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的初中语文阅读分层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双减”背景;初中语文课程;分层阅读教学;措施与方法
正文
自新课改落地后,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由于在同一班级内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存在着一定差别,所以在提供阅读指导时教师不能一刀切,而应该贴合学生的需要做出层次化、带有梯队性的安排,如此才能让他们在贴合个人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完成学习,持续获得提升和进步。
一、“双减”下初中语文阅读分层教学的意义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提高他们对文章表面含义、思想的理解,提高大家总结主旨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向学生提供点拨,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发展个人的表达能力。要知道,学生如果具备优秀的阅读素养,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发展都会带去积极作用。
2.初中语文阅读分层教学的价值
既然在新课标落地后,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的根本目的在于面向班级所有学生,保证他们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在课上有所得。当然就意味着,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教学,部分学优生会觉得课堂学习很浪费时间,难以提升自己,部分学困生则会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大难度,自己无法理解和掌握,最终学习效率不佳,为此教师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真实需要去做出分层指导,这就是阅读分层教学的最大价值体现。
二、“双减”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双减”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向学生提供指导,让他们在低压的状态下完成高质量的学习,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双减”政策对教学带来的改变,对“双减”政策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还未完成新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这直接体现在在课堂上,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设定大量课后作业的方式推进教学,最终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畏难等负面情绪。另外,由于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入的文本涉及知识较为庞杂,学生难以在阅读时完成精细化梳理,理解会陷入困难,所以大家对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度不高,认为阅读是枯燥的一件事,不会主动参与其中。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态度对学习质量的影响极大,所以最终的学习效率较低。
三、“双减”下初中语文阅读分层教学的措施与方法
1.重点了解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
展开横向分层教学的首要条件就是教师应该先系统地了解班级内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差异、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阅读侧重点,然后以此作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横向分层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在当下水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能力。为此教师应该深入一线、积极下沉,与学生展开有效互动和沟通,了解他们目前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在调查之后教师会发现,部分学生喜欢故事类文章,部分学生喜欢科普类文章,还有一些学生喜欢抒情散文,面对以上情况教师要明确,只要学生喜欢的内容属于积极向上的,那么自己就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让他们有机会发展个人的兴趣。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他们分成多个不同的层次,并且结合大家的需要做好因材施教,如此就能够促进众人提高个人的阅读能力,而在学生阅读期间,教师还要引导大家分享个人在阅读后的感想和体会。通过系统调查、横向分层的方式,往往可以大范围提高班级内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充分激发个人的阅读潜能。
2.针对不同学生科学设置不同阅读目标
由于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阅读理解、信息转化能力上都存在着差别,所以如果教师忽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很有可能就会让学困生失去学习阅读的信心,能力较好的学生也无法通过教师布置的任务获得提升。为此教师应该设定具有针对性的阅读目标,并且贴合目标布置不同难度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对标学习的目标、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目,在完成阅读后获得一定的进步,一直保持对阅读学习的自信心。举个例子,在围绕《春》展开阅读教学时,针对于基础不佳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阅读后说出文本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理清文本的思路,而对于阅读能力中等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探索文章的内涵、影射之意,对于学优生建议教师应该让他们将朱自清写过的多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系统比较,在深度阅读后了解朱自清在创作中的个人特色。通过以上任务目标的布置,可以全面提升班级的整体阅读水平——让学困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让中等水平学生得到一定的方法指导,提高个人的阅读效率,让学优生在原来基础上形成强大的总结、反思能力,在后续的阅读中尝试将同类型的技巧应用迁移过来。
3.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单方面的教学,其效果显然是有限的,想要提高班级内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应该学会放手、让大家自主阅读。具体来说,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向他们提供基本的情景、问题引导,让大家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主动展开学习,进一步增强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强化对问题的探索分析能力。举个例子,在围绕《秋天的怀念》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秋天黄叶飘落、现场一片萧瑟的场景和画面,然后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展开阅读、在文本以及网络上寻找答案:1《秋天的怀念》的标题告诉我们本文描述的内容是什么?2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想要怀念的是什么?3这一文章表达了史铁生怎样的情感?4你们知道史铁生这一文坛大家的人生经历吗?让学困生思考第一个问题,中等生探索第二个问题,学优生认真收集并且汇总三四问题的答案,如此就能让每一个层次学生都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后,提高个人自主阅读以及解答问题的能力。
四、“双减”下初中语文阅读分层教学的注意事项
1.转变教学理念
“双减”政策之所以实施,其根本的目标在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强化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为此教师应该转变个人的理念,积极创新阅读教学路径。在过去的课堂上,教师只会让学生完成阅读、背诵扥基本任务,而在保质减量的背景下,这样的教学模式早就不再适用。为此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发挥阅读领路人的价值向学生提供引导,让他们能在科学的阅读后主动思考、探究文章的内容,完成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深度理解。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既然新课标指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当然教师就应该学会退居二线,以辅助者的身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他们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可以获得更大的收获。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前安排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熟悉文章、快速融入课堂,还应该结合着班级内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设计分层教学环节,让大家以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穿插的方式组成多个阅读交流小组,在课上分享个人的读后感、说一说心中的疑惑,在思维碰撞后了解彼此的想法,尝试从多个不同角度去感悟文章。
3.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开展任务型阅读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内融入的文本是编撰者对浩如烟海的文章进行筛选而编撰成的,这些文章往往都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属于典型性文章,每一篇文章的知识含量都特别丰富。如果教师能带领学生先做好分层,然后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享挖掘教材知识点的各项任务,要求大家自主探索,应该就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他们的阅读技巧,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落地效果。
4.定期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提高分层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避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做好及时改革和创新。比如说应该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统计,了解他们喜欢的书籍方向,然后定期邀请有着共同爱好的学生参与阅读讨论会,在讨论会上邀请大家自由地发言,可以对自己近段时间看过的、比较认可的书籍进行介绍,分享一下个人喜欢读某类书籍的根本原因。然后在由教师带领着全体学生进行总结,对大家此前的分享给予点评式指导,鼓励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通过以上定期召开阅读探讨活动的方式去授课,可以督促学生自主完成阅读、逐步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从而达到提高个人阅读能力的最终目的。
5.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想象力
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与阅读能力弱的学生相比,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在想象力上比较丰富,在读到文字的当下他们可以快速在脑海中构建出文字所描写的画面和场景,为此想要提高学习困生的阅读素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是第一要义。建议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类与文本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借此降低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举个例子,在围绕着《咏雪》展开教学时,由于很多学生从小到大都不曾见过雪景,也不曾摸过真雪,即便他们能将《咏雪》牢牢记在脑中,完成深刻记忆,但是对于《咏雪》这一古诗词想要表达的情感未必能有深刻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先在课上播放雪花飘落的视频,然后让学生代入这样的氛围,想象自己就站在这冰冷刺骨的雪天里,在此基础上诵读《咏雪》应该就能快速感受作者的心境,理解他想要表达的情感。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路径,在过去的课堂上,教师虽然也注重阅读,但却不会结合不同学生的需要提供分层指导。为此在后续教师要进行调整,先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水平做好分层工作,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定适配的阅读目标,并且向提供大家提供指导,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这样才能让众人在更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彭春鸿.“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自读课教学策略探究——基于阅读循环圈理论视域[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06):3-7.
[2]林若如.分层教学不同目标的定位下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分析[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02).
[3]马春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