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情境
摘要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教学方式
正文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老师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陈旧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将创造有效情景用于教学的方法运用到目前的数学课堂上,可以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们改变自己的思想,突破自己的固有观念,使学生们的数学逻辑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有些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生而言,高中数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老师要将数学知识融入到一个数学场景之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有效情境创设对激活高中数学课堂活力的影响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到数学课堂中来,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乐趣。而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们产生浓厚的自学愿望,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往往站在三米高的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而学生们则只能被动地接受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这样单调的课堂上,学生很难专心,学习思路也很难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久而久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消磨殆尽。所以,高中数学老师要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和模式,在教学的时候,要跟现实的教学环境相结合,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状况,灵活地创造出一些有效的情景来进行教学,把学生们都吸引到自己的课堂上来,让学生们对数学知识感到好奇,从而让学生们有一种想要学习的冲动,让学生们从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主动的学习。
(二)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情景,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使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信心。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老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业表现,把重点放在了传授数学理论知识和重复练习上,忽略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这不利于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刻了解和长期记忆。而创设有效的情景,能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思维活动,逐步形成逻辑思维的习惯;它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真实的体验和情绪感受,使学生们能感受到形象化、具体化的数学知识,加强学生们对逻辑运算、空间几何等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们的逻辑运算能力,建立数学模型。
(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比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数学的知识要复杂和深入得多,而有效的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凸显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保持思维清晰,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让学生们拥有自主搜集资料、查阅资料和分析总结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一)创设有效情境培养高中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枯燥,在课堂上,老师们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做题的方式上,时间长了,学生们就会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在以后的学习中,很难突破这种固定的学习模式,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不利的。所以,高中数学老师要主动创造有效的数学课堂情景,让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让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们的数学逻辑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老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景,通过竞赛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让学生们能够主动地融入到教学的环境之中,从而增强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
比如,在高中数学“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教学前,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去想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各种关系,然后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最后确定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一些位置关系,然后由老师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在这一教学中,老师并没有将这三个部分的位置关系都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们自己去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里的同学进行互动与交流,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们的自我表达能力,又可以把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培养起来,让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高中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水平高低不一,学生们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一,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们的数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适时地给学生安排当堂习题,使学生们能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使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老师在给学生们设计习题的时候,要按照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接受情况,给学生们安排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们自己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问题。
比如,在高中数学“三角函数”课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三角函数公式的掌握程度,设计“简单”、“较难”、“很难”三个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公式的理解程度,选择不同的问题,“简单”的一组,侧重于对基本公式的理解,相对容易一些,“较难”、“很难”的一组,对基本的知识、公式的掌握,以及逻辑的掌握,都要有一定的掌握。比如,在“圆锥曲线与方程”的课堂作业中,老师可以将“简单”与“较难”两类问题分成两个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选择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练习来熟悉,那么就可以先做一些简单的问题,等学生们觉得自己的熟练度足够了,就可以直接去做更难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习的效率,节约不必要的时间。
(三)借助故事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就要求老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指导教学,多和学生进行交流,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气氛,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数学的课堂中,提高学习的效率。高中数学可以利用数学知识中的故事来增强其兴趣,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保持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潜力,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水平。
比如,在教学“等比数列”这一节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象棋这个故事来创设情景,用有趣的故事来营造融洽的学习气氛。相传,当时一位国王打算对创造棋盘的人进行奖赏,于是他询问创造者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奖赏。创造者说:“在第一格里投1块,在第二格里投2块,在第三格里投4块,一直到64个格子都放满。”利用等比数列前 n项和的这个数学概念,通过一个数学故事来创造一个教学情景,可以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提升高中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四)借助游戏构建高中数学教学情境
在创设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情景时,应遵循“逐步推进”、“启发”的原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营造出有效的教学情景,老师们可以挑选出几个典型的数学问题,并把游戏作为一个突破口,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去思考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最大限度地将情景教学的优点充分地利用起来,将会对高中数学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比如,在讲授“椭圆的定义和它的一些简单的几何特性”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有关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首先,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做一张椭圆图,再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椭圆的一些特征,从而引出关于椭圆对称的一些特征。接下来,以教室为游乐场,在房间里划出一个椭圆形,在这条椭圆形上画出许多相应的小格子,让同学们站在这个格子里,每两人一组,老师会用抽签的方式报出学生的名字,被叫到名字的同学要去找自己的同伴,如果找不到,就会受到处罚,而惩罚就是要表演。在游戏的场景应用中,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考虑和了解椭圆的对称性,进而对椭圆的中心、对称轴进行界定,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氛围。
(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情境
数学的知识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数量到形状样式,再到点线面,再到统计图的应用,这些都和数学的知识息息相关。所以,高中的数学老师要把学生们的生活和数学相结合,来创造一个有效的情景,使学生们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掘出数学的吸引力,让学生们在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实践中,高中数学老师要重视高中生的社会生活和兴趣,这样才能创造出更接近于学生生活的有效情景。
比如,在进行“立体几何入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们对周围的物体进行观察,如:教室、书桌等,使学生们对立体几何知识有一个更为直接的认识与了解,并能把握空间中点、线、面与平面几何知识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增加对立体几何的了解。又比如,在学习“数列”的时候,如果老师一开始就给出一个数列的理论概念,并对其进行讲解,会让学生们不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数列的知识,如果老师能把这个生活主题融入到学生们的课堂中,就能很好地引起学生们对数列的学习兴趣。在这门课开始之前,老师可以说:“学生们,在你挣钱买房子,和你的家人想要改善居住条件的时候,我们今天学到的数列知识可以帮你算出哪种借款方式更好?”通过这一段文字,可以使学生对数列的意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讲完理论知识后,老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借钱买房”问题来加强学生对“数列”的认识与掌握,并使学生们能够熟练地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再如,在讲授有关直线斜率的内容时,老师可以把“斜率”和“斜坡”这一生活现象结合起来,坡度的陡度是学生们所熟知的,用学生们熟知的东西进行解释,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并使学生们更好地记住斜率的概念。
(六)开展丰富活动创设有效情境
一个生机勃勃的高中数学课堂,首先要做到师生和谐,其次要创造一个宽松、快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勇气展示自己,表现自己。在高中时期,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们经常通过“题海战术”来帮助学生们练习各种题目,期望学生们能够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教育目的,但是却会使学生们的精神一直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这会使学生们的情绪变得更加低落,甚至是厌恶,这对学生们的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在实施素质教学的过程中,高中数学老师在重视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也要转变学生们对数学课程的成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出一种活跃的氛围,让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
比如,定期开展"我会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可以找到数学知识"、"我和数学的故事"、"发现数学之美"等主题活动,把数学课堂向学生们的生活拓展,让学生们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轻松愉快,让学生们时刻关注着自己的生活,让学生们学会准确地搜集资料,有效地查阅资料,对知识进行准确的总结,并对知识进行高度概括,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进而爱上数学的学习,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质。
三、结束语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通常是“一言堂”,老师的“填鸭式”式的教学,以及过于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所以,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高中数学老师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有效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识的概念,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知觉,让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俊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21(06):33-33
[2]王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探索[J].中华少年,2020(33):21-22
[3]丘立峰,课堂组织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22(06)
[4]张明廣.如何创设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情境[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123.
[5]陈聪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1):8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