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在高中生德育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研学旅行;高中生;德育教育;实践;应用
正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高中生的全面发展需求。研学旅行以其独特的实践性和体验性,正逐渐成为德育教育的新宠。下面将聚焦于研学旅行在高中生德育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探讨其如何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养成。通过对多地研学旅行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试图揭示其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与挑战,以期为高中德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出更具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的新一代青年。
一、 研学旅行与高中生德育教育的关系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集教育与娱乐于一体的教育方式近几年逐渐被国内教育领域所重视。对高中生而言,研学旅行既是走出教室,开阔眼界的契机,也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研学旅行可以给高中生在实践过程中提供现实的社会环境。这种学习方式,比起简单的课堂讲授,要更生动、更具体。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将面对种种实际问题与挑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独立思考并通过团队合作才能解决。这种体验既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责任意识。研学旅行又是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媒介。德育不只是讲授道德规范,而是要通过练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它们的内涵与价值。研学旅行中学生所接触的人和事各不相同,这一切将深刻地影响其价值观。比如通过游览历史文化遗址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的历史与传统文化,进而养成热爱祖国、崇尚文化的情感。研学旅行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自我和确定人生目标。旅游过程中学生对人生规划、行为、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思考。这一自我认知过程对高中生成长至关重要,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的长处与短处,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从整体上看研学旅行和高中生德育教育关系密切。研学旅行既能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又能加深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与教育者应充分认识研学旅行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促进研学旅行的运用与发展。
二、 研学旅行在德育教育中的挑战
(一)组织协调难度高
作为学校管理者深感组织协调研学旅行之不易。研学旅行既是一种教学活动,也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到多个环节。从计划到执行,每个环节都要精心策划、周密布置。尤其是在有大批学生参加旅游的情况下,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和特点,保证其安全、舒适。另外,同许多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工作。要和交通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学生安全畅通;还应征求住宿、餐饮提供商的意见,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食宿。这些任务之复杂与烦琐是人们难以想象的,但要想确保研学旅行顺利地进行下去,就必须迎难而上、全力投入。只有采取这种方式,我们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有组织且具有教育价值的研学之旅。
(二)教育效果评估难
对研学旅行德育效果进行评价对学校管理者来说的确是个难题。不像其他科目,德育教育结果不能单纯以分数和等级为标准。每位学生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因此在他们的研学之旅中,他们的感受和领悟会有所区别。所以这种个性化教育效果难以用一个统一标准进行评价。要想对德育效果进行尽可能精确的评价,就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不只是要展现学生的知识进步,还需要反映他们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上的转变。与此同时,如何有效地向教学团队回馈评估结果,使其能够依据回馈结果对研学旅行内容与形式进行调整与优化也成为关键任务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索与改进,才能保证研学旅行真正达到预期德育效果。
(三)资源配备与成本控制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教育形式,需要有足够的资源配备来保障它的顺利实施。其中包括建立专业教师指导团队进行辅导与支持、布置安全交通工具保证学生出行安全、提供合适住宿条件保证学生居住与休息质量等。但是,这类资源的配置必然会加大费用,对学校管理造成经济压力。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对研学旅行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同时又要确保研学旅行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预算管理中要做到精细化,做到资金分配要得当,以免造成无谓的浪费。也要积极争取外部资源与支持来降低研学旅行成本负担。此外,对已有资源的合理使用也至关重要,如通过优化行程安排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进一步减少浪费达到成本控制和研学质量共赢。
(四)家长理解与参与度
研学旅行要顺利推行,除需学校精心组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获得家长们的谅解与支持。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一些家长因为与学校教育观念的不同或对于安全问题的顾虑而对于研学旅行这一活动产生了保留甚至异议。此种态度会影响学生参与程度,也会对研学旅行总体成效造成不利影响。作为学校管理者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增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使家长更加深刻认识到研学旅行所蕴含的内涵与价值。通过召开家长会,印发宣传资料,组建微信群,及时将研学旅行有关情况传达给家长,回答家长质疑,赢得家长理解与支持。与此同时,要鼓励家长在研学旅行中做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和学校一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既可以加强家校间的协作,也可以使家长们更加直观的体会研学旅行对学生产生的正面改变。
三、 研学旅行在高中生德育教育中的实践
(一)明确德育目标,制定详细计划
学校管理者在研学旅行计划阶段一定要制定清晰明确的德育目标并保证其与整个学校德育理念及教育方针密切相关,从而使每一个事件都负载深刻的教育意义。如此,明确德育目标,既给活动组织者指明了前进方向,又给参与学生确定了学习与经验目标。这些德育目标可透过研学行程的细致计划与安排而细化至各个环节中,使学生能够在活动参与中自然而然受到德育熏陶。这一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通常较传统课堂教学更为生动高效,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德育的意义与价值。
