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企业实践培训课程的构建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张蕊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

如今,在医疗领域快速发展的今天,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医院需要着重考虑到对护士的岗位培训,注重医务人员基本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医院内部的医疗岗位也覆盖非常的广泛,不同岗位的护士需要负责的专业领域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在临床门诊或者急诊的护士需要在培训课程中注重临床护理和急救的一些技能提升,而且也要在培训课程中学习和患者的交流沟通方式。所以,规范化的护士培训方法需要落实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内容之中。对现阶段护士培训课程开展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此获得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关键词

护士培训,规范化课程,培训体系构建

正文


护士主要完成的工作是属于服务性质的工作,其需要辅助医生日常医疗工作,将护理工作的职能发挥到位,所以,作为一名护士,能够拥有规范化的培训课程和系统的培训模式是非常有用的。规范的培训流程能够为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护士进行个性化培训,以此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无论是对于护士的护理操作,还是对患者的护理态度,亦或是护士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接待服务等都是规范化实践培训课程需要涉及到的内容。

1. 规范化培训护士实践培训课程的构建现状分析

1.1医院对于护士规范化培训缺少前期调研

首先,从目前国内护士工作前期和中期的规范化培训课程体系来分析,虽然已经逐渐突破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将护士培训模式创新化,但是仍然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护士实践培训的课程体系构建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不同护理专业的护士所在的岗位是不同的,需要接触到的护士工作实践操作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医院对护士规范化实践培训之前需要进行岗位调研。可目前来看,很多医院在护士岗前和工作中的规范化培训课程开展之前并未进行前期调研。因为医院所在的地区经济、医院层级、文化内容有所不同,所以对应来说对护士的规范化实践培训就会有所侧重,培训内容比较繁杂的过程中,找到培训的侧重点才能更加专注于对不同医院护士专业能力的培养。参考国外以及港澳地区的医院护士规范化实践培训的课程体系的实践成果不难看出,前期调研也能着眼于医院的发展,更加实际的定位于每一个护士的岗位工作,课程需要在什么地方设置考核机制或者师徒带教机制以及和其他医院专业医生进行交流沟通等环节都可以在前期调研中之后得以确定。针对不同科室的护士的培训课程重点是有所区别的,比如说急诊科室的护士需要更加着重进行临床护理、常见疾病检查、护理、治疗以及应急处置课程培训等。所以,前期调研的缺少也会直接引起医院内的护士实践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的同质化严重问题的出现

1.2培训课程覆盖内容单一,缺少指导性

其次,规范化的护士实践培训课程覆盖内容单一,且缺乏指导性作用的问题也需要医院引起重视。虽然说护士在医院的岗位工作更加注重实践操作的专业性,但是在培训的课程体系上对理论知识的教学的规范化也需要有所考量。医院内部可以针对不同岗位的护士在实践培训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轮岗学习,以便于护士学习更多更全面的护理知识。现如今很多的医院在进行护士规范化实践培训课程体系构建上存在覆盖内容单一的问题,不同科室学习科室范围内的知识,对于其他科室的护理知识不参与学习,进而导致护士自身的专业能力低下。比如说急诊的护士在药物使用、临床护理处置上的专业知识培训需求会比较大,但是像内科、儿科以及妇科等科室的护理更有针对性,所以,护士的规范化实践培训倘若不全面覆盖,将不同护理岗位的专业内容通过理论和实践培训的形式传输给护士和医护工作者,那么规范化的护士实践培训就缺少了实际意义。

1.3尚未突破传统培训方式,培训体系混乱

另外,规范化的护士实践培训课程的培训方式也是影响课程效果的主要因素。因为受到传统的护理院校或相关专业的课程培训模式影响,现在医院在规范化护士实践课程的培训方法上仍然以传统的线下培训方式为主,让护士在线下的岗位上锻炼专业技能,提高护理的能力。或者说在一个培训教室中,医生或者培训教师将医院护理过程中的临床案例进行讲解,以此实际增加护士的护理技能的培训方法是目前来看很多医院在规范化护士实践培训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在这种培训之后,护士没有办法快速掌握教学的内容,师生之间也缺乏沟通和交流,久而久之,这种培训的认同度就会随之降低,培训的效果较差

1.4培训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医院在选择护士的规范化实践培训的教师时应当选择既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又有实践岗位经验的护理技术人员作为讲师,这样才能为更多的新入职的护士提供一定的经验分享和专业知识传输。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医院在进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上仅仅选择一些工作压力较小,工作经验也缺乏的科室护士长等担任讲师,这就存在了授课讲师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授课思路不清晰,实践操作容易存在问题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就导致很多新入职的护士错把一些讲师示范性操作当成正确的,对后续的护士工作都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2. 规范化培训护士实践培训课程构建的重要意义

2.1规范化培训促进护士的专业能力素质提升

规范化培训护士实践培训课程的构建直接能够促进护士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这种为不同岗位、不同科室的护士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课程的模式会帮助护士对当下的工作或者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培训中不仅仅覆盖了护士所在专业科室的护理要点,也同时包括了护理专业人员需要掌握的必备能力有哪些的培训内容。护士可以通过规范化的护士实践培训体系收集资料,整理自己的知识框架,特别是也能够形成一定的服务意识,在面对不同护理岗位时的患者都能够合理应对,确保为患者及患者家属提供专业、耐心的护理服务。此外,医院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实践培训的内容主要以轮岗制和师徒制为主,这种模式也是培养临床核心护理人才的主要途径。

