行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作为教师应尊重他们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对于善于思考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对于喜欢表达的学生,可以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7]。总之,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学生个性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高职舞蹈创编课的教学资源建设策略应当围绕提升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审美观念、创新思维以及实践技能等方面展开。
1.完善理论教学资源
舞蹈是一门历史悠久且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这门艺术,具备一定的创编能力,首先需要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舞蹈理论知识,完善理论教学资源。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坚实的舞蹈理论基础,还能够增强他们对舞蹈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从而为创编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学习各个时期的舞蹈风格、特点和代表性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和意义[8]。通过学习不同流派的舞蹈,可以让学生丰富自己的舞蹈语汇,提高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了解各种舞蹈流派的特点和风格,还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舞蹈创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此外,学习舞蹈技巧对于创编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舞蹈技巧,如平衡、柔韧、力量等,以便更好地完成舞蹈动作创作和表现舞蹈作品。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运用舞蹈技巧来传达情感和表达主题,使舞蹈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最后,了解舞蹈的表现形式也是学习舞蹈理论知识的重要一环。舞蹈表现形式是指舞蹈作品在舞台上的呈现方式,包括舞蹈结构、舞蹈语言、舞蹈节奏等。通过学习舞蹈表现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的整体构思和创作意图,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舞蹈艺术,并将其用于自己的舞蹈创作中。
总之,通过深入学习舞蹈历史、流派、技巧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建立坚实的舞蹈理论基础,提高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拓宽艺术视野,为未来的舞蹈创作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些理论知识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舞蹈作品,增强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兴趣。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舞蹈教育资源,推动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2.丰富实践教学资源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建立舞蹈实践基地至关重要。舞蹈实践基地不仅是学生进行舞蹈实践的重要场所,更是培养学生舞蹈创作能力的关键环节。在这样的基地中,学生可以获得充足的舞蹈实践机会,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舞蹈技能和创编水平。
首先,舞蹈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舞蹈工作室、舞蹈剧场等。这些场所不仅可以提供给学生们足够的练习空间,还能让他们在实际的表演环境中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在舞蹈工作室中,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磨练自己的技巧,不断提升舞蹈水平;而在舞蹈剧场中,他们则可以接触到更为复杂、多变的舞蹈编排,从而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其次,舞蹈实践基地的建设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和创意,因此,实践基地应该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舞蹈课程和实践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深入探索,从而更好地发掘自己的舞蹈潜力和创造力[9]。
此外,舞蹈实践基地还可以邀请专业的舞蹈教师和艺术家来进行指导和讲座。这些专家和艺术家不仅拥有丰富的舞蹈经验和深厚的艺术造诣,还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理解。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舞蹈的精髓和内涵,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舞蹈创编能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舞蹈比赛、演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舞蹈成果,还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观众的反馈和评价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舞蹈创编水平。
3.加强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
在当今社会,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艺术修养的舞蹈人才,还应与专业舞蹈团体、艺术院校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
通过与专业舞蹈团体和艺术院校的合作,可以共享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艺术资源。这些机构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设施设备,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专业的舞蹈教育和培训指导。通过与这些机构的交流和学习,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艺术领域,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这对于学生创编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四、结论
高职舞蹈创编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艺术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等具体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高职舞蹈创编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娟.高职舞蹈多元化教学实践策略研究[J].尚舞,2023,(23):132-134.
[2]林资.高职舞蹈教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路径分析[J].戏剧之家,2023,(23):158-160.
[3]杨盈春.刍议高职舞蹈教学中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戏剧之家,2023,(22):138-140.
[4]陈聪.浅谈高职舞蹈教学中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戏剧之家,2023,(19):140-142.
[5]刘红梅.多元化教学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戏剧之家,2023,(19):196-198.
[6]韩阳.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J].戏剧之家,2023,(10):147-149.
[7]周小丹.高职舞蹈创编能力提高与教学创新的应用技巧[J].艺术评鉴,2022,(01):133-135+153.
[8]江本玉.高职舞蹈教学中创编课教学策略探究[J].艺术评鉴,2023,(06):113-116.
[9]柯庆军.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创编能力的研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3,(03):52-54.
[10]陈静宇.高职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路径探索[J].文化产业,2022,(04):116-118.
作者信息:张雪楠,性别:女(出生1996年5月),民族:汉,籍贯甘肃省庆阳市,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舞蹈、高校舞蹈教学、舞蹈教育、舞蹈基础教学、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