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学生提问能力,人教版7年级,教学策略,课堂互动
正文
引言:
提问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认知障碍。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提问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材的编排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可能性,用于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
一、提问能力的重要性与现状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要性,而在所有的学习能力中,提问能力尤其关键。提问不仅是知识探索的起点,也是深化理解、促进思考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提高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提问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提问能力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更能主动地寻找知识,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知识的输入。这种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有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问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通过提问,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连接,实现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此外,提问还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中存在的漏洞,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进一步的探究。提问能力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可以学会怀疑和验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审视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
2、初中生提问能力的现状分析
尽管提问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提问能力普遍不足。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提问的数量有限。在大多数数学课堂上,学生往往保持沉默,主动提问的情况较少。即便有提问,也多是对基础知识的询问,而缺乏对深层次问题的探讨。学生提问的质量不高。许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停留在知识的表层,缺乏深度和广度。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缺乏提问技巧有关。学生的提问意愿不强。一些学生即使在遇到不理解的内容时,也往往选择沉默,不愿意提问。这种现象的背后,既有学生害怕提问后会被视为学习差生的顾虑,也有课堂氛围和教师态度的影响。对上述现状,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这包括改变教学理念,将提问能力的培养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改进教学方法,创设更多鼓励学生提问的机会和环境;以及加强对学生提问技巧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问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提问机会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指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材以其严谨的结构、丰富的内容和科学的布局,为学生的主动提问提供了广泛的机会。本章将深入分析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提问机会,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机会有效促进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1、教材内容分析及提问点发掘
教材涵盖了数与式、图形的认识、方程与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这些内容不仅是学习数学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良好契机。数与式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例如,在学习有理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负数与正数的乘法规则是这样的?”或者“如何通过实际情景来理解负数的意义?”这类问题不仅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也鼓励他们思考数学规则背后的逻辑关系。图形的认识部分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与形状关系的机会。在探究平面几何图形属性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提出如“这个图形的特点是什么?”“如果变化图形的某些条件,结果会怎样改变?”等问题。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程与不等式的学习则更多地涉及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置未知数?”“这个方程(或不等式)的解法有哪些步骤?”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可以理解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与提问的引导
有效的提问往往源于充满挑战的问题情境。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材中的许多习题和活动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这为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实际应用题目,设计情境化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探讨比例问题时,可以设置购物、烹饪等真实场景,引导学生提出与比例相关的问题,如“如何根据食谱调整材料的比例?”这类活动不仅使数学学习更加贴近生活,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同时,也会被同伴的思考角度所启发,从而提出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变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果我们改变这个图形的某个角,图形的其他属性会如何变化?”这种互动不仅增加了学生提问的机会,也促进了他们思维方式的多样化。通过这些,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提问机会可以被有效挖掘和利用。重要的是,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并通过恰当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提问的障碍,激发他们的提问欲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提问能力的目标。
三、提问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
1、教师角色与引导策略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这个角色下,教师需要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例如,在讲解一个新概念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相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或实验来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讲解定义。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他们主动提问。教师需要培养自己的提问技巧,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例如,在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提出:“如果我们改变这个图形的一个角度,整个图形的性质会如何变化?”这样的问题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促进了高阶思维的发展。
2、课堂互动与课外活动的设计
在课堂互动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思维风暴等,来创造提问和探究的机会。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学生可以扮演数学家的角色,探究数学问题,这种活动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也能激发他们提出有创造性问题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如数学俱乐部、数学竞赛和数学展览等,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继续探究数学问题。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度去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寻找答案。这种自主探究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
3、教学评价的调整
评价方式的调整也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关键。传统的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思考过程中的积极尝试,包括提出问题的尝试。因此,教师应当引入更多的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提问的过程和提问的质量,而不仅仅是答案的正确与否。这种评价方式的改变可以鼓励学生不惧怕犯错,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家校合作也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不可忽视的方面。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学校通讯等方式,与家长分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问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中也创造一个鼓励提问和探究的环境。上述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这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和创新,也需要学生、家长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最终,我们希望通过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仅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结论
通过深入探讨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从重视提问能力的重要性与现状出发,到利用人教版7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提问机会,再到实施具体的教学策略,以及优化教学环境和技术工具的使用,每一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其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那么简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转变。这需要教师从课堂的组织者和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需要学生从被动接收信息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提问和探究的学习者,也需要教育系统从单一的知识教育,转变为综合素养培养的体系。提问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促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寻找和创造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机会,通过合理设计课堂互动和课外活动,引入适宜的教育技术工具,以及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共同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提问能力发展的学习环境。家校合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孩子提问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通过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家庭中也能感受到提问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它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优化教育方法和手段。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技术的发展,相信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丰富、有效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人。
参考文献
[1]张歆华, 李明航. (2019). 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技巧的研究与实践. 数学教育研究, 10(2), 45-48.
[2]赵忠强, 王勇楠. (2020). 互动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 现代教育论坛, 15(4), 112-115.
[3]赵敏, 陈哲丽. (2019). 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实证研究. 教育科学, 19(1), 54-57.
[4]杨斌, 郑楷涛. (2020). 数学教学中提问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研究与实验, 7(2), 3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