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组织机构的现状分析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邢建

(临沂职业学院,山东 临沂 276017)

摘要

随着职业教育领域的持续深化改革,特别是在“双高计划”的推动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与机遇。本研究选取了56所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调研,本论文详尽探讨了这些图书馆的组织机构现状,通过系统地分析和梳理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组织机构的设置,旨在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组织机构的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职业院校;图书馆;组织机构

正文


中国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图书馆的组织机构旨在实现图书馆的目标,框架体系涵盖图书馆的部门设置、部门之间的关系、工作岗位、权利分布等多个层面[1]鉴于图书馆的类型、规模及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其组织机构亦呈现出相应的差异性,因此应根据图书馆实际工作需求,合理设置内部组织机构和岗位,明确各组织机构和岗位的职责[2]2019年,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3],并公布“双高计划”拟建单位名单,包括56 所高水平学校和141个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主要职能就是教育和信息服务。在“双高计划”的推动下,用户对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职能也作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助力“双高计划”建设,建立一个科学的、有效的组织机构是其重要途径之一。

在理论研究领域,众多学者已对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南京大学的耿梅竞[4]提出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及技术革新把握图书馆职能变化趋势,定位组织机构变革方向,开拓新部门。贾东琴[5]则借鉴国际经验,强调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应以采编部的升级重组、建设数字化部门、改革用户研究部门等为主。刘莎莎[6]通过对新加坡大学图书馆组织机构设置进行调研,指出用户需求是组织机构变革的主动力,配套的馆员成长机制是关键,组建增长性机构是必然趋势。陈思彤、那春光[7]通过分析985”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揭示了高校图书馆改革的特点与趋势,并提出寻求理论构建、兼顾内外因素设置组织机构,及时评估与反馈,寻找馆外元素构建新机构。陈小衡[8]则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核心业务为导向的重组策略,重组高职馆的业务流程、业务部门及人员配备。在纪念北京大学图书馆建馆125周年•图书馆引领的信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Gabrrielle K W Wong分享了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变革的思考。

尽管已有研究为图书馆组织机构的变革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但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对图书馆组织机构的适应性和变革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致力于填补这一研究空缺,旨在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组织机构的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组织机构设置现状

2.1调查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双高计划”公布的56所高水平学校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学校图书馆的网站进行了全面考察,调研数据截止到202312月。调研内容包括图书馆的概况、机构设置、功能布局以及部门介绍等,旨在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现状,并统计了组织机构信息及其职责。

2.2部门设置情况

调研发现,由于IP限制、主页无法访问或缺乏组织机构信息等因素,20所学校的图书馆未能提供有效数据,得到有效数据36份。主页中有明确组织机构(机构设置、部门设置)的模块有25所,约占69.4%。其中,仅有25%的图书馆以组织结构图的形式展示,而44%的图书馆提供了部门工作职责的介绍。约41.7%的图书馆同时提供了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的信息。大多数图书馆能够在其主页上明确展示部门设置,而部分图书馆的机构设置信息则嵌入在图书馆介绍中,极少数图书馆的机构设置信息仅能通过联系方式获得。9所图书馆通过组织结构图清晰地展示了部门设置及其相互关系,而其他图书馆则采用列表或文字描述的方式,未能充分展示部门间的联系。

在部门数量方面,本研究在统计时未排除档案室、博物馆等非图书馆部门,且未将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及学术委员会纳入统计。如图1所示,大多数学校图书馆的部门设置数量在45个之间。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图书馆以8个部门的设置数量居首位,而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合并相同职能部门后设有6个部门,位居第二。若仅考虑图书馆直接相关部门,大多数图书馆集中在4个部门。

 

1 部门设置数量分布图

2.3部门名称及设置情况

在这36所高职院校图书馆中,部门命名普遍遵循传统的文献处理流程,并结合读者服务功能。常见的部门名称包括“采编部”、“流通阅览部”、“技术部”以及“办公室”,形成了所谓的“三部一室”结构。此外,一些图书馆设有“采编部”“读者服务部”和“信息咨询部”和“办公室”,构成了“四部一室”的组织模式,这在调研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为了更精确地分析这些图书馆的组织机构,本研究根据部门介绍和部门职责进行了分类。对于没有明确职责描述的部门,研究依据其名称进行了推断和划分。具体的部门设置分配详见表1

 

1 部门梳理情况汇总

分析表1可知:

(1)在所调研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中,传统的图书加工流程命名方式正逐渐演变。例如,“采访部”和“编目部”已整合为“采编部”、“文献资源建设部”或“资源建设部”。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图书馆继续使用“采编部”这一传统命名,而其余的图书馆则倾向于使用“资源建设”这一更具现代感的名称。这些资源建设部门的职能不仅限于纸质资源的采访、编目和典藏,还扩展到了教材的征订、发放和结算等更广泛的服务。此外,传统的部门划分如“流通部”和“阅览部”正逐步向一体化模式转变,形成了“流通阅览部”或“读者服务部”等综合性部门。这种一体化趋势反映了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整合和优化。值得注意的是,湖南铁道职业学院图书馆设立了专门的电子阅览室,这表明一些图书馆正在探索适应数字化趋势的服务新模式。

