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技术在噪声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张蕾 张敏 李楠 柳丽娜

西安市未央区中关亭

摘要

噪声污染是现代城市环境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环境工程技术在噪声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噪声污染源及其特性,探讨了各类噪声治理技术的适用性和效果,如吸声材料、隔声屏障和主动噪声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复合材料在噪声吸收和隔离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且应用广泛。主动噪声控制技术通过精确的声波干涉,显著降低了低频噪声的影响。此外,智能控制系统的引入提高了噪声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本文认为,未来噪声污染治理应进一步加强多学科融合,推动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特别是在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研究结果为城市噪声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升城市生活环境质量。


关键词

环境工程技术; 噪声污染; 吸声材料; 主动噪声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系统;

正文


引言

噪声污染是城市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它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困扰,也会对健康产生危害。我们不止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保护环境和公平的社会。现在有些新的工程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例如可以吸收噪音的材料和隔离噪音的屏障,还有控制噪音的智能系统。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噪声污染的问题还是需要继续努力。我们需要用更先进的技术,联合更多的学科一起工作,从而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

 

1、噪声污染源及其特性

1.1 城市噪声污染现状

近年来,城市噪声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密集度的增加,各类噪声源的数量和强度显著提升,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等多种途径。交通运输噪声包括机动车、铁路、航空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是城市噪声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高峰期,车辆引擎和喇叭声对周边环境形成了持续的噪声污染。工业生产噪声主要来自工厂机械设备运转和生产过程中的噪声排放,这类噪声通常频率高且持续时间长,对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建筑施工噪声则包括各类施工机械和工具的使用声,如钻孔、切割和敲击声,施工现场的强噪声往往违反昼夜节律,打破城市的安宁。社会生活噪声涉及娱乐活动、商业经营、居民社交和公共场所的噪声,如音响设备和人群交谈等,这些噪声尽管分散,但在特定时段和区域会集中爆发,对居民的休息和日常生活形成扰动。噪声污染不仅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还对人体健康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听力损失、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甚至可能影响心理健康。噪声污染还会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破坏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生态平衡。全面了解城市噪声污染的现状和来源特性,是制定有效治理措施的重要前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措施的加强,合理控制和有效治理城市噪声污染将有助于创造更为舒适和健康的城市环境。

1.2 噪声污染源的分类及特征

噪声污染源可以根据其来源和特性进行分类。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包括道路交通噪声、铁路交通噪声和航空交通噪声。道路交通噪声主要由车辆发动机、轮胎与路面摩擦及车辆行驶引起,其特征为频谱范围广且持续时间长[2]。铁路交通噪声则主要来自列车行驶和轨道振动,具有周期性和高强度的特点。航空交通噪声主要由飞机起降和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声级高且传播范围广。

工业噪声是另一类重要的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工厂和工业设备运行。工业噪声的特征为频谱复杂、声级高且具有间歇性。建筑施工噪声也是城市噪声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噪声源包括机械设备运转、敲打和拆除作业等,特征为声级高且不规律。

社会生活噪声如商业活动、娱乐活动及家庭生活中的噪声也构成了城市噪声污染的一部分。这类噪声的特征是声源多样且声级变化较大,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显著。

通过对不同噪声污染源的分类及其特征的分析,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噪声治理策略,提高噪声控制的效果,进而改善城市声环境。

1.3 噪声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噪声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具有多方面的表现。环境方面,噪声污染破坏生物栖息地,影响动物行为模式和生态系统平衡。健康方面,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可导致听力损伤、心血管疾病和睡眠障碍等。心理方面,噪声会引发焦虑、压力和认知功能下降。研究显示,噪声污染不仅影响人体的生理健康,还会对社会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增加医疗成本和工作效率降低。有效的噪声治理是提升城市生活质量的关键。

2、环境工程技术在噪声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2.1 吸声材料在噪声治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吸声材料在噪声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吸收声波能量减少声音反射和传播,从而降低噪声污染。吸声材料在应用中主要分为多孔吸声材料、纤维吸声材料和复合吸声材料三大类,多孔吸声材料如泡沫塑料和矿棉,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室内和工业噪声治理[3]。纤维吸声材料如玻璃纤维和植物纤维,因其优异的吸声效果和环保特性,在公共场所和交通枢纽设施中得到广泛应用。复合吸声材料通过将不同材料组合,有效提升吸声性能,被广泛用于噪声治理的复杂工程项目中。

在噪声治理实际应用中,吸声材料通过改变内部结构和表面处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增强其吸声效果。例如,在道路交通噪声治理中,使用高效吸声墙板显著提升降噪效果;在建筑声学工程中,通过在墙体和天花板中填充吸声材料,降低室内混响时间,提升室内声环境质量。研究表明,新型复合吸声材料凭借其良好的吸声性能和结构强度,在减弱高中频噪声方面表现突出,应用前景广阔。

