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经典为范:探索初中语文经典篇章的读写融合之道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杨俐

湖南省长沙市华益中学41000

摘要

初中语文教育体系当中,教学经典篇章始终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经典作品不仅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的主要资源。读写融合这一创新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对经典文本进行深入剖析和摹写,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通过对经典篇章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的详细阐释与感悟,可以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而在写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经典元素,丰富写作表达方式、提高写作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教师需要认真选择与学生年龄、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经典文本并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阅读与写作活动,从而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基于此,本文分析读写结合内涵以及读写融合原则和意义,探究有效融合路径。


关键词

读写结合;经典篇章;融合

正文


经典篇章的经典不仅仅体现在文字表达上的高超,还体现在篇章背后所包含的深刻理念以及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上。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把这些有价值的文化资源高效地转化成学生的读写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于是读写融合教学方法出现了,这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借鉴经典文本,研究高手是怎样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思想与感情,然后在写作时努力模仿与创新的。这样,学生既能促进经典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又能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进而实现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目的。

一、读写结合内涵

读写融合教学法涵盖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教育大辞典》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汲取思想精华,通过阅读范文使学生提高阅读技巧。但写作教学的重点是表达情感与想法,学生在实际的写作练习中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把知识吸收和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具有显著作用1】。在阅读方面,强调以读促写,即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细读经典文献并深入研究他们的写作技巧,主题构思等、文章结构与语言表达为模仿与重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写作技能进阶。在写作层面上,强调以写促读,即关注学生,并通过写作实践将阅读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情节构建等、角色塑造与环境描绘等等,借此来深化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认识与感受,也增强了其情感共鸣。

二、初中语文经典篇章的读写融合原则

1)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以读写融合为中心,注重阅读材料与写作训练相呼应,合力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既是一种信息输入,也是一种积累材料和学会表达技巧。所以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能给学生写作示范的经典章节,让他们在阅读中悄悄学会构思与表达技巧。同时在写作训练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把阅读材料的精髓融于作品之中,使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统一。这种统一性既有利于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语文素养与审美情趣的发展。

)双向性原则

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灵感,而写作则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读与写的相互作用,让学生由读到的情感可以转化为写的力量和来源。例如:在学生读完经典篇章时,教师可布置其仿写,续写或者点评等写作活动,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又锻炼了写作能力2】。与此同时,学生作文时出现的疑问与困惑都能成为其深入阅读的原动力,进而形成阅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

)全面性原则

读写融合教学全面性原则是教师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主要涉及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多个层面。全面原则指出,读与写既是一种技能训练也是一种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经典篇章阅读中,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还应该注重课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作者情感态度以及其他深层信息。教师进行写作训练时,除了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外,还应该注重对其思维逻辑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培养。通过读写融合教学的综合开展,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并提升其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

三、初中语文经典篇章的读写融合重要性分析

)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同时也涉及文学作品中的感受,理解与表现。学生们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品读,能接触到大量的词汇,巧妙的句式以及深邃的构思,使语言表达能力不自觉地得到了提升。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时把感受与思考变成文字,从而进一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融阅读与写作于一体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促进思维发展

阅读经典文本,需要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深入理解文本内涵,这本身就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此同时,写作需要学生把自己固有的思维活动变成特定的语言和文字,这样既能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又能发展创造性思维。通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思维更敏捷,更深邃,更宽广,从而能更好地处理复杂多样的问题情境,达到知识迁移与运用的目的3】

)强化情感体验

初中语文经典篇章中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融入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方式可以强化学生情感体验。学生阅读时通过对课文中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感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深化理解课文的目的。在写作环节中,学生能够把自身的情感体验寓于文字之中,用来抒发和发泄感情,寄托情怀。这一情感体验的强化,既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与情感世界的塑造,又有利于促进其文学修养与审美趣味的培养。

四、读写结合,经典为范:探索初中语文经典篇章的读写融合路径

(一)经典引路,以读促写启文思

经典引路,实质上是利用文学经典作为学生写作学习的导引,通过对经典文本的深度阅读与解析来进一步激发其创作欲望和思维火花。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经典的文章被认为是阅读与写作的完美结合,它们深深地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出色的写作方法。学生们不但能体会语言的神奇,更能从语言中学会怎样构思,怎样表达这样一些写作要领4】。从总体上分析“以读促写”是一种整合,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是学生在与经典文本互动中积极构建自身写作知识和能力体系的过程。

