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藏语文双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评估与实践探讨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四朗卓嘎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第二小学 854000

摘要

本论文探讨了小学藏语文双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评估与实践方法。在评估方面,分析了教学成果评估方式、学生学习成效评估方法、教学模式对学习动机和文化认知的影响。针对实践方法,涵盖了课程设计、问题引导、资源利用、学生参与与互动学习、项目研究与教师指导,以及情境与生活融入等方面。


关键词

小学;藏语文;双语教学模式;有效性评估;实践

正文


引言:小学藏语文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对其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评估以及实践方法的探索仍是当前教育领域的挑战之一。评估教学模式的成效需要多维度的分析,而有效的实践方法则是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这一教学模式的评估与实践方法,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一、小学藏语文双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评估分析

(一)教学成果评估方式

在评估小学藏语文双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时,教学成果评估方式扮演着关键角色。评估方式需考量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认知、和学习成就,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如课堂测验、口头表达评估以及书面作业分析,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双语环境下的学习成果。

(二)学生学习成效评估方法

评估学生在小学藏语文双语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成效需考虑多方面因素。除了语言能力的提升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文化接受度以及对藏族文化的理解程度。通过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表现,可以全面评估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成效。

(三)教学模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评估

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是评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分析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参与度和学习动力的激发程度,可以帮助评估该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1]。采用问卷调查、观察法等途径,可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态度和反应。

(四)教学模式对文化认知和接受的评估

评估小学藏语文双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性需考量其对学生文化认知和接受的影响。观察学生对藏族文化的认知程度、态度转变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态度变化,有助于评估该教学模式对学生文化认知和接受的影响程度。采用访谈、观察和文化项目评估等方法进行综合性评估。

二、小学藏语文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方法分析

(一)课程设计与资料编排

在小学藏语文双语教学模式中,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有效的课程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确保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和文化背景相契合。因此,设计富有文化特色的课程内容至关重要。这包括挖掘和整合藏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和理解藏族传统、习俗、历史和价值观。课程设计应当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将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文化元素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多维度的发展。同时,在教材编排方面,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材料也是至关重要的。教材的选取应当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丰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同时具有足够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难度。教材编排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逻辑顺序,以便学生可以逐步扩展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问题引导与活动设计

问题引导和启发性活动设计是促进小学藏语文双语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问题引导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思考,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学生的认知广度和深度。此类问题可以涉及藏文化、语言使用场景等多个方面,帮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增进对藏族文化的理解和认知[2]。在活动设计方面,注重设计具有互动性和合作性的活动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此类活动应当既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角色扮演、游戏化的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问题引导和活动设计也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个性化的问题设计和差异化的活动设置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和目标,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双语教学模式中来。

例如,针对小学语文课程《北京的春节》,教学过程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和活动,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以教材为基础,设计引导问题,如春节在北京有哪些独特的庆祝方式?”“此类庆祝方式背后蕴含着哪些文化意义?通过此类问题引导学生对文化庆典的探究。在课堂上,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北京春节庆祝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对话和思考。此后,设计活动环节,以小组形式展开,引导学生在团队中合作探究北京春节主题。例如,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展示学生对春节庆祝活动的理解和想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互动等活动,引导学生模拟参与北京春节的场景,增强学生对文化活动的体验和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藏语和汉语进行交流,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三)资源利用与技术支持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和课堂资料,还包括丰富多样的现代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展示图片、视频等视听资料,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语言和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结合网络资源,例如在线文献、教学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技术支持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和应用程序,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例如语言学习游戏、在线测验等,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3]。此外,利用社交媒体等互联网工具,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拓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技能。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盘古开天地》这一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在资源利用与技术支持方面,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和电子白板,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视听资料。通过此类生动形象的展示,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藏语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盘古开天地》这一话题的理解。同时,结合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在线文献和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例如,借助网络资源,学生可以查阅相关文献或资料,拓展对《盘古开天地》故事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设计语言学习游戏或在线测验,通过此类技术支持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双语教学模式中来。

(四)学生参与与互动学习

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学习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例如问题探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此类互动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分享想法,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鼓励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或项目,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并共同解决问题[4]。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学生参与与互动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十分重要。教师应当成为引导者和激励者,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同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教师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藏戏》这一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相关的教学过程需要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如问题探讨、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对《藏戏》文化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藏戏》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意义,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此外,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模拟《藏戏》表演过程,增强学生对藏族文化的体验和理解。在小组合作方面,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就《藏戏》的起源、演出形式等展开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扮演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技能的提升。

(五)项目研究与教师指导

项目研究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藏族文化的机会。通过设计具体的项目,如民俗调查、文化展示、口述历史采集等,学生可以深入社区或家庭,亲身感受和体验藏族文化的内涵和魅力[5]。此类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藏语文和藏族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教师在项目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不仅是项目的组织者和设计者,更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项目主题,制定研究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教师的积极参与可以有效推动项目研究的开展,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的及时指导也是项目研究的关键。学生可以通过定期的指导会议、个别辅导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监督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项目研究的质量和深度。

(六)创设情境与生活融入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藏族文化。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实物展示、角色扮演等形式,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场景结合,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藏族文化的魅力。此类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和接受度[6]。生活融入教学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将日常生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例如在学习中融入藏族节日习俗、生活场景等,可以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加深对文化的体验和理解。此类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此外,创设情境与生活融入也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巧妙设计生活情境和融入生活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活动既生动有趣,又能达到教学目标。教师的专业引导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文化情境,加深对藏族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三、结束语

总体而言,通过对小学藏语文双语教学模式的评估和实践方法的探讨,教师深入了解了该模式的评估方式和有效的教学实践。这一模式的有效性评估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则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教育者提供指导,推动小学藏语文双语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边巴次仁.小学藏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设计探讨[J].中华传奇, 2019(7):1.

[2] 格桑次旺.小学藏语文开放式教学模式探讨[J].小品文选刊:下, 2015(7):2.

[3] 日车交.小学藏语文中实施双语教学策略[J].散文选刊:中旬刊, 2019(2):1.

[4] 彭措则玛.浅谈小学藏语文如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J].读书文摘, 2017, 000(023):172.DOI:10.3969/j.issn.1671-7724.2017.23.235.

[5] 邓泽.新课程下的双语区小学藏语文创新教学浅议[J].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DOI:10.3969/j.issn.1673-0410(x).2016.10.343.

[6] 邓泽.新课程下的双语区小学藏语文创新教学浅议[J].都市家教月刊, 2016, 000(010):287-28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