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输配电线路中的安全运行探讨
摘要
关键词
电力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
正文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内社会各领域对电能的需求日益增加。全市供电网络基本形成。但在一些环境相对特殊的地区,输配电工作仍存在一定难度,电能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所以日常的维护任务也很重要,可以预防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及时的检查维护可以有效减少故障的发生。本文重点研究输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策略。
1影响电力系统配电线路发生故障的因素
1.1主观因素
电力系统配电线路故障的主观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人为因素。目前国内输配电线路运行存在一些问题,人为因素是其中之一,影响了输配电线路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相关新闻资料也可以发现,近年来,人为盗窃、破坏输配电线路的相关现象时有发生,这使得国内的电网电力输配电线路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出现了大范围停电的现象,甚至一度出现了安全事故,尤其是对于一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危的威胁更加严重。第二,施工技术因素。由于各项施工技术完善度较差,导致配电线路运行中极易发生质量问题,我国各项施工技术的进步,线路防冻技术以及抗雷击技术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维护中,从而能过积极处理各种发生的问题。第三,技术管理因素。这一因素是由于配电线路运行中出现很多风险因素,基本是施工人员因素导致的。相关部门制定管理对策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因此导致管理质量出现严重的问题,未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制定符合电力系统发展的配电线路运行规章制度,从而形成各种风险因素影响配电线路运行稳定性。
1.2环境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电力需求越来越大,保障配电线路的安全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改善配电线路的运行和维护。根据对电力行业电力运维体系的分析,存在一些不足,不能真正应用于当前的现实,输电线路会随风摆动,尤其是弧垂处振动幅度更大,下垂部位或固定部位更容易发生断线;冰雹会使绝缘子意外破损造成短路现象;冰雪的覆着会增加输电线路的质量造成断线或塔倒的发生;阳光下的曝晒会加速线路的疲劳及老化,减少线路服役时间。同时,输电线路所属环境大多比较空旷,输电线路架设比较高,尽管相关部位已经做了防雷击处理,但输电线路遭遇雷击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2电力输配电线路中的安全运行措施
2.1构建完善的配电运检管理制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电力需求越来越大,保障配电线路的安全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改善配电线路的运行和维护。根据对电力行业电力运维体系的分析,存在一些不足,不能真正应用于当前的现实。新时代背景下,电力运维管理部门要提高重视,加强对检修制度的创新优化,注重解决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给予改进。在人员管理方面,要加强对奖惩制度的应用,对于因操作问题而引发故障的工作人员应当给予处罚,而对于工作积极性高、专业技术水平强的工作人员要给予奖励,做到赏罚分明的透明化管理。此外,检修管理制度不仅要有全面性、综合性,更要能够抓住细节,不放过每一个可能导致故障的细节问题。
2.2提高设计水平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在建设初期进行适当的设计工作也是确保线路稳定运行的基本要素。一般来说,在整个电路设计工作的前期,员工必须不断地进行现场检查,综合评审不同的因素,才能更好地改进设计方案,保证最佳的设计效果。此外,在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充分参考周围的地质条件和气候变化因素,全面详细地了解施工区域的相关信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分析,共同考虑合适的作业规划。随着电力产业发展和电力系统技术内容的增加,通过配电的出现和使用,改善了以往的控制模式,所以,更需要提高设计水平,实现高效的优化,以此提高系统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如今,通过使用输电后的配电设备自动维护及其电力管理与维修,有效控制电力设备安全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因此,尽早开展与线路稳定性和安全运行相关的科学合理的设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加强线路改造,提高线路运行效果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进步,大多数电力企业需要更换旧线路,以降低线路故障的概率,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线路更新中,电线需要多角度评估,全新工艺生产的电线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当实现线路重建和优化时,要针对其发展现状实施分析,不合理的线路要及时做出优化处理。技术人员要对线路运行不稳定影响因素实施评估,制定风险因素规避发难,保证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电力企业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开展线路的维护和检查,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适当增大配电线路的检查频率,避免配电线路在恶劣环境下运行。配电线路安装的过程中,电力企业还要制定合理的监督机制,针对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不良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4加强维护手段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
随着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提高和用户对电力连续性的需求,带电作业已成为当前检修工作的常态。为了维护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保护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运行风险,维护手段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已成为维护发展的大势所趋。机械化是指利用智能机器人、机械手臂等无接触手段避免维修人员直接与带电高压线路的接触,从而减小作业风险,提高维修效率。自动化多指利用在线检测设备,如摄像头、传感器等,实时检测输电线路运行情况。智能化是指利用大数据分析对输电线路故障进行综合分析。然而,目前由于高压线路周边有强磁场的存在,这导致一些电磁传感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如无人机不能距输电线路太近,一旦太近,受磁场影响,无人机就会不受控制,不仅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因此,在进行检测时,要将检测设备的抗干扰能力考虑进去。
2.5加强电力输配电线路的巡视
输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为了避免它们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做好检查工作,找出国内输配电线路存在的问题。同时,检查工作需要因地制宜。简单来说,就是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天气情况,制定巡查工作方案,使得巡视工作得到全方位的强化。譬如针对雨雪天气夜间巡视工作,就需要进行强化,确保电力输配电线路能够稳定、顺畅进行供电,这一点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电力输配电线路的巡视工作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2.6有效提升设备性能
