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与利用的优化措施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文物保护;文物利用;历史文物
正文
引言:历史文物见证着我国数千年岁月的变迁,不仅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历史资源,因此加强我国文物的利用以及保护工作,不仅仅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同样还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思想有着积极的价值。
一、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性
(一)促进经济发展
文物是我国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是表达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对于文物进行保护和利用,有助于促进我国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那些本身就富有丰厚历史底蕴的古城,通过针对文物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以及利用,创设出独一无二的历史文旅线路,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更有助于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不仅可以增加人们的收入,还能够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也能够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物属于一个独特的艺术作品以及文化符号,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以及艺术价值,因此合理的利用文物更有助于激发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创造力以及创新力,使其能够利用各种历史文物的元素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从而不断的拓展创意产品的市场,增加其相应的附加价值,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1]。此外还有助于提高区域内的形象以及知名度,我国很多拥有丰富文物资源的城市在国内外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例如西安的兵马俑,对其进行相应的保护和展示,更有助于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城市,推动城市的综合发展,树立良好的城市区域形象。
(二)弘扬传统文化
首先,历史文物见证了我国历史岁月的变迁,也蕴含着民族的智慧以及记忆,针对文物进行合理的利用以及保护,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保留祖辈的智慧结果,从而让后辈能够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拥有较强的自豪感以及认同感。
其次,文物是我国民族以及国家的财富象征,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以及文明,对于文物的保护,不仅仅是尊重过去,更是对未来负责,使后代能够铭记历史,了解自己的根源以及文化的传统。文物的利用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举办文物展览、创设文物馆、文物宣传教育等,都能够让广大人民更加深刻的了解不同文物背后所蕴藏的历史故事,不断的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推动我国区域繁荣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
最后,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主要象征,同样也是构建国家凝聚力以及认同感的重要元素,通过对文物进行合理的利用以及保护,让传统文化在当下的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以及传承,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对于文物的传承以及弘扬,也更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不仅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历史文化,还可以塑造良好的大国形象,增强我国人民的凝聚力。
二、文物保护与利用的优化措施
(一)增加资金投入
在文物保护的过程当中具有较高的特殊性,而针对那些被损坏的文物,在修复期间也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因此对于文物保护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物力、人力以及财力,无论是常规的保护还是针对突发事件的保护,或是针对一些现有文物进行科研展示,都需要充足的资金加以支持,因此需要政府能够加大对于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资金投入,一方面在财政预算当中将文物保护作为重要的支出项目,保证能够拥有足够的财政拨款用于文物的修复、保护、展示以及科研,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在财政预算当中能够提高对于文物保护以及利用的重视程度,尤其是那些独具特色的重要文物,更应该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鼓励并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设立公开募捐、专项基金、企业赞助等各种各样的形式,从而增加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资金获取渠道。
例如陕西的兵马俑是我国比较著名的文化遗产,每年都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但是对于兵马俑的展示以及保护也存在着较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政府能够加大对于兵马俑展示的资金投入,一方面需要重视科研资金的投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支持科研人员针对兵马俑的颜色进行技术研究,探讨颜色保护的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增加展示的资金投入,例如将展馆进行完善,优化展馆当中的各种设施条件,从而给予游客更好的参观体验,同时还需要吸引那些来自于社会企业的资金投入,设立兵马俑保护基金,吸引那些个体企业进行募捐。通过这样的方式更有助于改善陕西兵马俑的保护以及展示工作,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础,提升了兵马俑的经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满足更多人对于文化的追求[3]。
(二)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
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具有较高的专业性,需要更多具备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人才加入到这一工作当中,如文物保护修复人员需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更加精湛的修复技艺,针对文物实施精细化的修复;理论研究人员需要具备更加丰厚的历史文化知识,能够对于每一件文物的文化价值以及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的钻研;文物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管理技能以及专业化的管理知识,可以对文物加以合理的利用和管理。这就需要注重对人才的培训工作,可以在各大高等院校当中设置文物保护与利用有关的专业,从而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提升当代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对于历史文物的兴趣,此外还可以在社会上创设一些职业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的机构,对那些在职人员进行持续化的教育以及培训。
例如,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是我国一个专门从事文物修复以及文物保护的研究机构,其中便拥有一个专业的人才技术团队,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这一单位与全国各地的很多高校共同合作,开展了文物修复以及文物保护的专业,每年培养出大批量的相关人才加入到这一工作当中。此外,中华文化遗产研究院每年还会定期的举办各种专业化的培训,针对在职的工作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以及技术的教学。同时还有很多中学展开合作,创设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类的项目,为学生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文物保护课程,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文物保护这一工作,提高当代年轻人对于文物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深刻的了解到我国历史文物所散发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大批的文物保护与利用的专业人才,也为我国这项伟大的事业贡献了强大的力量,有助于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4]。
