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王茜

(商丘市梁园区文化馆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文化馆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平台,应积极适应这一变化,通过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方向和策略,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文化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新形势;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创新发展;服务水平

正文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文化馆作为基层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发展群众文化工作,提升文化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多角度探讨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路径,旨在为文化馆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一、新形势下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分析

群众文化需求的变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文化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人们对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多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单一、传统的文化形式,更倾向于融合现代科技和新兴艺术形式的文化体验。比如,音乐节、艺术沙龙、科技展览等新型文化活动逐渐受到广泛欢迎。另一方面,随着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增加,群众希望文化活动能够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和兴趣,具有更高的互动性和参与度。此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也使得群众能够更方便地获取各种文化资源,他们不仅希望在线上享受文化服务,还希望在线下能够体验到高质量的文化活动。总的来说,新时代的群众不仅希望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还希望这些活动能够满足其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从而提升其整体生活质量。[1]

文化馆服务模式的现状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和变化的文化需求,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其服务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和发展。目前,大部分文化馆依然以传统的展览、讲座、培训班等线下活动为主要形式,服务内容相对固定和单一,缺乏创新和互动。此外,许多文化馆在设施设备、专业人才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完全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然而,一些文化馆也开始探索和尝试新的服务模式,例如,结合现代科技开展线上直播、互动课堂、虚拟展览等数字化文化服务,提升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便捷性。此外,越来越多的文化馆注重与社区、学校、企业等外部机构的合作,通过举办流动展览、社区文化节、校企文化交流等活动,扩大自身的服务范围和影响力。[2]尽管如此,整体而言,文化馆的服务模式仍有较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以真正实现文化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普惠共享。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新的形势下,文化馆依然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首先,文化馆的设施设备陈旧、数量不足,尤其是在基层和偏远地区,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制约了文化服务质量的提升。其次,专业人才短缺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当前文化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许多文化馆缺乏专业的文化管理和运营人才,活动策划和组织水平较低,无法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第三,资金投入不足也影响了文化馆的发展和壮大。尽管政府在文化事业上有一定的投入,但整体经费相对有限,导致很多文化馆在实现创新发展和提升服务水平方面面临困难。第四,文化馆在应对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方面的能力不足,尤其是在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升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总的来说,文化馆需要在设施设备、人才培养、资金投入以及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才能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3]

二、 新形势下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路径

 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文化馆形象

面对新时代群众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文化馆需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将其贯穿于文化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文化馆的整体形象。文化馆可以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真实文化需求和期望,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设计和实施更加贴近实际、接地气的文化活动。在服务过程中,注重细节和体验,提供更加优质和人性化的服务。同时,文化馆还应注重品牌建设,通过举办特色活动、提高服务质量、改善馆内环境等手段,打造自身的文化品牌,提升社会影响力和信誉度。[4]通过创新服务理念,文化馆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也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元化活动设计,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新时代的群众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文化馆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活动设计,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首先,可以开展适合各年龄层次的文化活动,如儿童绘画班、青少年音乐会、中年人文讲座、老年人书法班等,确保各个年龄段的群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其次,可以设计不同类型和主题的文化活动,如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及结合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和现代创意活动,让群众在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中找到兴趣点。此外,文化馆还可以针对特殊人群,如残障人士、少数民族群体等,设计无障碍文化活动和定制化服务,确保文化活动的普惠性和包容性。通过多元化的活动设计,文化馆不仅能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还能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运用现代技术,推进数字化服务

在信息化、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馆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推进数字化服务,提高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首先,可以建设数字文化馆,通过官方网站、移动应用等平台,开展线上展览、虚拟现实体验、在线教育等,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群众随时随地享受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其次,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和研判群众的文化需求和行为习惯,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文化服务。此外,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和直播平台,扩大文化活动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实现线下线上联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和互动。文化馆还可以探索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系统,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文化馆不仅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还能在数字化时代更好地服务群众,打造智慧文化服务的新模式。