我国输电线路覆盖范围广,大部分在室外。受外界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很多线路元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或老化,影响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在规划输电线路时,应仔细分析区域环境和气候特征,确保输电线路的合理规划,另外,为了防止极端天气条件下输电线路发生故障,还要制定不同天气的应对策略,保证在极端天气或者在自然灾害下,可以有效应对输配电线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线路的运行和维护打下基础,因此,只有面对不同问题制定相对应的应对策略,才能全面有效的提高运行维护措施质量,并提高输电线路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2.7加强电力输配电线路的信息化水平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科技信息时代,各种高科技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各个领域,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中,也可以实现信息技术的集成,包含人工智能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信息技术,促使国内电力输配电线路的信息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
2.8雷击灾害的排除措施
正常情况下,供电网络电路跳闸,相关供电设备烧毁,输配电电缆遭雷击,导致故障的情况非常普遍。供电回路跳闸是防止输配电系统内部回路保护装置因电流瞬间增大或减小而损坏的关键解决方案,然而一旦出现上述技术故障随之而来的就是供电网络出现大范围的瘫痪,此时就要求供电网络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在故障产生的第一时间完成电闸关闭操作。然而在供电网络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合闸操作以前,必须确认遭受雷击的供电网络相关装置是否已经存在其他雷击所导致的损坏,判断损坏位置的零部件能否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假如存在安全隐患,供电网络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就必须针对发生故障的供电装置实施更换。针对供电装置烧毁的故障必须完全按照相关法规及标准要求进行更换。
2.9雨水排除措施
如果因为下雨导致输配电线路不能稳定运行,就会造成电力线路的下沉,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产生塌方的严重后果。此外,线路瘫痪的情况也极有可能发生,可以清楚地理解为电力企业要避免雨水对输配电线路的破坏。为能够降低雨水所造成的影响,要保证电线杆的稳固性,经常对电线杆实施加固,特别是对于经常产生积水的区域,要加大监督力度,这样一来就能够做好对雨水的排除。而对于低洼地段的输电线塔来讲,则最好以加固或者专业的方式,来防止积水对其运行所造成的影响。
2.10科学选择故障检测方式
为了纠正输电线路的故障,故障检测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因此,在故障检测前,工作人员应对输配电线路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够正确选择故障检测方法,以保证输电线路故障诊断方法的科学性。例如:在输配电线路中,常见的检测方式有状态检测和电子检测两种方式,因此,在进行检测前,检测人员要确定故障类型和位置,需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从而对传输线、误差类型、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进行错误定位,以全面加强检测应用。
2.11明确责任管理
首先,加强各条生产线的运维管理,包括检查安全设备,监督工作质量。管理部门还应当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工作教育等活动,使相关人员能够保证输配电网络的健康运行。全面地了解故障排除技术,并根据执行实际任务的标准进行操作。其次,根据输电线路和配电设备的实际操作,对线路进行故障调查、操作和维护工作,并整合和分析线路操作和维护工作的经验,以提高运营技术水平。
2.12运用合理布局促进配电线路安全运行
在线路运行中,要加强新老线路维护,优化线路布局和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供电需求。在合理的配电线路布局中,必须遵循管理原则:第一,配电线路的设备和材料需要达到质量要求,未通过质检的设备不可投入应用。第二,仔细核对设备质量和性能,实施多重检查手段。第三,分析线路周围环境的影响因素,线路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根据地形实施线路的布局。第四,从长远角度规划,预测用电负荷以此来保证线路架设的合理性。
2.13提高检修人员的专业能力
在配电线路故障排查中,技术人员是主要的参与者和实施者。面对日益复杂和高科技的停电问题,他们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因此,运输检验管理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定期开展相应的检修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性,并不定期或定期进行考核,使其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能够更加扎实。此外,应设立现场管理小组,在每次检修故障中,现场管理小组要负责施工现场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技术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规范化流程进行操作,尤其是带电作业时,更要保障操作的规范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稳步强劲发展,厂商对替代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输配电线路是电力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实际工作。电力系统是输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设计存在很多技术问题。为了使我国电网健康发展,实现稳定运行,有必要对其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促进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提高电力系统质量,促进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因此,必须完善配电线路管理运行机制,加强配电设施管理,提高维护人员专业能力,确保输配电线路稳定运行,切实提高电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家宇,孙蔓蔓.浅谈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技术[J].中国设备工程,2022(09):75-77.
[2]黄金福.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故障处理[J].技术与市场,2022,29(03):126-127.
[3]刘安茳,肖小兵,龙秋风,蔡永翔,陈成,周西南.配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自愈策略[J].集成电路应用,2022,39(03):266-267.
[4]范蓬京.浅析医院电力系统配电故障检测和解决方案[J].中国设备工程,2022(05):21-22.
[5]徐道超.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及配电运检管理措施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2,29(01):182-183.
[6]田志韬.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在10kV电网中的应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1,11(12):154-155+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