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摘要
关键词
环境监测技术;应用;质量控制方法
正文
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开展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而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前提是环境监测,因此,应用环境监测技术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环境监测就是指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监测环境,明确环境污染情况,详细分析环境数据信息,加强控制质量的活动。然而,目前我国环境监测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以促进监测效果的提升。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问题,确保人们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因此,对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更是十分必要。相关监测部门工作人员要转变观念,不断完善监测制度,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信息平台,创新质量控制方法,有效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和效率,从而确保监测工作的综合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1环境监测技术类型
1.1地表水监测技术
地表水监测是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该监测技术应用时,计算机技术是基础,经由传感器、自动测量设备等各类设备的有效安装,也就可以对监测区域中的水质加以全面监测,可得到关于水质变化趋势、水中污染物类型、污染程度等基本信息,帮助有关部门通过对这些监测信息的掌握,来进行地表水污染的控制。但在利用地表水监测技术的过程中,为保障监测结果的可靠性,需将监测断面布置在河流流速平稳的区段中,且监测断面应大于排污口、河流上游1 km且水质均匀的区域。在背景断面的选择方面,应使得断面与城镇的距离在50 km以内,使得在监测技术下可实时对自然水质情况加以全面监测;趋势断面需保障断面上游1 km位置与下游200 m位置没有任何的排放口。
1.2空气质量监测技术
大气污染同样是当下一大污染问题,其对于环境的危害性较大,严重破坏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为实现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可利用空气质量监测技术来实现。当前很多区域关于空气质量监测都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尤其是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构建,使得该系统可以有效进行相应的空气质量信息收集。在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内存在有气象系统、气体分析仪器、采样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等各个子系统,不同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共享,可以获得区域内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在空气质量的监测方面,关键是要确保监测点数量、位置的合理性,监测点位置布局方面,要着重考虑城市未来的规划需求。如果城市人口在25万以内,至少布设一个监测点,而城市人口数量超过100万,且城市面积在100~200 km2之间时,至少要布设六个监测点。
1.3污染源监测技术
污染源监测技术主要是针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数据加以监测,涉及了水源、烟尘、扬尘和噪声等监测,经由各类监测设备和系统,可以对全部的污染物加以分析,从源头上采取有效的方式来阻止污染源的扩散。
2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2.1环境监测技术硬件水平较低
在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开展环境工作时,需要先进的硬件支持,以通过各类硬件来辅助环境监测,但就我国当下很多地区的环境监测工作现状来看,在硬件条件的支持上却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1)环境监测的实验室环境条件不良,实验室内所配置的各种监测仪器和设备相对落后;(2)环境监测仪器研发相对落后,整体的监测仪器设备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监测仪器无法满足对多种环境污染因子的监测要求;(3)监测仪器设备的故障频发。正是因为这些监测硬件方面的不足,使得总体的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时,所得到的监测数据与结果与实际的偏差过大,难以发挥这些监测硬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2.2环境监测因子范围有待扩展
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时,环境监测因子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性问题,经由环境监测因子的有效扩展和监测,就可以对监测范围内的污染情况加以详细掌握。对于很多的工业发达国家而言,其监测的环境因子相对较多,包含了大气、恶臭、地表水、地面沉降、土壤、噪声等,而每一种环境因子中又包含了很多的污染物,监测的全面性相对好一些。但就我国的环境监测现状来看,其环境监测因子的范围十分有限,环境因子和污染物指标都远远少于发达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环境工作的开展。
2.3环境监测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很多监测工作的实施主体是人,这也就使得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影响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但就我国当下的环境监测工作现状来看,很多地区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参与环境监测的人员,其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限,并未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丰富的环境监测技术经验,也并未掌握关于环境监测的技术流程和规范,在开展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这些人员无法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其专业优势,整体的工作效率和水平都相对较低,无法达到环境监测的基本标准。
3环境监测技术的具体运用
3.1水环境监测
对于水环境的监测来说,其中最常见的环境监测技术就是3S技术,通过这种方法的应用,能够更加准确的模拟所测地方的水文情况,进而计算出消耗的水量,并对具体情况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
3.2大气环境监测
一般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可以理解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监测项目通常包括空气中SO2、NO2等含量以及PM10、PM2.5等指标是否符合空气质量标准。在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当前对大气环境进行有效监测的技术是遥感技术,它可通过对特定范围内的空气进行有害物质反射率数据的收集,推算出该地区的空气质量情况,并从中找到环境污染的原因,帮助提供解决问题的数据。
3.3土壤环境监测
在传统粗放式的工业农业生产管理以及混乱的城市规划进程中,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壤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而土壤本身对污染物的自身净化与降解能力较弱,甚至永远无法降解,导致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因此加大3S环境监测技术、ICP-MS法等痕量和超痕量分析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可为土壤环境的治理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途径,使得相关治理有据可依。