加强文化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效能

在新形势下,文化馆要提升服务效能,必须有效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最大化利用。首先,文化馆应加强与当地文化机构、艺术团体、学校、社区等各方的合作,共享文化资源,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例如,可以通过共建共享文化项目、联合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扩大文化资源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升整体文化服务质量。其次,文化馆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通过社会赞助、公益基金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弥补公共财政投入的不足。同时,文化馆还应善于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精细化调度,根据群众的需求动态调整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此外,文化馆可以建设文化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的线上线下联动,方便群众获取和利用文化资源。通过加强文化资源整合,文化馆不仅能有效提升服务效能,还能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

培养专业人才,增强服务能力

高质量的群众文化服务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因此,文化馆要在提升服务能力方面下大功夫,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首先,文化馆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优秀的文化管理人才、艺术创作人才和技术支持人员,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团队实力。其次,文化馆要重视现有人员的培训和晋升,通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专业技能提升课程、学术交流活动等,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此外,文化馆应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福利待遇,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文化馆可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通过项目合作、人才交流等形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文化馆培养和储备更多优秀人才。通过这些措施,文化馆能够建立起一支专业化、高效能的人才队伍,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新形势下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策略

政府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政府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是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一方面,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力的文化政策,明确文化馆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定位和职责,确保其能够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例如,可以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支持文化馆的设施设备更新、数字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等,从政策层面给予全方位保障。此外,还可以通过法规和条例,保障文化馆的基本运作和长远发展,促进文化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普惠共享。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保障文化馆的日常运营和发展需要。同时,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文化创新项目、文化活动和国际文化交流,鼓励文化馆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服务模式,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除此之外,还应积极拓展资金来源,吸引社会资本和公益基金的参与,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资金,为文化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5]

社会各界协同合作

在新形势下,文化馆的群众文化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首先,文化馆应加强与教育部门、学校、社区等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例如,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展文化教育项目,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和素养;与社区合作,举办社区文化节和文化沙龙,增强社区文化氛围和居民之间的交流。其次,文化馆应积极与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企业赞助、公益合作等方式,引入更多资源和力量,提升文化服务的质量和影响力。此外,文化馆还应与文艺团体和艺术家合作,邀请他们参与文化活动和项目策划,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升文化服务的专业性和艺术性。通过多方合作,文化馆不仅能整合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还能搭建一个更加广泛、开放的文化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化、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推动全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和进步。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督与反馈

在新形势下,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长效机制的建立和有效的监督与反馈体系。首先,文化馆应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和长效机制,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完善和优化。这包括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责任到人,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确保各项文化工作的有序推进和落实。同时,应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对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文化服务的规范性和高质量。为此,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定期对文化馆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此外,文化馆应重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如设立意见箱、线上投诉平台、举办听证会等,多途径收集群众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采纳合理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和优化文化服务,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参与感。同时,文化馆还应鼓励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形成参与式管理模式,使文化馆成为真正的群众文化之家。在建立长效机制和加强监督与反馈的过程中,信息透明和公开也是至关重要的。文化馆应定期发布工作报告和活动效果评估,让群众了解文化馆的工作成果和发展方向,增强群众对文化馆的信任和支持。通过建立健全的长效机制、完善的监督与反馈体系,文化馆能够有效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持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稳步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馆的群众文化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更新服务理念、丰富活动内容、运用现代技术、整合文化资源、培养专业人才等措施,文化馆将能够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发挥其在全民文化建设中的应有作用。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协作、科学的管理机制,也是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希望本文的探讨能为文化馆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共同推动文化馆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少华. 浅谈新形势下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探讨[J]. 戏剧之家,2019(12):240-241.

[2]傅佩蓉. 浅谈新形势下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J]. 大众文艺,2018(7):32-33.

[3]常玉琴.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群众文化工作[J]. 艺术科技,2015(3):66-66,86.

[4]田瑶. 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以及相关活动的发展[J]. 参花,2021(17):139-140.

[5]李姜红. 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J]. 魅力中国,2021(20):7-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