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与电子资源管理的整合
摘要
关键词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电子资源管理
正文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已成为提升图书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工具。这种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图书的自动化编目、借阅、归还以及库存管理等功能,极大地简化了图书馆的日常管理流程。同时,电子资源的兴起也为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电子书籍、在线期刊、数字数据库等电子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与电子资源管理有效整合,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还能满足用户对多元化、便捷化信息服务的需求。这种整合对于推动图书馆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概述
(一)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功能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图书馆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自动化管理的系统。它旨在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优化资源管理,提升读者服务质量。以下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组成部分的详细论述:
(1)图书采编管理,自动化系统能够处理图书的采购、编目、分类和标签打印等工作。它包括图书信息的录入、分类号的自动生成、MARC记录的编辑和导入等。
(2)馆藏管理,系统能够跟踪图书馆的所有藏书,包括图书的存放位置、借阅状态、归还日期等。它还能处理图书的盘点、剔旧和馆藏统计。
(3)流通管理,自动化系统能够处理图书的借阅、归还、续借、预约和逾期罚款等流通业务。它通过条形码或RFID技术实现快速扫描和记录。
(4)读者管理,系统能够管理读者的信息,包括读者注册、借阅权限设置、借阅历史记录和逾期通知等。
(5)查询服务,自动化系统提供在线查询服务,读者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图书馆的藏书信息、个人借阅情况等。
(6)统计分析,系统能够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帮助图书馆管理者了解图书馆的运营状况,如图书流通率、读者借阅偏好等。
(7)电子资源管理,随着数字化的发展,自动化系统也开始集成电子资源的管理功能,包括电子书的采购、存储、访问控制和使用统计等。
(8)系统管理,包括用户权限管理、系统设置、数据备份和恢复等,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分析自动化系统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愈来愈普及
在智慧校园的带动下,图书馆信息化不断发展,其职能和作用更加厚重,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本身图书馆就处于高校信息化的中枢地位,为打造智慧校园提供了数据平台、交互交流平台,将各种资源在图书馆平台中教会融通,以图书链带动知识链,以知识链带动交流链,信息化作为坚实基础,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深,这就是目前图书馆信息化所处的机遇,随着图书馆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必将成为智慧校园的有力支撑。
2.实施图书馆信息化程度不一,网站建设程度比较高
经调查几所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情况,高校都建设了单独的高校图书馆,基本由馆内介绍、服务、资源、帮助等几大构成部分,馆藏图书量巨大,而且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自动管理系统都已经建立起来。信息化程度在高校之间相差比较大,有的高校建设的比较完善,有的高校建设的程度一般。例如:浙江大学、燕京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图书馆都建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电子图书和纸版图书的管理,分别管理图书达到880万册、300万册、480万册、620万册、1000万册、500万册、400万册、410万册、420万册、460万册。其采用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包括:ALEPH500系统及通借通还、多方位服务体系、书目检索系统及自助借还、检索系统、检索查收查引借阅推广、网络平台、检索系统、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汇文管理系统。虽然各个大学各有不同但在功能上都能满足图书查询及借阅还书等功能,并在基本功能上不断拓展,为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与电子资源管理的整合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各个图书馆暂停线下服务,开设线上服务,图书馆的线上阅读服务逐步完善并提升,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深化。纸版资源的电子资源化进一步转变,相应的图书电子资源管理的需求进一步提到日程上来。
3.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
从服务的内容看,图书馆信息化的服务包括各种藏书、期刊、报纸的查询,向读者提供借阅、科技查新、文献传递等服务,校内建立的图书馆专业网站是功能很强大的,在图书馆这个平台上查询图书、查询论文、查询专利等资源都实现了信息化,查询功能包括:学科查询、馆藏书刊、期刊、古籍、随书光盘、网络资源等,读者服务功能包括:图书借阅、科技查新、文献传递、论文提交、咨询服务、书刊捐赠、情报分析、查收查引、通知服务、书刊推荐、投稿指南等。各个大学都有各自的服务特色,例如:北京科技大学的读者服务功能,提供了读书节、科技查新、文献传递、代查代检、馆际互借、培训讲座、论文提交、论文不端行为检测、核心期刊、证件办理、自助打印等拓展功能。又例如:天津大学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提供了阅读推广、特藏资源、数学培训、学科服务、成果认证。图书馆里有的图书全部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查询的到。但不足的是有个别图书馆推出了移动端服务,安装APP后可以实现移动端的贴身服务,但是只有个别图书馆实现了这个服务。馆际间发展极不平衡。
三、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与电子资源管理整合的策略与方法建议
(一)技术整合——接口开发与数据交换
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与电子资源管理整合的过程中,技术整合是关键环节,尤其是接口开发与数据交换。
1.接口开发
首先,需要明确两个系统之间需要交换哪些信息,如书目数据、用户信息、借阅记录等。这些需求将指导接口的设计和开发。其次,明确接口协议定义的数据交换的格式、方法和规则。常见的接口协议包括SOAP、RESTful API等。选择合适的协议可以确保接口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其三,接口开发。根据接口协议,开发人员需要编写代码来实现两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这涉及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编程工作。其四,测试接口。在接口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接口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五,部署接口。将开发完成的接口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并进行监控,确保接口的正常运行。
