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农村土地流转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王洪道

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人民政府河南471112

摘要

当前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与此同时国家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有效促进了资源配置,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是通过有偿、无偿流转土地使用权增加农村经营效益,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文章从农村土地流转的特征入手,讨论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分析如何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助力农业经济发展,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经济发展;作用

正文


为了完善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我国实施了诸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这一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建设在发展农业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各地农业部门需要深入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带来的影响,之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措施与机制,以下进行相关分析。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特征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由农户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给其他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企业等使用、经营的行为。其特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经济性和市场化。农村土地流转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和市场化特征。农户流转土地往往是为了获取租金收入,而承租方则希望通过流转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收益;其次是多样化的流转主体。流转的主体不仅包括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还可能涉及企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组织和个人;再次是政策引导和监管。土地流转通常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监管,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并防止土地过度集中等问题。最后是规模化和专业化。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土地流转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专业化管理。大规模的农业企业或合作社通常能更好地利用流转土地进行生产经营[1]

二、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土地流转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效率。土地流转使得土地可以集中配置给具备规模经营能力的农业企业或合作社,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与此同时,农户通过流转可以集中力量发展特色农产品或高效农业种植,以此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其次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与此同时,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可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高效益方向调整。最后是促进农业多元化和产业协同发展。土地流转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发展,通过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如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的协同发展,形成农业产业链条。与此同时,农业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和协同发展,可以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减少单一产业的风险,增加农民收入来源[2]

(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村土地流转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只有保证农业生产效率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促进规模化经营和资源整合。土地流转使得零散的小块农田可以整合成大面积的经营单位,实现规模化生产。与此同时,经营单位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土地管理、水资源利用、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降低单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其次是有助于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大规模土地流转通常伴随着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引入,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精度和效率,比如通过精准施肥、定量灌溉等技术手段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最后是实现专业化分工和优势发挥。通过土地流转农户或农业企业可以根据土地的不同特点和区域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选择最适宜的农作物种植或养殖业务,并且这种专业化分工有助于集中优势资源,形成产业链条和区域间的互补协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3]

(三)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土地流转的直接作用就包括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农民收入有保证才能继续促进农业发展,而农村土地流转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在于:首先是租金收入增加。农村土地流转通常伴随着土地租赁,农民作为土地的所有者或流转方可以通过租金收入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与此同时,租金收入的增加可以提升农民的现金流,改善生活质量,增加家庭的经济来源;其次是参与农业经营的分红和收益分享。在农村土地流转的合作社或大农户经营模式中,农民作为土地流转的一方可能享有经营收益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农民通过参与农业企业的经营,可以分享到规模经营和现代化管理带来的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来源。最后是提高劳动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农业生产,从而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农民参与农业生产可以获得劳动报酬和工资收入,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还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稳定性[4]

(四)改善农村环境

农村土地流转对改善农村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流转使得农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成为可能,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比如通过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精准灌溉等技术手段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的浪费和荒漠化的风险。与此同时,高效的土地利用有助于减少土地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农业行为,从而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其次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土地流转能够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科技化,采用精准施肥、绿色防控等环保措施,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与此同时,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现象,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再次是促进农村生态修复。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可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修复措施,修复和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这些措施有助于恢复退化的土地生态系统,提升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为未来的农业发展奠定更加稳固的生态基础。最后是保护农村生物多样性。通过科学的农业经营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农药对农村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保护农田周边的生物多样性。与此同时,维护农田及其周边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有助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耕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五)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农村土地流转对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也起到了积极影响,具体如下:首先是通过规模经营降低单一风险。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大规模农业经营通常能够分散和降低单一农户面临的风险,比如通过多样化种植品种、分散种植区域等方式,降低天气、疾病、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带来的农业风险;其次是通过技术投入提高抗灾能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技术化,流转经营者通常更倾向于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比如通过精准农业技术、智能化农业装备、抗灾品种的选育等提高作物抗旱、抗病、抗虫等能力,从而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再次是实现市场化运作降低市场风险。农村土地流转通常伴随着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农业产品的销售和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得到提升,比如流转经营者可以通过合理的市场预测、价格保护工具、农产品保险等方式,减少因市场波动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最后是提升资金和技术支持的机会。在土地流转的大规模经营中,流转经营者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政府补贴和技术支持等资源。这些资金和支持可以用于应对自然灾害、市场风险和生产过程中的其他风险,提升农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5]

三、如何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助力农业经济发展

(一)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

首先是确立产权保护机制。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需要确保土地流转参与者的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其中包括明晰土地流转的权利和义务、建立流转合同的法律约束力、规范流转补偿和退出机制等,从而提高流转参与者的信心和积极性;其次是促进信息透明化。在土地流转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市场效率的一个因素,为此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发布土地资源供需信息、促进价格公开透明等措施,提升流转市场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再次是建立多元化的流转模式。不同地区、不同农户可能有不同的土地流转需求和资源比较优势,因此应鼓励多元化的流转模式,比如通过林果特色农业合作社、流转经营大户、农业产业园区等形式,灵活满足各方的流转需求。最后是推动流转市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立健全的流转市场需要统一的规则和标准,避免乱象和纠纷,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规、标准和监管措施,引导流转市场良性运行,防范风险和纠纷。此外,需要建立监管机制。监管部门可以加强市场监测、加强执法检查、处理违规行为等手段,确保市场秩序良好,保障各方合法权益。通过以上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首先是制定产业政策和规划。政府要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农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这些政策和规划应当包括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引导农民转产转业的措施,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其次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鼓励和支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比如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这些新兴农业形式对土地流转需求较大,有助于吸引更多农户参与流转;再次是建立农业产业链和产业园区。发展农业产业链条和集群,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或合作社,提供包括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服务,这些产业集群和园区都能够集中资源、提升效益;最后是推广农业科技和现代化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通过推广精准农业、智能农机装备、无人机应用等技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此外,需要加强社会化服务支持。发挥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提供流转管理、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等服务支持。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提升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合作意愿和效果。通过上述措施能够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良好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的结构优化和现代化转型[6]

(三)培育新型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新型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也是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举措,主要措施如下:首先是提供培训和教育支持。为农民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支持,包括农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内容应当针对新型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帮助其提升综合素质和适应现代农业经营的能力;其次是鼓励创新和创业。鼓励新型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创新和创业,提倡灵活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政府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创业基金等支持措施,激发其创业热情和积极性;再次是推广合作经营和专业化种植。鼓励新型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合作社、合作社团等形式,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的种植或养殖,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利于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土地流转。最后是打造产业示范和引领:建立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园或优质农产品品牌,为新型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学习和借鉴的平台。这些示范项目可以指导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整体来说,通过上述措施可培育新型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更多的主体参与和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7]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流转作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新型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策,进而平衡各方利益,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粉妮.农业信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1):325-327.

[2]程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服务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芜湖市繁昌区为例[J].山西农经,2021,25(19):44-46.

[3]吕会青.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南方农业,2021,15(27):120-121.

[4]刘桂萍.山东乐平铺镇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经济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23):5+7.

[5]陈新建.电子商务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J].商业文化,2021,22(13):108-109.

[6]罗梅珍.新型经营主体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21,23(03):13-14.

[7]李春英.农机化生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影响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37(12):140-14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