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田径体能训练游戏化策略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蔡昌霖

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 518110

摘要

田径运动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田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枯燥,学生参与热情不高。为增强小学田径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本文提出采用游戏化策略,将游戏元素融入到田径体能训练中。通过分析小学生身心特点和田径教学现状,探讨游戏化在小学田径体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并从游戏化训练内容设计、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具体策略。游戏化田径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学生爱上体育运动,培养终身锻炼习惯,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小学体育;田径运动;体能训练;游戏化

正文


引言体育运动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期良好的体能水平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然而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体能下降的问题。体质健康调研数据显示小学生肺活量、耐力跑、投掷等体能指标近年呈下降趋势。提升学生体能水平需要学校体育教学予以重视和推动。田径运动是学校体育的基础项目包括走、跑、跳、投掷等基本运动技能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体能素质。《全国青少年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重视小学阶段田径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爱好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但是受场地器材、学时安排等条件限制加之传统田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亟需改革创新。

一、游戏化在小学田径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易于接受

游戏化田径教学以小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将枯燥的训练项目趣味化如障碍游戏、接力赛、投掷游戏等强调参与过程的快乐体验。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契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学生容易接受。同时游戏规则明确、循序渐进富于变化又不失秩序也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在游戏情境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好奇心强模仿力强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游戏化训练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挑战不同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各种跑跳投掷技能。游戏情节的代入感可以转移学生对枯燥训练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行为模仿和角色体验中掌握动作要领。同时游戏规则的约束性让学生在游戏参与中形成规则意识和自律能力。

丰富教学内容形式激发参与兴趣

游戏化设计可以拓展田径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综合演练学生的跑、跳、投等全面素质。如将短跑与跨栏结合设置接力赛将跳跃与投掷结合设置立定跳远投准等。在内容设置上不拘一格注重趣味性、综合性在形式上灵活多样如个人赛、团队赛、积分赛等富于变化与挑战。游戏化一改单调呆板的训练模式学生在快乐体验中自觉投入积极参与教学氛围更活跃。传统田径教学往往以单一的跑、跳、投项目为主学生长期重复单调训练容易产生厌倦感。而游戏化设计巧妙地将这些基础动作融合在一起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学生在游戏中时而奔跑、时而跳跃、时而投掷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全面运动素质。

强调互动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不少游戏化田径项目采取小组竞赛模式如多人跨栏接力、集体跳绳等需要学生之间紧密配合。在目标导向下学生通过角色分工、战术讨论形成默契在协作互助中感受团队的力量。游戏化训练有助于学生从自我中心走向社会参与学会与他人沟通培养集体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在团队游戏中学生明白个人荣辱与集体荣辱休戚与共意识到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形成互补默契的配合才能实现共同目标。学生从被动参与转为主动贡献体验到集体接纳和认同增强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

关注过程体验实现全员参与

游戏化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和情感体验而非单纯的结果评价。即便是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在游戏情境中获得乐趣感受成功。如将游戏难度分层设置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目标进步幅度大的也能得到肯定。在这种"全员参与、全程体验、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下每个学生的运动潜能都能得到激发。

、游戏化小学田径训练内容设计策略

小学田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跑、跳、投等基本项目。如何将这些项目游戏化需要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遵循小学生身心特点进行创造性设计。

结合教学主题科学选择游戏素材

游戏化设计首先要明确教学主题围绕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训练目标分解动作要领再选取适合的游戏素材进行有机整合。如训练学生的弹跳力可设计跨栏游戏、跳绳游戏、立定跳远投准等训练学生的移动速度可设计短跑接力赛、折返跑游戏等训练学生的上肢力量可设计实心球接力、沙包投掷等训练学生的耐力素质可设计动物模仿跑、负重接力跑等训练学生的柔韧素质可设计海底捞月、过低杆等游戏。

游戏素材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想象力。如动物模仿跑可让学生模仿兔子跳、青蛙跳、鸵鸟奔跑等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速度变化海底捞月游戏学生在海底场景中弯腰拾取"月亮"锻炼柔韧性的同时感受童话般的乐趣沙包投掷游戏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古代的骑兵瞄准远方敌人投出沙包"炮弹"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投掷的力量感。总之要根据训练主题择取丰富、形象的游戏素材把抽象的体能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乐在其中在想象的世界里尽情挥洒体验运动的快乐提高体能素质。