2.2规范化培训有效吸引护理专业人才

规范化的实践培训模式也是医院作为对护理专业人员的重视而采取的一种学习手段,以此来有效吸引很多护理专业的人才,特别是一些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其可能在护理专业岗位实践上缺乏一定的专业经验,但是在理论学习上有很深的储备,所以,这种规范化的护士实践培训课程也是让其快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必要方式。课程学习之余,医院设置的考核环节也能够激励更多的护士积极学习,反思自己的不足,精进自己的护理职业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3. 如何促进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体系的发展

3.1对护士规范化实践培训的前期调研

首先,需要在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实践培训之前需要对不同科室需要护士实践操作的护理内容进行前期调研,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护士所需要实践培训的课程内容进行体系化串联,为了保证前期调研的准确性,医院可以以线上调研和线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向不同科室的护士发放调研问卷,并且再对调研问卷进行收集整理,医院以此了解护士的学历和实际的工作经验有哪些,这样综合了解后再实践课程培训上可以采用护士分级教学的方法,培训内容的难易程度有所区别的同时,授课教师的培训方法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另外,医院针对护士的规范化实践培训需要全面了解不同科室护士工作职责,所以系统化培训之前整理各个科室的护理考核内容也能够为培训后续的评价考核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全面覆盖不同专业的护士培训内容

另外,医院在规范化护士的实践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前期的调研方向确定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的相关方法,以及培训的整体课程流程等。培训内容要尽可能全面且具有多样性,培训的时间也可以适当延长,像很多的应届护理专业的学生刚入职场,很难短时间适应护理岗位的多项工作,特别是在课程培训期间需要进行各科室的轮岗工作,工作量大且工作流程复杂,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体系就能够以系统教学的方式帮助护士打下专业基础,并在教学初期以视频及文字结合的案例讲解方式让护理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快速转化为实践应用。培训内容可以有临床科室的药物治疗和使用的内容,包括药物使用的适用症、禁忌症,不同病症的治疗剂量,给药的途径以及联合用药的禁忌等,也包括对临床患者的病历整理,病程和手术记录的整理等都是护士在临床岗位上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而在门诊的科室,护士需要通过培训课程学习各科门诊的相应功能,特别是感染性疾病的预检分诊。全面覆盖护士专业岗位实践需要的培训课程内容更能够有效的帮助护士提高专业素质能力,以便于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3.3对规范化护士实践培训教师提高门槛

此外,规范化的护士实践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仅在培训内容上要全面覆盖,培训方法要丰富多样,而且对于培训教师来说也要提高门槛,增加培训教师的培训专业度。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线上培训和传统线下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更能具有互动性和个性化,也能够被更多年轻的护士所接受,所以这就要求培训教师能够在提升自己护理专业技术能力和授课能力的同时,与时俱进,丰富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护理实际案例和理论知识进行结合,以便于护士理解。所以这要求授课教师有专业能力的同时,能够及时快速准确的了解并收集相关护理方向的案例,所以,培训教师在上岗前需要进行考核,要求其具有对规范化护理培训的课程体系构建有明确的方向和建议,医院内部也需要在上岗后定期对培训教师进行考核,护理技能和授课的满意度没有达到学生的要求要及时更换授课教师,保证整体培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3.4创新规范化护士实践培训的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护士实践培训方法比较单一,是医院内部选择专业人员进行线下培训的方法,以课堂授课的方式,给护士呈现板书的培训内容。培训教师为主要的讲解人,相对而言这种授课方式护士需要吸收和理解的实践培训知识会比较多,护士也需要有将理论教学知识转化为岗位实践操作技能的能力。但是,很多的护士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不是特别强,尤其是一些刚毕业的应届护理专业学生,其缺乏相关的护士岗位工作经验,所以将培训的理论内容转化为实践操作技能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困难。为此,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并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线下实践培训进行结合,更能够提升培训效果。培训教师需要提升护士的的实践学习能力,增加护士小组学习和交流的次数,增加岗位实践和学习汇报的空间,并且创造一些模拟临床护理的实践环节,快速提升护士的综合能力。

3.5增加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评价体系内容

除了培训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之外,增加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评价体系内容对于医院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对护士培训学习的一种保障和督促,也是对培训教师的一种能力认可,不同医院的护士实践培训的评价体系是不同的,医院会有规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有护士的基础护理技能评价分数、患者门诊及住院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也都是培训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当然,护士在岗位实践培训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护士对于岗位实践也有自己的感悟,自身的反省和感受也可以作为护士自我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而且,医院对于评价体系的构建也是有专业的学者进行把控,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也能够为培训教师的规范化实践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方向,也能够让评价体系的规范化构建指标更具有专业性,更直接的帮助护士进行实践应用能力的全面提高。所以,对于规范化护士的实践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来说,需要有专业的评价体系作为辅助才能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评价体系既包括了主观评价,也包括了客观评价相结合的内容,评价体系的考核模式将数据量化的同时也能够以文字的形式指出护士、培训教师的问题,以便于医院不断调整课程体系的框架和内容。

4. 结语

护士的规范化实践培训课程是其实践岗位上的专业能力提升的有效平台,医院能够聘请专业的培训教师对不同科室的护士进行专业培训,形成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让护士能够快速的将理论知识储备应用于岗位实践操作之中。当然,实践课程培训的规范化也不仅仅体现在不同医院的不同课程体系不同,也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评价体系的量化等等。所以,医院的护士规范化实践培训上要有对临床药品使用、急诊患者救治等标准化操作的培训,也要有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自我情绪调节等的培训,以此为护士和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段旭,龙玉玲.基于PBL的护理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的应用及效果[J],医学教育探索,2020,18(1):61-63.

[2]杨琳琳,李正红.硕士学历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21,34(8):81-85.

[3]王沙沙,龙春花.临床多站培训模式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6(7):168-171.

作者简介:张蕊 1975.11.26),女,汉族,河北省献县人,本科,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高级实验师,内科护理学教学。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