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疗法在运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张锡红1 张林全2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广东 茂名 525400;

摘要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该课程是学习中医和西医的必修课和先修课。针刀疗法作为一种交融了传统针灸学与现代医学智慧的新兴交叉学科,虽然与《针灸学》和《按摩推拿学》等课程有所关联,但在应用解剖学的教学需求上独具特色。本文将以运动系统为例探讨针刀疗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灵活的应用,采用“双师双境”协同育人,CBE教学法实施“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流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升了解剖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针刀疗法;教学

正文


引言

针刀疗法起源于1976年的草根实践,起初仅限于基层医疗机构的非正式疗法,然而近年来其影响力逐渐扩大,赢得了众多临床专家的广泛认可。2003年,针刀疗法首次以选修形式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本科生教学范畴,随后在研究生课程中也增添了相关内容。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该课程是学习中医和西医的必修课和先修课,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过程中,特别是运动系统这部分,在认穴、定穴、揣穴、针刺等理论研究和临床操作中起重要作用。运动系统是人体解剖学中最开始的学习内容,在针刀疗法操作中尤其重要,也是后续学习其他系统的基础。本文将以运动系统为例探讨针刀疗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灵活的应用,采用“双师双境”协同育人,CBE教学法实施“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流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升了解剖学的教学效果。

1. 针刀疗法与解剖学关系密切

1.1 针刀治疗机理

针刀疗法的独特视角源自其对疾病的软组织病理理解,同时它也运用这一理念进行精准的治疗。它强调肌筋膜在身体构造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其细微变化通过调控神经与血管途径,可能引发多元症状,并且与多种疾病的发展路径息息相关。针刀技术通过恢复肌筋膜的正常状态,消除了这些影响,进而缓解病症。针刀疗法的独特性在于它主要是软组织在健康与疾病的动态平衡中的地位,尤其是其与神经系统、血管系统、骨骼结构和关节之间的互动关系。软组织的细微变化确实能够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到周边的神经、血管、骨骼和关节功能。针对这种病理现象,针对性地对软组织实施针刀干预,往往能带来显著的治疗效果。

1.2  针刀治疗操作与解剖联系

针刀疗法的核心技术是非透视性皮下穿刺,它需要在无法直接观察的情况下,精确地将针具定位到预设位置,同时需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软组织的影响,避免意外触碰到神经或血管。这就对施术者的专业技能提出了高要求,特别是依赖于其对人体解剖的体表标志与体内结构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例如,在处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时,关键在于确保针刀能从体表精确地触及并抵达第三腰椎横突顶端;而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目标则是让针刀精准地定位到颈椎关节突关节的后侧。因此,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理解针刀所应穿透的体腔位置与体表标志之间的对应关系至关重要,这包括选择最适宜的进针点和穿刺路径。这并非基础解剖学课程的传统内容,但它与周围神经阻滞疗法中的穿刺策略有显著的相似性,强调了实践中的实际应用和专业判断。

2. 针刀疗法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教学新模式

针刀疗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灵活的应用,依托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采用“双师执教,双境培养”育人新模式。通过CBE教学法,采取“分析-实施-评估”三段教学形式,课前分析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情况,确定任务模块;课中根据任务模块,分解能力要素,强化核心技能;课后以岗位项目为引领,组织学生到医院或相关机构进行见习和临床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新知、引任务、学技能、练技术、赛技艺、评成效”六环教学流程,实现校企(院)共同育人,校企(院)教师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高职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这章节共安排16学时,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躯干骨2学时,上、下肢骨2学时,颅骨2学时,关节学概论、躯干骨连结2学时,上、下肢骨、颅骨连结2学时,肌学总论、躯干肌2学时,四肢肌2学时,头颈肌、体表标志2学时。以上肢骨肩关节组成教学为例:

课前:

探新知,课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选择肩关节周围炎的典型病案患者,提前约好患者,并征得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在用针刀治疗过程中进行拍摄,放到智慧职教mooc平台,让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课中:

引任务,老师查看课前测试任务排分榜,讲解出现的问题;双导师对学习展示的案例进行点评、总结,引出肩关节组成和功能,肌肉的分布和起止点。

学技能,通过提问和讨论回顾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理解,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和纠正,激发自主性和竞争性,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关键见解和总结。例如,面对肩关节后伸功能受限的案例,教师会针对诊断和治疗策略中的疑问进行深入剖析,讲解正确疗法、技术细节以及针刀操作的安全边界,帮助医学生深化理解并提升临床技能。