3.4固体废物监测
一般情况下,固体废物包括了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垃圾等,这些固体废物一般可以通过热红外图像来进行监测,可以监测出其所在的大概位置。因此,我们在进行监测工作时,可以先使用遥感图像技术对固体废物的位置进行监测,然后再利用GPS找出其准确位置,最后再开展相关地治理工作。
4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
4.1构建科学的环境检测质量控制制度
要想提升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水平,推动质量控制效果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制度,该制度是开展环境监测的基础。虽然当前我国政府根据环境保护的现实情况构建了环境检测质量控制制度,但是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及时对制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很多内容存在较大的滞后性,难以与时代发展相协调,也无法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提供良好的参考。
4.2建立关于环境监测的交流平台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交流在各个行业领域中展现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各个领域的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环境监测同样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据信息网络建立自身的信息交流平台。环境监测平台的建立,可以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良好的信息交流空间,相关人员可以从中就环境监测问题展开针对性讨论,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可以快速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法,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快速实施提供帮助。
4.3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与执行能力,对监测技术的应用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传统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主要以人工监测的方式采集污染样本,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较低,其操作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面对全新的环境监测系统,其对新技术的应用呈现出明显的不适,无法合理应用操控监测设备,对新时期我国环境监测的效率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因此,相关部门或机构应积极提高监测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实战操作与技术培训,定期开展培训班,并严格进行技术考核,督促相关人员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有效促进监测技术、设备得到合理应用,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
4.4加强环境监测硬件设施建设
随着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监测工作,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上,环保部门都加大了在环境监测方面的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投入,使得我国的环境监测水平显著提高。为解决环境监测方面硬件设施配置不足的问题,各个环境部门都应该在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条件下,积极加大在环境监测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结合监测区域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对应的监测设施配置,确保环境监测设备设施配置、更新的及时性,将市场上最为先进的监测硬件设施应用于监测工作中。地方政府在财政工作开展时,要加大在环境监测硬件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结合环境监测机构的能力和监测技术发展水平,进行崭新的仪器设备配置,比如,可根据监测需求来进行气相色谱仪、应急仪器设备设施等的配置。
4.5构建完善的监测管理技术标准
针对当下的环境监测技术现状,为解决在环境监测因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相关环保部门要在不断的环境监测工作实践基础上,制定完善的环境监测管理技术标准,确定环境监测因子的种类和范围。首先,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要针对监测仪器种类等来进行监测因子的确定,比如,在水质监测的过程中,监测因子包含了水温、pH值、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指数、金属离子指数等,监测工作开展时,严格按照相应技术标准中关于各个指标的含量界定,设定不同因子的安全范围,进行水污染的防控。空气质量监测的过程中,重点要进行二氧化硫气体的监测,一旦二氧化硫含量超过了0.5 ppm时,就会危害人体健康,当烟尘浓度超过0.3 mg/L,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了0.21 ppm的情况下,势必会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巨大的危害。国家有关环保部门要在总结相关监测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在原有监测技术标准下加以更新,形成更为完善、科学的环境监测技术标准,使得这些标准可以作为后续相关部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参考。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环境保护与治理已经成为全社会公民的义务。为实现环境的有效治理,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研发,并在技术应用的实际过程中,通过加强监测人员综合素质、对技术设备合理运用和维护等方式,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为环境治理提供数据保障。总之,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全面推进环境监测目标的实现,用环境监测来指导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除了要加强环境监测的硬件设备设施配置,还需要通过环境监测的制度、技术标准建设、人才配置、技术创新等来实现。
参考文献:
[1]薛璐.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其质量控制方法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2):73.
[2]郑光香.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及其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绿色科技,2019(16):82-83.
[3]熊春莲,李文洪.探讨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其质量控制方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8):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