(三)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文物利用以及保护的工作质量,需要注重对于文物保护利用的宣传工作,主要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人民群众保护文物的意识,从而争取社会各行业的支持。
首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让公众能够认识到文物保护与利用这一工作的含义,利用座谈会、讲座、主题展览等方式向人民群众发放相关的材料,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等多元化的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到这一活动当中,逐渐的渗透对于文物保护以及利用的意义,让大家都能够积极的加入到这一工作当中。
其次,通过现代化网络方式,利用自媒体,互联网等各种平台拓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影响力,创设各种社交媒体账号、官方账号、公众号等,定期的向公民推送有关文物保护与利用的相关文案知识、趣味视频、新闻案例等,加深人民群众对于这项工作的了解以及认知,激发人们对于文物保护的情感,强化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的形式开展线上展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能够近距离的观赏到这些珍贵的文物[5]。
最后,可以将文物保护与利用的相关内容加入到各阶段的教育课程当中,利用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于文物保护以及利用的认知,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以及对中华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的责任感,通过强化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宣传,能够让更多的人们关注到这一工作,更有助于建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强化与自媒体之间的合作,增多对于文物保护与利用的相关报道,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多元化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递有关于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成果和相关信息,从而增加公民对于文物保护的意识。
(四)健全文物保护与管理利用机制
在加强文物保护以及利用的过程当中,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是工作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有助于保证各个工作细节有条不紊的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这一工作的积极价值。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法。这是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基础管理机制,通过完善相关法律的形式,明确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职责以及责任主体,从法律的层面上,对于文物进行更好的保护[6]。
其次,建立文物保护与利用的专业机构以及相关的管理机构,这是这项工作的必要条件,通过鉴定、登记、评估等各个部门的创设,发挥出有效的监督组织以及管理的职责,保证文物保护以及利用的专业性,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以及工作的效率。通过培养专业化人才的方式,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技术水平,强化对于这项工作的责任感以及热爱程度,使其能够更好地在工作当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最后,需要强化评估以及监督机制,这是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当中的最为重要的环节,通过这一方式能够针对各种文物进行相应的评估以及检查,及时的发现工作当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并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投入到后续的工作当中,从而保证工作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为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五)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文物古迹
各区域文化市场管理执法部门需要严格落实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强化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并始终坚持违法必究、侵权必赔的执法原则,完善各种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规章制度,增强执法监督的力度,从而不断地推动我国文物保护执法队伍的建设,将执法行为进行不断的优化以及完善,提高执法的能力[7]。
首先,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于文物市场当中的各种违法行为监管力度,定期组织相关力量针对博物馆、文物馆等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展开全面细致化的排查,及时的整顿那些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当中存在的隐患,纠正不正当的行为。
其次,需要在不定期巡查的基础上,利用交叉检查、集中督查等相应的方式,在每一个季度都开展一次区域内的文物执法检查,在相关工作单位保护范围当中,针对那些非法挖掘、兜售文物、工程建设等各种违法行为,要设置清理专项行动,以进行集中严厉的打击,从而第一时间纠正并制止那些破坏文物的早期工程。
最后,针对那些存在违法施工行为的单位,需要针对其负责人进行法制教育,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将被破坏的建筑文物进行修缮,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完善相关的安全设施,凡是那些涉嫌违法,达到刑事追诉标准的,要严格的按照我国法律法规将其移交到公安部门进行处理,严格执法[8]。而对于那些在检查过程当中不需要移交给公安机关部门的,则需要依法追究其相应的责任,针对存在破坏文物行为的相关单位,将其列入到企业失信名单当中,限制这一企业的各种市场行为,有效地发挥出执法的震慑作用,提高违法成本,从而有效的保护我国的文物。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文物的保护以及利用的工作当中,需要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提高重视程度,增强自身的文化知识以及文物保护技术能力,拓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宣传渠道以及宣传范围,让社会各界的人们都能够了解这项工作,树立起文物保护的责任意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将文物更好的传承,并弘扬我国的历史文化,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
[1]高倩,叶冬青,杨伟伟.文旅融合视角下江苏省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评价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4):66-69.
[2]伍洲.博物馆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3):86-93.
[3]孙书敏.试析文物保护与利用中问题的优化策略[J].文渊(高中版),2023(1):716-718.
[4]陈振栋.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产业如何做好基层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J].漫旅,2023,10(5):107-109.
[5]朱海霞,权东计,马建军.黄河流域(宁夏段)文物遗存分布特征与保护利用布局构想[J].中国软科学,2023(6):106-116.
[6]伏龙.乡村振兴视域下革命文物遗址保护与利用探析——以甘肃秦安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4):62-65.
[7]龚仕建.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与传承利用提供法治保障[J].法治与社会,2023(5):50-51.
[8]郑晓辉.多元化探索区县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的共治与共享[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18):3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