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伦理与当代大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文智丽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 510550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伦理已成为评估行业、企业及个体职业素养的关键性标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对于当代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理解和践行商业伦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简述了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基本概念,并基于当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改进策略,旨在提升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商业伦理意识,为社会输送具备高尚职业道德的优秀会计人才。


关键词

商业伦理;大学生;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正文


项目来源:广东省会计学会

2023-2024年度会计科研课题“基于代理记账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239-01)成果之一。

前言

2023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会计人员必须要遵循的标准的主要内容 是“三坚三守”,即“坚持诚信、守法奉公”“坚持准则、守责敬业”“坚持学习、守正创新”。这间接地体现了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参与者,会计对企业经济决策,甚至社会经济秩序有着直接的影响。高速增长的经济和更新迭代的科技对会计行业产生新的需求,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强化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储备力量的大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商业伦理作为衡量企业和个人职业素养的重要标准,对当代大学生塑造道德观念、职业修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商业伦理教育主要教导学生在将来的岗位工作中,能够坚决严格遵守道德准则,作出理智而恰当的决定。对于当代会计专业大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专业的会计理论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深刻把握会计职业道德的深层次内涵,并付诸实践。通过这样的举措,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也有利于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基本概念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在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以及社会经济活动中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者分别明确了商业行为的道德标准和会计行业的职业行为准则,其目的在于保障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投资者与公众的各项权益[1]

商业伦理主要涉及了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尊重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关注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商业伦理要求企业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考量对社会、环境、企业内部员工等方面的影响,以此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比如,企业应当如实反映产品信息,不得诱导消费者进行虚假宣传,必须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会计职业道德更加倾向规范会计行业的专业行为,主要包含诚实守信、公平公正、专业胜任、保守秘密、避免利益冲突等原则。会计人员在进行财务报告时,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不得为任何个人或团体的利益而擅自修改财务数据。此外,会计人员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协议,确保客户的商业秘密不受侵犯,不得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或披露这些信息。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二者之间互为支撑,共同塑造了商业活动的道德规范。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将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纳入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成为具备高尚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商业人才[2]

二、当前高校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

在当前阶段有些高校领导与教师缺乏对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刻认知,没有正确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和教师侧重于会计知识和技能的教授,持续削减原本应该用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课时。这导致商业伦理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在会计专业教学大纲中的权重有所削弱。长此以往,教师与学生就会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产生错误的认知。同时,相关专业教师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愿与动力也会备受打击。甚至有些教师将会计职业教育与会计行业准则混为一谈,以学生的会计考试成绩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追求,致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从而大大影响了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3]

(二)缺乏专业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师队伍

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发展,会计专业出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有些高校会计专业教师数量有限,但学生数量却在持续增长,这使得教师们面临着更大的教学压力。从教师层面来说,虽然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缺乏对实际会计工作的环境与流程深入了解,进而无意中削弱了对培养学生会计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积极影响。除此之外,当前的高校对教师绩效晋升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其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相对滞后,且在创新思维和责任感方面表现出不足,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塑造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的作用有限。

(三)教学内容较为片面

当前有些学校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更新频率相对较低(采投前尽调和可行性研究分析以及投后项目评价用五年前甚至更早的教材),且偏向于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不仅如此,有些教师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规范,采取跳跃式的教学方法讲解相关内容,进而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这导致了学生在会计职业道德认知上与教材内容的不匹配现象加剧,从而削弱了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活动的指向性和促进性[4]。大数据时代下,会计行业也进入了智能时代。例如,大多数企业进行智能财务转型,利用大数据模型、RPA、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等完成财会工作。存在滞后性的教材已不再满足新时代对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的新需求。

三、强化商业伦理与大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已经步入了一个以大数据为驱动的全新商业时代。在此背景下,开展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改革显得非常重要。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往往更加关注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道德困境与伦理挑战。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既颠覆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方式,同时也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面临海量数据时,做出明智的决策以应对诸如保护个人隐私、确保公正公开、避免误导信息等复杂的伦理挑战,现已成为会计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素养。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商业伦理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在复杂的数据环境下,学会正确在遵循道德准则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高效分析与应用。譬如,教师设计一个教学情境,模拟企业处理客户数据时可能面临的道德挑战,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并掌握如何在保障隐私权、维护公正竞争和防止信息误用之间达成平衡。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明白技术工具的运用不能削弱道德推理,它们应作为强化人类价值观的工具,而不是排除人类道德决策的替代品。所以,教师还需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掌握技术的同时,还可以坚守道德的底线。总而言之,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需要全面更新,主要涵盖理念、方法、内容等多重方面,旨在培养新时代下具备道德判断与伦理决策的会计专业人才[5]