2.数据交换
首先,拟定标准化数据格式。为了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应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如MARC、Dublin Core、XML、JSON等。标准化有助于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其次。做好数据映射。在数据交换过程中,需要将一个系统的数据格式转换为另一个系统的数据格式。这需要进行详细的数据映射工作,确保数据的正确转换。其三,提前数据清洗。在数据交换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错误和不一致的数据,提高数据的质量。其四,实施数据同步。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需要实现数据的实时或定期同步。这涉及数据库的同步机制,如触发器、定时任务等。其五,制定数据安全措施。在数据交换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采取加密传输、访问控制等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3.技术选型
首先,选择合适的技术栈。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栈进行接口开发和数据交换。例如,使用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结合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其次,考虑系统的兼容性。在技术选型时,应考虑现有系统的兼容性,选择能够与现有系统良好集成的技术和工具。
4.接口技术的持续优化
做好监控接口性能。在接口部署后,应持续监控接口的性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性能瓶颈。同时要做好用户反馈收集。通过用户反馈,了解接口的使用情况,不断优化接口的设计和功能。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应定期评估并更新技术栈,以保持系统的先进性和竞争力。
(二)流程整合——工作流程的优化与标准化
流程整合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与电子资源管理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工作流程的优化与标准化。
1.工作流程分析
首先,识别现有流程。对图书馆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图书采编、编目、借阅、归还、续借、预约、咨询服务等。其次,评估流程效率。评估每个流程的效率和存在的问题,如流程冗余、信息孤岛、用户等待时间长等。
2.流程优化
首先,进行简化流程。去除不必要的步骤,简化流程,减少用户和工作人员的操作复杂性。其次,优化自动化流程。利用自动化技术,如自动编目、自动借还书、自动预约等,提高工作效率。其三,将可以并行处理的流程进行并行化,减少流程间的等待时间。其四,融入客户需求意见。鼓励用户通过自助服务终端参与流程,如自助借还书、自助查询等,提高用户满意度。
3.流程标准化
首先,制定标准操作程序(SOP)。为每个工作流程制定详细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流程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其次,统一数据标准。确保所有流程中使用的数据遵循统一的标准,如书目数据格式、用户信息格式等。其三,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流程标准化的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和遵循标准操作程序。
4.技术支持
首先,选择合适的软件工具。选择能够支持流程优化和标准化的软件工具,如工作流管理系统、ERP系统等。其次,制定集成系统。确保自动化管理系统和电子资源管理系统能够无缝集成,支持流程的顺畅执行。
5.流程支撑技术的持续改进
首先,提升监控流程性能。通过监控工具跟踪流程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其次,收集反馈。定期收集用户和员工的反馈,了解流程的实际运行情况,作为改进的依据。其三,实施PDCA循环。采用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的PDCA循环,持续改进流程。
(三)人员整合——培训与角色转变
人员整合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与电子资源管理整合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涉及到员工的培训与角色转变。
1.培训需求分析
首先,识别培训需求。对图书馆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确定他们在自动化管理系统和电子资源管理方面的培训需求。其次,确定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的目标,如提高员工对新系统的操作能力、增强数据管理技能、提升服务意识等。
2.培训计划制定
首先,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培训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师资等。其次,选择培训方式。可以采用线上培训、线下培训、工作坊、研讨会等多种方式,结合实际需求和员工的学习习惯。
3.实施培训
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活动,确保员工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员工在模拟或真实环境中练习,加深理解和记忆。并在培训过程中收集员工的反馈,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培训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估。
总之,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与电子资源管理的整合是一个复杂但必要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的系统集成,还包括流程和人员的整合。流程整合通过优化和标准化工作流程用于技术融合是基础,是达到技术功能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图书馆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障。人员整合则通过系统的培训和角色转变,以确保员工能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要求,发挥其最大潜力。这三方面的整合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图书馆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图书馆应继续关注技术进步、用户需求变化,以及员工能力的提升,不断优化整合策略,以保持其在信息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杨小妹.面向智能图书馆的自动化书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大数据时代.2024(01).
[2]井攀.高校图书馆图书典藏和流通切换工作自动化管理探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3(09).
[3]侯习哲.公共图书馆自动化流通管理系统运行的现状及优化对策——以滨州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导刊.2023(07). 周雪凤,1967年出生,性别:女,籍贯:河南省许昌市 单位,国家图书馆,邮编,100081,职称,副研究馆员,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图书馆学,电话:13521665322,邮政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瑞丽江畔南区4号楼3单元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