练技术,教学围绕病案的实际诊断和治疗计划进行实操训练,包括确定痛点、进针技巧以及针刀手法。针对这位患者,虽然后伸功能受限,但外展和前屈功能正常。学生们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检识别相关肌肉的起点和痛点,并进行标记。在这个过程中,冈下肌、小圆肌和肱三头肌的检查尤为关键,如肱骨大结节和盂下结节。对于相对安全的操作,如大结节部位,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亲自尝试;而对于复杂且潜在风险的区域,如盂下结节,教师则通过示范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安全操作范围及其重要关联的血管神经问题。每个操作环节都旨在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同时验证学习成果,确保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有效结合。操作结束后即时评估治疗效果,讨论预后,并强调关键知识点的重要性,确保学生能扎实掌握肩关节疾病针刀治疗的关键要素和人体解剖学的重要结构。

赛技艺,分小组同学们模拟进行比赛,同学模拟真实的患者就诊场景,让学生扮演医生角色,经历完整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比赛,旨在增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对既有知识的复习和评估。这种教学通常在学生对所学针刀疗法及其常见疾病的初步理解,如肩周炎,学生需展示全面的医疗流程,包括望、闻、问、切以及后续的检查和治疗决策,同时分享思维路径。在肩周炎示例中,学生团队需先通过询问、观察和体格检查来收集信息,区分肩周炎与其他可能的肩部问题,如肩袖损伤,并结合肌肉解剖学知识定位问题。还可以将针刀技术的实施方法和策略详细阐述,并共同执行诊疗过程,向其他组展示。

评成效,进行小组成员考核,各小组互相评分和双导师进行点评。

课后:课后同学们通过企业教师或医院的导师到针刀专业门诊进行实战学习。学生主要观察和学习诸如肱骨小结节和大结节这类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治疗点,导师亲身示范,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针刺的感觉,并尝试基础治疗技术。治疗后,师生会共同讨论并提炼经验。然而,出于安全考虑,如喙突区(由于其狭小且临近重要神经血管,深度把控需谨慎,可能导致腋神经或血管损伤,因此不适合独立操作)这样的高风险区域,教学将更为谨慎。

临床导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从症状观察、问诊、体格检查,到针刀操作的全程指导,都需细致入微。对于肩周炎患者,若排除了肩袖问题和脱臼等可能,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和上举动作受限。治疗的关键在于针对冈上肌和三角肌中束的疼痛点,这些肌肉主要负责上举,无菌性炎症往往在压力集中的起点或肌腹处形成病理性粘连。导师会引导学生根据肌肉功能定位到特定肌群,接着通过触诊找到阳性反应点,并用记号笔标记。在此基础上,导师会详细讲解如何根据解剖结构确定针刺深度和手法,然后亲自演示,一步步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3.教学效果评判

通过对2021级、2022级和2023级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全日制康复相关专业的学生对针刀疗法运用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共发154份,有效问卷150份。问卷结果显示(见图1),通过将针刀疗法运用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一能够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刀疗法的核心在于技术实践,将其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能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理论的同时,切实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动手技巧。二能够深化理解解剖知识。针刀疗法的操作依赖于精准的解剖知识。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们能够通过直观的方式洞悉人体构造,从而深化对解剖学理论的理解。三可以培养创新思维。作为临床治疗的新颖方式,针刀疗法的教学引入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四全面提升学生的多元素质。针刀疗法的教学融合了理论与实践,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还提升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全面塑造他们的综合素质。五有助于学生积累临床经验。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针刀疗法的实际操作,学生能提前积累宝贵的临床经验,为将来成为专业医生打下稳固的基础。

 

1:针刀疗法在运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结束语

针刀疗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灵活的应用,激发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主动性,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针刀疗法这技术由于缺乏前人积淀的经验,教师在解剖学教学中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学生需要深入挖掘并理解针刀疗法的核心理念,并积极搜集丰富的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尽管解剖学对针刀疗法至关重要,然而如何精准匹配针刀疗法的实际需求,这仍然是一个有待明确的问题。针刀治疗师的资质不仅要求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手法技艺,更关键的是学生需能在实践中灵活整合解剖知识和针刀疗法相关知识,以切实缓解患者的疾苦,确保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性。因此,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不仅是必需的,而且其教学策略的创新和优化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徐玉英,郭艳桦.慕课背景下针灸推拿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设计——以运动系统知识为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3):10-12.

[2]方丽娜,古丽娜孜·穆哈提,周伟,汪秀梅,周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针刀临床示教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08):1-4.

[3]彭海东,李峻,赵圣佳,张申,曾贵刚.针刀治疗技术在军医院校留学生教学培训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0):19-21.

[4]周俏吟,申毅锋,孙小洁,修忠标,张燕,牛素生,李石良.可视化针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0):4801-4804.

[5]杨思琪,何宁宁,李开平.针刀实操实验室建设设想与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07):194-19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