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价值意蕴,践行方向与保障机制
摘要
关键词
思政教学;教学改革;价值意蕴;践行方向;保障机制
正文
引言: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仅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更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价值意蕴在于通过体育和思政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最大化实现体育育人功能。在践行方向方面,高校体育教师需积极探索体育和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打造具有思政特色的体育课程。同时,高校还需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落实各项监督管理措施,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此,本次研究重点探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价值意蕴、践行方向和保障机制,以期培养出更多既有强健体魄,又具备高尚品德的新时代青年。
一、高校体育课思政教学改革的价值意蕴
(一)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传统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重点教授运动技巧,最终教学目的为教学“合格”,并不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导致无法全面达到教学效果,与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相悖[1]。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健康、大体育”健康新观念应运而生,其重点强调体育课程不仅是为了提高运动技能,更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体育课应当成为对抗亚健康、降低慢性疾病风险的重要途径。所以,高校教师迫需迫切对体育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将身心健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思政教学改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培养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锻炼习惯。同时,高校体育教师还需注重体育课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效益,真正实现体育课程育人功能,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健康身心的新时代青年。
(二)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道德是社会生活的基石,是个人内在品质的重要体现。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元素不仅有助于拓展体育课程的内涵,还可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通过体育课思政教学改革,高校教师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与体育课程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其养成公民意识[2]。除此之外,体育课思政教学改革还可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参与集体互动中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勇于担当,为学生日后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知,高校体育课思政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可有效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三)促进学生国家认同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在促进学生国家认同方面具有独特且重要的作用。国家认同主要是指个体对国家的认可和赞同,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体育运动是一种跨语言、文化、社会背景的活动,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激发民众产生国家认同的一个重要媒介。高校通过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精神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国家的伟大和民族的自豪。无论在体育竞赛的团队协作中,还是日常生活的体育锻炼中,均可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3]。除此之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借助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让其亲身感受国家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从而对国家产生更加坚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高校体育课思政教学改革的践行方向
(一)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体育课程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形式为身技艺练习,承载着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推进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高校教师需重点探索理念和实践的有机融合,保证教学改革回归大学教育的本质职能。根据教育部的指导精神,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改革需坚持以体育人,既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建设[4]。体育教师需通过体育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此外,高校还需组织教师进行优秀课堂观摩,分析其他体育教师如何开展体育课思政教育,并组织教师进行分析和讨论,完善思政改革措施和手段,准确找到体育课程思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联,为后续体育课实践教学奠定基础,使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推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二)完善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教材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通过组织精英师资队伍,集合优质资源,深入分析各种体育项目当中包含的思政教育要素、经典案例以及文化积淀,保证体育教材中可有机融合思政教育内容,只有编制出高质量的教学材料,才可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5]。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指引,重点关注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构建,这不仅意味着要打破当前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相互割裂的局面,还要求教师将体育课程思政落实到实处,从理论到实践全面重构体育课程思政知识体系。具体来讲,高校教师需对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当前所发布的政策以及教育精神,保证教材和教学目标和谐统一。同时,高校教师还需深入分析现代体育精神和课程思政价值追求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在教材修订过程中有机结合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以专业课程知识和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目标,推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迈向新的高度。
(三)强化体育教师课堂主导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不仅是锻炼身体的场所,还是以体育人的重要平台,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项目为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在师生互动之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悉心设计可将体育道德规范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在锻炼学生体魄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例如,学生可通过体育实践课程或体育竞赛亲身体验体育的激情和乐趣,借此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拼搏精神和追求卓越品质,在实践中教师可通过监督和评判学生表现,借助体育精神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竞赛中进步。在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中,课堂教学占据重要地位,教师需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握体育教育的育人方向,根据各项体育内容的特点积极探索思政元素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实现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改革[6]。
三、高校体育课思政教学改革的保障机制
(一)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离不开各级政府与教育、体育主管部门的深度参与和精准指导。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充分认识到这一改革的重要性,将其置于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位置,为改革深入推进提供有力保障。高校是改革的主要阵地,肩负着探索和实践的重要任务,所以高校必须做好改革设计工作,保证改革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在实践过程中,高校需成立专门的调研小组,深入研究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规律和外在需求。同时,高校还需优化教师队伍,积极引进和培养具备思政教育能力的体育教师,通过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地生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时代使命,对培养新时代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改革可有序、有效推进,高校需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为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在监督管理过程中,科学的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尤为重要,高校需建立一套既符合教育规律,又可充分体现思政要求的评价标准,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通过评价,高校可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改革策略,保证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7]。同时,高校还需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对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进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保证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实处。此外,还需建立通畅的反馈渠道,鼓励学生、教师以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反馈,为改革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高校还需建立专门的执行机构,保证监督管理机制有效运行,该机构需具备高度专业性和权威性,全面负责体育课程思政改革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保证改革顺利实施。
(三)高效推进改革进程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必须坚定我国学校体育和课程思政的实践理念,保证在社会主义思想框架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还是依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重要体现。因教师是改革的直接执行者,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直接影响改革的成效,所以在实际改革中,高校需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让其感受到所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和回报,激发一线体育教师的创造活力和参与热情。同时,高校还需强化体育课程思政信息搜集和统计工作,通过定点试验、成功案例搜集、失败经验分析等形成系统的研究报告,为改革深入推进提供有力支撑。搜集相关信息不仅可为高校教师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还可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整个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共同进步。由此可知,要想高效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多方配合共同努力,只有坚定实践理念、激发教师活力、强化信息搜集,才可有效保证改革取得实效,为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贡献力量。
结束语: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仅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更彰显着体育与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其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助力新时代人才培养。在实际改革中,高校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强化思政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渗透,并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加强师资培训,保证改革有序推进。
[1]孙长顺.“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J].才智,2024,(03):89-92.
[2]王爱萍,祝安凤.基于SIT理论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互动策略探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3,43(06):44-51.
[3]赵广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南昌大学,2023.
[4]姜懿轩.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对策探析[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21):116-118.
[5]赵勇军,马腾.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意蕴与路径研究[J].体育视野,2023,(20):34-36.
[6]宿元,黄文健,秦伟,等.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23):139-142+147.
[7]王炳南,许帅,胡剑宏.高校体育专业运动竞赛学课程思政教改内容及实现路径研究[J].运动精品,2023,42(07):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