吸声材料的使用不仅在技术层面上有效,而且在经济和环境方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可再生和环保材料,吸声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未来的研究方向应着眼于开发更高效、更环保的吸声材料,注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这将为噪声污染治理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2.2 隔声屏障在噪声治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隔声屏障在噪声治理中的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隔声屏障通过阻隔声波的传播路径来减少噪声的传递,是一种常见的噪声控制方法。隔声屏障材料种类繁多,包括钢板、混凝土、玻璃、复合材料等。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声学性能,其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噪声源的特性。

在铁路、公路及工业噪声治理中,隔声屏障常常被采用。针对交通噪声,高度和结构设计直接影响隔声效果。一般而言,屏障高度越高,隔声效果越好。屏障的合理设计和绿化配套能够提升其美观度和对城市景观的适应性。

复合材料隔声屏障在噪声治理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其轻质、高强度和良好的吸声隔声特性使其在交通和工业噪声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该类材料有效降低了设计与施工成本,并延长了使用寿命。

工程研究和实际应用表明,隔声屏障能有效降低区域噪声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隔声屏障的创新设计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引入,使得其在噪声污染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未来噪声污染治理需注重复合材料的持续开发与应用,以期提升隔声屏障的性能和适应性。

2.3 主动噪声控制技术在噪声治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主动噪声控制技术通过生成与噪声波形相反的声波进行干涉,实现了噪声的显著降低。该技术在低频噪声治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在交通运输、工业设备等领域表现出优异的效果。研究表明,主动噪声控制系统可以在封闭和半封闭空间内有效降低噪声水平,提升声环境质量。其应用覆盖范围从汽车发动机舱、飞机客舱到工业噪声源周围,实现了噪声的精准控制[5]。智能算法与传感技术的结合,提高了主动噪声控制系统的实时响应和调节能力,为复杂噪声环境的治理提供了技术保障。

3、噪声治理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3.1 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噪声治理的关系

环境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正在推进噪声污染治理的深度和广度。技术创新为噪声治理提供了新材料、新方法和新设备,使得噪声治理工作的效果显著提升。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如纳米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和耐用性。这不仅降低了噪声污染,还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更换频率和维护成本。

在隔声屏障技术方面,新型轻质高强度材料的应用提高了其隔声效果。例如,聚合物复合材料屏障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复合技术,不仅增强了隔声性能,还具备良好的耐候性和可塑性,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噪声治理。通过不断优化材料性能和制造工艺,隔声屏障的应用场景得以进一步扩展,满足了不同噪声源的治理需求。

主动噪声控制技术的创新则主要体现在算法和硬件设备的提升上。高效精确的声波干涉算法显著提高了低频噪声的抑制效果,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噪声控制算法可以更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反向声波,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而新一代的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噪声治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

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使得噪声治理更加高效和精准,能够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整噪声治理策略。通过物联网技术,噪声控制系统能与城市管理系统、交通流量调节系统相互协同,优化噪声治理效率。这种系统化、智能化的噪声治理方式,不仅提高了治噪效果,还实现了城市噪声污染治理的动态调整和实时响应。

在环境工程领域,技术创新与噪声治理之间的关联还体现在多学科融合上。声学、材料科学、信息技术和环境科学的交叉融合,使得噪声治理技术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都有了新的突破。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噪声治理技术能够更深入地探讨噪声污染的机理和治理方法,推动了噪声治理工作的全面提升。这种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丰富了噪声治理的技术手段,也为未来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方向。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噪声污染治理正朝着高效、智能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3.2 噪声治理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与建议

噪声治理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应注重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提升技术创新和应用效率。需要研发和推广高效、环保的噪声治理材料和技术。新型复合材料例如纳米材料和生物基材料,在自身重量轻、结构强度高的,具备良好的吸声性能。应用这些材料不仅能有效减少噪声污染,还能降低生产和施工过程中的环境负荷。结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化噪声监测和控制系统,提高噪声治理的精度和响应速度。这类系统利用传感器网络和数据分析,对噪声源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控制,使噪声治理更具针对性和效率。

在噪声治理工程规划阶段,需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考虑与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的协调。通过建立绿色屏障、构建城市绿地和水体,利用自然元素实现噪声缓解,既提升了城市环境质量,也增加了生态效益。投资和政策支持的倾斜也至关重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持续进行噪声治理技术的创新研究,并通过奖补和减税措施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提升和多方协作,噪声治理工程能够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更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环境工程技术在噪声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通过分析和比较多种治理技术的适用性和效果,研究发现新型复合材料和主动噪声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同时,智能控制系统的引入显著提升了治理效率和效果。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应进一步加强多学科融合,推动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尤其是在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期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城市噪声污染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提升城市生活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晓凤.噪声污染治理问题与控制技术分析[J].精品.健康,2019,(11):205-205.

[2]刘婷.环境工程中的噪声污染监测及其控制分析[J].信息周刊,2019,(39):0099-0099.

[3]陈李雯.环境工程中的噪声污染监测及其控制策略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2):714-714.

[4]沈红.环境工程建设中的噪声污染监测及其控制策略[J].科学与财富,2020,(19):112-112.

[5]郭温.浅析环境工程中的噪声污染监测及其控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0):1549-15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