(二)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强化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修养需要从多重模式入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其重要性并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付诸实践。对此,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设计多元化的课程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其商业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最新的教材,引入人工智能和数据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工智能应用的维度,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模型训练、资产化应用等方面的伦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引入经典的案例。比如,教师可以讲解苹果公司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的改进,或者特斯拉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对环保的坚持,让学生看到这些企业在社会责任上的作为。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扮演决策者、员工、消费者等角色,进而提升道德修养。除此之外,在教学设计中,还可以合理引入相关视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充分融入课堂学习中[6]

2.设计中国化课程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适当融入中国元素,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认同感。在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会涉及关于“人性”的内容,教师可以引用孔子、孟子、荀子等的观点,例如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要求会计人员既要遵循技术规则,更要秉持“仁”的原则,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利益相关者;孟子的“性本善”理论,要求会计人员在面对诱惑时,应当坚守内心的良知,不偏离道德的轨道;荀子的“性本恶”观点,要求通过规章制度、教育引导等方式,抑制人性中的恶,激发和唤醒人性中的善,防止因个人私欲而损害公众利益行为的发生。通过引入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学生能够深入探究商业行为的道德边界,在正确认知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同时,还能够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当下热点事件,促使学生更加明白当下国家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新冠疫情事件,既要让学生懂得衡量商业伦理评判标准,还要引导学生对商家在特殊时期抬高口罩价格,以及民众自发向疫情灾区捐赠口罩、医务人员逆行前往疫区挽救生命的英勇行为,进行深入的课堂讨论。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三)加强校企合作

学生的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修养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高校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实践的平台,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通过实际的岗位学习,深入到实际的会计工作环境中,切实了解企业对会计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要求与标准,进而严格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准则,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入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实质及其重要性,培养与会计职业道德相符合的行为规范。同时,高校应当安排合作企业的前线会计专业人士进入校园,围绕会计职业道德这一议题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进而有助于学生理解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对于保障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关键性,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完成角色认知的转变。此外,高校还应当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并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纳入评价范畴,将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并通过与评价体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7]

(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想要提升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质量,就必须重视会计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教师是任何教育体系的灵魂,对于会计这样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团队的素质直接关乎学生对商业伦理和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会计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

第一,激发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在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这要求教师应当具备积极、主动的思政意识,将思政教育融入每一堂课中,引导学生思考商业行为的道德边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精神。第二,强化执教能力。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要求教师具备充足的思政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坚守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做到诚实守信,尊重法律。第三,加大培训力度。教师应当积极采集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并在教师内部进行交流分享,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第四,组建专业的教学团队。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于提升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可以邀请业界专家、学者和有实践经验的从业者参与教学,他们能为课程带来鲜活的案例和深度的洞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8]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修养是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共同努力的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以此构建一个全面、立体的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中强化对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的理解,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培育出具备高尚道德修养与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会计专业人才,为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鲁美娟,温欣,陈珊珊.财会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6):174-176.

[2]李艳,高珊珊,李迎霜.高校会计教学中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03):84-85.

[3]程利.高校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研究[J].作家天地,2021,(30):115-116.

[4]李崧岳.高校会计教学中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7):219-220.

[5]柳廷俊,叶邦银,李亚航.开展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J].财务与会计,2023,(15):85.

[6]沈静.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3,(11):173-176.

[7]吴婷婷,李佳民.论会计职业道德的修养与发展[J].纳税,2018,(02):60-61.

[8]文莉.高校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简述[J].经贸实践,2017,(09):282. 

  [9]金源,李成智.智能财务背景下的财务信息安全研究 [J.财会通讯,20237):136-144

 

 

尊敬的编辑:

您好!首先谢谢您的辅导。看了文章,我对文章有了以下想法,请您查阅:

1、 我在文章加了一点内容。如果我添加的部分能够与文段融合,请点击“审阅-接受-所有修订”。如果你查看觉得需要修改,请您修改。

2、 发现文献中运用了04,10-16年的参考文献,感觉年份有点久远,是否可以选用近几年的文献?谢谢您的耐心!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