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讨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陈丹丹

河北冀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建筑工程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施工安全管理成为了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保障施工现场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它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安全意识培养、安全设备配备、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监督检查等。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如高空作业、机械设备操作、物料运输等,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安全意识;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设备

正文


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 人身安全保障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涉及大量的工人和操作人员,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安全风险和危险因素,如高空作业、机械设备操作、物料运输等,加强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工人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如坍塌、坠落、火灾、电击等,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安全设备,及时排查和处理安全隐患,可以有效防止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周边环境和公众产生影响,如噪音、振动、粉尘等,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公众的影响,保障公众的人身安全和生活质量。

1.2 财产损失防范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常常需要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和工程设施,这些设备设施的损坏或丢失会导致施工工期延误和额外成本增加。加强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防止设备设施被损坏、被盗或被破坏,从而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财产损失。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和物资,这些材料物资的浪费、损坏或遗失会导致额外的采购成本和工程延误。加强安全管理可以加强对材料物资的监管和保管,防止浪费和损失,降低财产损失。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常常存在火灾和爆炸等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导致工程设施、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严重损坏。加强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率,减少财产损失。建筑工程施工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如土地沉降、地表沉降、水质污染等。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2.1 安全意识不强

一些施工人员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不够充分。他们可能不清楚安全操作规程,对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容易忽视安全问题。 在一些施工现场,可能存在工作环境复杂、气候恶劣等因素,使得工人们在工作中容易产生疲劳和压力,降低了他们对安全问题的警惕性。一些施工单位可能存在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严格的情况,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文化氛围,工人们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一些工人可能存在侥幸心理、麻痹大意等不良行为习惯,容易忽视安全操作规程,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2.2管理体系不健全

 一些施工单位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监管不到位,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够科学、规范和有效。 一些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可能存在漏洞,规章制度不够完备或者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不够详细,无法覆盖所有可能的安全风险和应对措施。一些施工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监督力度不够,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在一些施工单位,可能存在安全责任不明确的情况,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对自己的安全责任范围不清晰,导致责任推诿和失责现象的出现。一些施工单位可能缺乏完善的应急预案,无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增加了事故发生后的应对难度和后果。

2.3安全设备不足

在一些施工现场,可能存在安全防护设备不足的情况,例如头盔、安全带、防护眼镜等防护装备缺乏或者不符合标准,无法有效保护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一些施工现场可能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护栏杆、安全网、警示标志等,导致工人们在施工作业时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一些施工单位,可能存在施工所需的安全工具不全的情况,如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工具配备不足,无法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影响了应急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部分施工单位可能存在安全设备老化损坏的情况,例如安全带破损、头盔变形等,无法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增加了施工人员遭受伤害的风险。

 

2.4 人为因素影响大

 一些工人可能因为疏忽大意、操作失误等原因,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不慎操作设备或工具,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些工人可能因为个人行为不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规定,擅自进行违规作业,增加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在一些需要长时间操作机械设备的施工现场,工人可能因为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导致疲劳驾驶,降低了操作的警觉性和反应能力,容易发生事故。 一些工人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遇到危险或者对安全风险的认识不足,导致不重视安全操作,增加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2.5 监管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监管不够到位,监督力度不足,导致一些施工单位存在违规操作、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监管不到位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可能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或监管部门可能存在监管力度不足的情况,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监督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手段。地方政府或监管部门可能存在监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流程不清晰,导致监管工作无法有序进行,安全管理难以落实到位。

3 改进措施

3.1加强监管力度

增加监管部门对施工现场的巡查频次,包括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确保对施工活动全面覆盖和及时监督。增加监管部门的人力资源投入,增设监管岗位和人员,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监管力量的专业水平和执行力度。建立起跨部门、跨区域的监管网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沟通,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推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无人机、监控摄像头等,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远程监控和实时监测,提高监管的全面性和精准性。建立健全的违规行为处罚机制,对违反安全规定和施工规范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对违规行为的强有力制约和震慑。加强对施工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安全规定,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3.2健全监管体系

对监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包括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使其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政策和法律责任。对监管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方面的培训,包括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管理技术、事故应急处理等,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安排监管人员参与实际施工现场的巡查和检查工作,让他们亲身体验施工现场的情况,提高其对安全风险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对监管人员进行案例分析培训,结合实际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其防范和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

3.3 加强监管人员培训

培训监管人员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安全生产法、建筑法、环境保护法等,以及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相关的标准规范,让他们明确监管的法律依据和责任。对监管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方面的培训,包括安全管理体系、安全防护措施、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等内容,提高他们对施工安全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安排监管人员参与实际施工现场的巡查和检查工作,让他们亲身体验施工现场的情况,了解实际安全风险,提高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应对能力。对监管人员进行案例分析培训,通过分析实际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总结事故原因和教训,帮助他们提高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

3.4 加强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建筑法等,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加大对违法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执法的工作机制,明确执法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和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对存在安全问题的施工单位进行警示和整改,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停工整顿等措施,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采取行政处罚、刑事追责等手段,形成对违法行为的强有力制约和震慑。

3.5 建立监管机制

建立跨部门的监管协作机制,包括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安监部门、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监管工作。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责任分工和协作机制,明确监管工作的主体和主责,确保监管工作的专业性和协调性,避免监管责任的模糊和交叉。建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提高监管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定期召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联席会议,由各监管部门负责人参与,就重大安全问题和监管工作进行协商和决策,形成监管的统一意志和行动力。

4结论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保障人身安全、预防事故发生、维护公共利益、保护企业声誉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健全管理体系、提供充足安全设备、加强监管力度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风险,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稳定。同时,法律法规的严格遵从也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有助于预防事故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因此,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落实,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金荣.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方案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20(03):58-60.

[2]高西岸.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引文版:工程技术,2020(16):121-125.

[3]沈红霞.试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20(07):39-41.

 

作者简介:李玉(1987.01-)女,汉族,河北隆尧人,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主要研究建筑工程相关工。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