以《背影》教学为例,这篇散文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精致地刻画出父子俩的深厚感情,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一个经典篇目的课文。教师指导学生钻研课文,既要理解课文内容和感情,又要从课文中吸取写作养料。通过解剖朱自清教师是怎样通过精细的动作描写和言简意赅却又情真意切的文字塑造父亲形象的,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细节描写在写作上的重要意义。比如,在课文中爸爸买橘子时,他通过精确地使用一系列动词,使一个朴实的举动饱含感情和生命的本真。教师可引导学生仿照这一写作手法试着写篇亲情作文,如《母亲的手》《爷爷的烟斗》等。这类作文要求学生们要利用《背影》中所学的细节描写技巧进行具体细微的刻画,表现出亲情的温馨和精致。通过这种读写结合的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理解《背影》这类经典课文的写作本质,更能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技能,达到读写能力同步增长。

(二)文海拾贝,积累素材厚底蕴

文海拾贝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阅读来积累和精炼高质量的语言素材和深入的思维观点,从而丰富其个人写作的素材储备。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接触各种文体及语言表达,以发展语感及表达能力。再者,在“文海”中,素材积累尤为重要,需要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有意识地收集和整理那些触动心灵的词句、富有哲理的段落,以及独特的观点和见解。这些资源在丰富学生写作语言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想象。逐渐加厚的文化底蕴让他们在创作时能驾轻就熟地进行语言表达5】

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为例,两文皆为经典,写自然景物、语言清丽、意境深邃。教师可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提炼素材。如《济南的冬天》老舍先生细腻地刻画了冬季雪景鲜活而又饱含感情,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学生们研究景物描写的绝佳典范。同样,《紫藤萝瀑布》里关于紫藤萝花也是很有画面感的,“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教师可让学生摘抄这些精美的描述,加以分类和整理,组成他们的语言素材库。在后续写作时,学生们可根据题材的需要灵活地运用这些累积起来的语言材料让作文变得更生动、更有文采。学生通过读写结合训练既可以促进学生欣赏经典文本,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达到读写能力双向提高。

(三)摹写经典,仿写训练提笔力

基于经典篇章的读写融合,需要对一些经典的刻画进行“临摹”,以逐步感知经典篇章文本内涵,并对经典篇章的文章结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模仿写作,从而逐渐增强他们的写作技巧。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学习经典作品所蕴含的文学价值与艺术魅力,又能够在实践中磨炼语言运用能力与逻辑思维。仿写训练不是单纯地模仿,它需要学生对原文有透彻理解和创新再创造。这不只是对学生的语言技能的考验,同时也是对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育。学生在摹写经典的过程中,能更深刻地体会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还能提高自身审美情趣与文学素养,从而为将来更高层面的文学创作奠定坚实基础6】

例如:《孔乙己》和《变色龙》两篇文章都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而成为经典。《孔乙己》里,鲁迅以精致的笔触刻画了一个荒唐而又令人扼腕叹息的小人物,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现实。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孔乙己为切入点,对其容貌,语言和动作进行人物描写仿写训练。同时还可模仿鲁迅讽刺的手法批判地书写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再看《变色龙》。契诃夫以奇妙的对白与情节转折表现出主人公善变与伪善。教师可指导学生模仿对话中的一段,学会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促进情节发展。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尝试模仿一篇以“变化”作为核心主题的文章,通过描述人物在各种情境中的态度转变,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通过这种经典篇章摹写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经典文本写作技巧与表达方式的同时,在实际生活中促进写作能力与思维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摹写经典还能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爱好与爱好,发展其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

(四)情感共鸣,以情动人增文采

不同文本有着不同的情感,在读写融合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其中的情感元素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对其中涉及的情感进行深刻体验与感受。这样就会帮助学生把情感体验内化于自身情感资源之中,自然流露于写作过程之中,使作文更有文采,感染力更强。情感共鸣既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又可以启发学生写作灵感,让学生作文变得更加地道感人。要想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就要求教师要认真挑选那些感情真挚,表达精致的经典文本为阅读素材,引导学生注意感知课文中情感的变化和体验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同时教师也可通过组织讨论与分享感受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情绪的理解与表达,增强学生对情绪的认知与表达能力。

五、结语

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体系的的重要两大板块,依托于经典篇章教学中的融合之道,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读写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探索读写融合新路径,如,经典引路、文海拾贝、摹写经典以及情感共鸣等教学策略,将经典文本中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转化为学生的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读写融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促进了其思维发展、情感体验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薛城.用好语文教材创新点,探索读写融合新路径[J].语文建设,2023(15):10-14.

[2]陈晓茹.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与写作训练融合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09):24-25.

[3]王洪生.“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策略探究[J].语文建设,2022(14):65-68.

[4]陈伟宏.“互联网+”视域下中学语文读写一体建构路径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2,24(08):167-169.

[5]宋喜喜.浅析信息化教学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结合[J].中国新通信,2022,24(08):170-172.

[6]邓雪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读写融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06):98-100.

[7]姚自斌.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构建[J].甘肃教育研究,2022(01):132-13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