例如:学校专门举办“红色教育”主题研学旅行活动,目的是加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点选择在革命历史深厚的老区。在准备工作中,校方已经有了详细的规划,从行程安排到活动内容都围绕着“红色教育”这一主题展开。在活动现场,学生游览了许多革命历史遗迹,每一个地方都有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足迹。尤其听老兵讲革命故事,学生都为这些真实可信、感人至深的故事所折服。通过此次研学旅行活动,学生在认识革命历史的同时,也在心灵的最深处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更加了解革命先烈们的牺牲精神,热爱祖国。本次活动顺利达到了该校制定的德育目的,使学生在切身感受中受到了一次深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强化安全保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学校研学旅行组织和执行过程中安全问题是学校管理者最关心的核心问题。为保证研学旅行的顺利实施,需要学校建设全面而又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该系统既应包括行前细致的安全教育使学生理解和遵守各种安全规定,又应覆盖对事件实时安全的监督,以保证各个环节达到安全标准。另外,建立行之有效的突发事件应对计划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采取快速有序的措施,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障。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学校有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且有组织的研学场所,进而确保研学之旅能够达到最佳的教育成果和社会价值。
在一次户外探险为主的研学旅行期间,校方高度重视学生安全。活动开始前,校方安排专门安全教育课程为同学们详细介绍户外活动可能面临的危险和对应防范措施,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安全的意义。同时学校特设医疗及安全保障团队以应付可能发生之紧急情况。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在事件发生期间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时刻关注着学生动态与安全情况。通过其仔细观察与及时介入,成功地消除了数起可能存在的隐患,如及时发现和制止学生不规范的行为等,避免可能出现的事故。正是由于这些周密的安全措施,整个研学旅行得以顺利进行,学生们在安全的环境中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三)注重团队协作,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研学旅行作为实践教育活动之一,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学校管理者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以设计要求团队协作的工作为手段,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要学会与人交流,协调,合作才能共同完成使命。这一体验既可以提升学生集体荣誉感又可以使其深刻认识团队合作的意义。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可以学会听取别人的建议、尊重别人的思想、形成宽容、谦虚的性格。与此同时,团队合作共享知识与经验还可以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发展。所以,以团队协作为核心的研学旅行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环保主题研学旅行活动期间,我校举办团队协作实践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负责清理一块具体范围内的垃圾。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到垃圾清理的任务当中,在团队协作当中表现出优秀的协作精神。他们互相配合,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捡拾垃圾,有的负责分类处理,有的则负责记录数据。经过小组的通力协作,不但把自己所分管的地区打扫得井井有条,学生之间也加强了相互理解与信任。活动最后,很多学生都说这一次团队协作的体验使自己深深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更使自己倍加珍惜和同学间的情谊以及合作的机会。通过此次研学旅行使同学们集体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明显增强。
(四)结合地域文化,丰富德育内容
地域文化作为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于特定地域范围的产物,深刻反映着地方历史传统,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在研学旅行的策划与组织中,学校管理者应充分发掘并利用好这些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资源。通过研学旅行和地域特色的密切结合,既可以使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深切感受文化所特有的魅力,又可以切实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效果。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与体验,能够更直观的理解地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提升本土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这种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研学旅行既可以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又可以培养其文化自觉与自信,从而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使学生对地方文化特色有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某高校精心准备赴地方著名古镇进行研学之旅。活动现场,学生都获得了亲身进入古镇近距离观摩体验古镇古建筑风格,传统手工艺及特有民俗风情的机会。他们游览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每块砖、每块瓦,都在诉说着古镇沧桑的历史;尝到了正宗的食物,每口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认识地方民俗活动每一个民俗活动都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通过此次研学旅行活动,同学们既为古镇传统文化所吸引,又在切身感受中提升了对家乡文化爱与归属。同学们都表示此次活动使自己对本土文化有了更多的珍视与传承,更有信心、更有骄傲去展现家乡文化的魅力。
(五)引入反思环节,深化德育效果
研学旅行这一实践性极强的教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有所体验、有所学习,而且能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深刻的德育启示。所以研学旅行之后的反思环节是非常关键。学校管理者要认清并指导深入思考与总结,以巩固与加深德育效果。在反思环节,要鼓励学生回顾事件的经过、分析成绩、发现不足、提炼所得。这既有助于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对所学所感有更深入的了解与体会,又可以促使学生把体验与感悟内化于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之中。学生在反思中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身的发展与改变,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很好地运用德育成果。
例如:参加完志愿服务主题研学旅行之后,校方安排分享会给学生一个思考、总结的舞台。分享会上,学生主动热情登台交流志愿服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他们分享着与当地居民交流的温暖时刻,畅谈着服务中所面临的挑战与难题。更有甚者,每一位学生都在深刻地反思着自身的成绩,剖析着在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中存在的缺陷,提出着改进的方向。通过此次分享与思考,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志愿服务的内涵与价值,认识到他们的努力与奉献可以为社会提供实质上的帮助与变革。这一深切的经历与思考对于学生的道德成长与人格塑造都有着积极且深远的意义。
四、 结语
通过深入剖析研学旅行在高中生德育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揭示了其在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方面的重要作用。研学旅行不仅丰富了德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道德的真谛。然而,如何更有效地设计和实施研学旅行,仍需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期待未来研学旅行能在德育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晨.济南市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D].青岛大学,2021.DOI:10.27262/d.cnki.gqdau.2021.001882.
[2]黄建东.高中生研学旅行中德育培养途径[J].高考,2019,(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