(2)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中,“技术部”是一个命名频繁且易于识别的部门,其在所有部门中的排名位列第三。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图书馆新技术手段和信息设备的指数级增长,这使得技术部成为了图书馆不可或缺的核心部门。技术部不仅负责图书馆的技术维护和支持,也涉及到数字化资源的管理和开发。除了传统的“技术部”命名,部分图书馆根据自身业务范围或技术人员的职责,采取了交叉命名的方式,如“信息技术部”或“数字资源部”,以更准确地反映其职能和服务范围。根据表1的数据,36所院校中有23所设有技术部,占比达到74%。这一比例表明,大多数双高院校对图书馆技术人员的配备给予了高度重视,确保了图书馆技术服务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3)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参考咨询部是图书馆内专门负责帮助读者有效利用文献资源和获取知识、情报的部门。该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及其使用有深入的了解,还应具备情报分析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技术部门工作经验。在对36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调研中发现,有11所院校设立了专门的信息咨询部。此外,有4所院校将信息咨询部与读者服务部合并设置,以提供更为综合性的服务。在这些设立信息咨询部的院校中,有7所采用了以“信息”为前缀的命名方式,如“信息参考部”或“信息咨询服务部”,而另外4所院校则选择了传统的“参考咨询部”作为部门名称。这些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中,正逐步加强参考咨询服务的建设,以更好地满足读者在知识获取和情报分析方面的需求。

(4)2003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将全民阅读工作纳入年度计划以来,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已在各图书馆中开展了二十年。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公众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图书馆服务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在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有4所院校特别设立了阅读推广部门,以加强和深化阅读推广服务。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部门被命名为“文化服务部”,这一命名反映了该部门在推广阅读的同时,也致力于拓展更广泛的文化服务职能。这种服务范围的延伸体现了图书馆在适应社会文化需求和提升服务质量方面的积极探索。

(5)2019年教育部图书工作委员会高职分委会联合CALIS管理中心举办全国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大赛以来,这一赛事极大地促进了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参与院校普遍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检索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素养。然而,在机构设置方面,仅有武汉船舶职业学院图书馆设立了专门的信息检索教研室,这标志着图书馆开始承担教学部门的职能。该教研室的成立不仅为图书馆赋予了新的教育角色,也为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领域的深入参与和创新实践提供了平台。这一现象表明,尽管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尚未设立类似的教研室,但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且有前瞻性的院校已经开始探索图书馆在教学和教育方面的新功能和新路径。

(6)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中,“档案部”和“博物馆”等特殊部门的存在揭示了图书馆在承担传统文献服务职能之外,还承担着其他文化职能。这些部门通常在藏书、存储和场所布局等方面与图书馆的主体业务有所区分,但在管理上则被纳入图书馆的范畴,体现了图书馆业务的外延性和多样性。档案部和博物馆的设立,不仅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也强化了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和教育基地的角色。通过这种多元化的部门设置,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同时也为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创新空间。

3我国高职院校组织机构设置现状分析

3.1机构设置沿袭传统,也采用新的命名方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机构设置在延续传统的同时,也经历了创新性的变化。传统的“采编部”“阅览部”和“流通部”等名称虽然得以保留,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引入,原有部门的服务方式和业务范围已发生显著的变化。为适应这些需求和高效管理的要求,图书馆的管理者开始引入和创造新命名方式,如“资源建设部”“读者服务部”和“流通服务部”,这些名称更加强调了服务职能在图书馆业务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一些图书馆创新性地引入了“资源技术部”“阅览资料部”和“流通推广部”等跨业务领域的部门命名,创新性的命名方式反映了图书业务体系的悄然变化,建议在新一代信息系统改造的过程中注重图书馆业务的顶层设计,优化部门的设置和命名规则。

3.2技术部跻身重要部门,是时代要求和发展的必然

高职高专图书馆技术部的配比非常高,当然没有技术部不代表没有技术人员,依托学校信息部门的技术人员的情况已经无法满足图书馆的技术发展条件,虽然没有达到设置技术部足够人员,但是相应的技术人员多数都配备在办公室或者电子资源建设部门。随着图书馆系统和信息服务设备的配备,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就不能保障设备的顺利运转,同时随着电子资源不断地充实馆藏体系和图书服务延伸到数字校园的各个角落,技术部的设置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技术部的设置极大的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职能,足额配备的技术人员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高职高专图书馆的发展水平。

3.3机构名称由来多样,业务的新业态赋予新的内涵

高职高专图书馆的机构名称来源多样,既有自拟名称,也有参照本科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而来。这些名称体系反映了图书馆在业务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随着服务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图书馆在办学资质提升的同时,其服务领域也突破了传统本科高校图书馆的业务体系,延伸到文化服务和发展研究领域,为高职高专图书馆的特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机构名称背后反映的是业务内容的实质,新业态的发展催生了新的业务需求。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正逐渐转向更加关注个性化和特色化需求,围绕学校内涵建设,图书馆的业务将持续拓展和细化。随着智能化和AI等新技术的发展,机构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馆员将从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成为图书馆的重要资源。未来,跨部门的、以需求驱动的小组工作模式将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 曾瑛,林爱鲜,贺伟主编. 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1

[2]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2016-01-20.

[3]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2019-04-02.

[4] 耿梅竞.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发展历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6,34(1):22-25.

[5] 贾东琴.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现状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5,3:37-42.

[6] 刘莎莎.新加坡大学图书馆机构设置调研及启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39(1):140-144.

[7] 陈思彤,那春光.“985”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设置的调查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4):50-56.

[8] 陈小衡.高职院校图书馆组织结构的现状及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33(03):100-1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