把握难易梯度设置循序渐进的游戏关卡

游戏难度的合理设置是游戏化训练成功的关键。难度过低学生易产生厌倦感难度过高学生可能产生挫败感。因此教师要做好难度分析在现有学情基础上预设合理的难度梯度。以跳绳游戏为例可分为三个关卡第一关学生自选跳绳花样完成30秒个人自由跳第二关两人跳小绳加入"进出绳"等变化动作第三关四人集体跳大绳尝试高难度"双飞"等动作。学生在每一关中逐步掌握单摇跳、双摇跳、交叉跳等技巧难度循序渐进同时趣味性也随之增强。再如"立定跳远投准"游戏。第一关学生完成原地起跳、双脚落地跳跃后用网兜将沙包投入目标框此关注重基本动作第二关增加助跑起跳环节并将目标框后移难度加大第三关改为双人接力甲学生完成跳跃后将沙包交给乙学生投准考验学生的衔接与配合。学生通过关卡晋级逐步强化跳跃、投掷、协作等综合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科学拟定游戏关卡。既要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又要适当拉开难度差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难度设置要为学生提供"跳一跳够得着"的合理挑战让学生在不断突破自我中体验成就喜悦从而保持学习兴趣。

丰富游戏形式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丰富的游戏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有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除了常见的个人赛、团队赛等形式教师还可设计一些融合性更强的游戏活动。如在短跑游戏中可鼓励学生自编加油口号用口号的节奏来引导跑的频率在奔跑中呐喊助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引入音乐律动元素用不同风格的音乐控制起跑、加速、冲刺等环节,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节奏提高音乐智能。在接力赛中除了常规的传递接力棒可创新传递方式"手语接力""背靠背接力""手拉手接力"等强调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也可设置"智力接力"环节如接到接力棒后需完成1个数学计算题或1次英语单词拼写锻炼学生的逻辑数理能力。在跳远游戏中可融入角色扮演元素学生化身小动物来比赛跳远,兔子跳、青蛙跳、袋鼠跳等将肢体动作与生物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然探索智能也可开展"毽子跳远""夹球跳远""双人跳远"等在挑战中提高学生的运动智能。总之游戏形式设计要突破田径的局限大胆吸收多领域智能元素给学生更多创新创造的空间。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的多元潜能在游戏活动中充分生长。

注重过程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成就感

游戏化训练的评价应体现发展性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评价要跳出以分数论高低的传统思维建立多维度的质性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上除了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如学生在游戏中是否遵守规则、是否积极思考策略、是否主动帮助他人等这些都是评价学生良好体育品德的重要指标。对于不擅长运动的学生只要看到他们在游戏中的进步和努力如动作比之前协调了或者敢于尝试新挑战了就要给予鼓励性反馈增强其自信心。在评价主体上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通过自评反思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找出优点和不足通过互评学生之间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在肯定他人长处的同时找到自己的提升空间。在评价的互动中学生获得更多正面反馈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要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展示舞台。对游戏表现突出的学生可颁发"最佳策略奖""最佳配合奖"等荣誉称号对进步显著的学生可颁发"最佳进步奖"张贴学生的前后对比照片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运动参与的成就感。总体来讲,游戏化训练的评价要基于学生视角突出过程导向注重学生内在体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参与历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优势建立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学生收获运动的快乐提升体育学习的内驱力。

结束语:游戏化策略为小学田径训练开辟了新路径。将体能训练游戏化,学生在快乐中提升体质,在玩乐中收获成长。但游戏化训练要落地生根,还需在理念更新、资源配置、师资培养等方面系统推进。展望未来,游戏化训练大有可为,值得向更多学段、更广泛的运动项目推广,也要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训练模式智能化升级。用游戏点亮体育之光,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强健体魄,在奔跑欢笑中收获自信,拥抱健康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陈龙.游戏助力体能训练——谈小学田径体能训练游戏化策略[J].田径,2023,(06):34-35.

[2]陈宝慧.在游戏的愉悦中增强体魄——谈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游戏化策略[J].田径,2023,(11):72-73.

[3]顾皓然.趣味游戏助力体能训练——小学田径体能训练游戏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田径,2023,(10):28-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