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结构化视角;教学探索;小学数学;
正文
引言:针对当前小学数学学科结构化教学模式应用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老师能够有效把握结构化学习模式的基本理念和特点,采取可行措施来有效推动小学数学学科结构化教学策略效能提升。
一、结构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相关要素分析
1.1 结构化学习的基本理念分析
学科知识结构化指的是通过结合数学学科公式,法则,概念,定义等各项内容来进行逻辑性的有效排列和系统化的知识点的组合,帮助学生能够在逻辑性和条理性的知识点的有效梳理和有规律的进行知识点的渗透和扩展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以及有效把握各章节各模块知识点存在的内在联系,加快学生实现知识体系框架的有效构建以及深层次的学科内在本质的理解和掌握;
认知结构化指的是学生在老师有效的引导下进行系统化和全面化的学习和扩展数学知识和知识层面,通过在不断的学习和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达到新旧知识统一、有意义的知识点逻辑的构建以及归纳自身的认知、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以及认知结构。简而言之,学生在外部环境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和认知结构的同化,对于出现认知矛盾的内容进行重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1.2 结构化学习的特点分析
首先,小学数学学科开展结构化学习重视学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结构化的建设。数学学科在教学环节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外,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结合现实生活来进行细小化的概念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因此结构化学习模式开展环节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能够在老师引导下实现学科要素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结构化联系,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通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实现将不同层次的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和统一。在实际教学环节需要老师能够引导学生重视对于碎片化知识,从逻辑和概念等层面上进行知识点完整性的补充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
其次,结构化学习模式重视对于学生实践经验能力的培养。结构化学习模式在小学学科教学环节涉及到数学知识点的引出以及数学知识的有效吸收利用,所以在进行实际化教学环节,需要老师能够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学情以及原有的知识储备,并以此作为重要的基础来进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分层教学模式的开展,帮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最近发展区域来进行数学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全方位培养。同时还能够通过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等要素,帮助学生能够在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学习预期等各项要素的科学规划以及实践活动开展环节过程中,逐步加深自身数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以及提高教学的可行性。
二、结构化教学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师缺乏对于结构化教学的重视力度
虽然大部分积极主动响应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等各项国家政策加大对于新型教学策略和理念的引进,但是仍有个别老师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仍采取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教学理念来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并没有充分重视学生作为学科发展的主体地位来进行结构化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导致许多学生仍然在被动接受老师教学思想和理念的过程中进行学科的学习和探索。这对于学科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2.2 教学设计缺乏多元性
部分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学科结构化教学模式开展环节过程中,虽然有效的将本章节一些知识点融入到教学模式环节当中来进行结构化教学,但是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存在的基础水平的差异性以及实际情况的有效考量,导致结构化教学内容缺乏单一性和可行性。加上数学学科教学本身就包含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采取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容易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和学困生吃不下的两极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的问题。
三、结构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成效提升的具体策略
3.1 明确具体的教学任务目标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运用结构化教学模式,需要老师能够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学习以及具体的章节内容教学要求来进行任务目标的有效设计与规划。在进行网上教学资源以及新型教学模式应用环节过程中,既需要能够有效应用其有价值的内容来配合结构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同时还必须明确学科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潜能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因此,也就需要老师能够在实际结构化教学模式开展环节的过程中,能够重视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激活以及围绕全方位激发学生潜能和核心素养有效培养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设计和个性化能力的有效培养。
首先,需要老师能够通过问卷调查和一对一交流、对学生过往成绩进行大数据分析等策略,来将本班学生划分为abc三个不同能力层次。B层次和c层次分别代表学习能力层次一般和较差的学生,A层次代表学科综合素养较好且对于学科有的极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学生。同时,需要老师能够根据Abc三个层次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和能力成长的要求,来进行对应层次教学任务的设计规划和教学。例如在学习数字编码有关章节内容教学时,就需要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借助身份证上的号码来有效掌握基础的编码知识。这就需要老师能够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学情以及实际的教学任务要求来进行身份证基础信息、编码含义和数字编码,简单方法等各项要素内容的分层设计和规划。对于c层次学生,则需要老师能够重视学生对于本章节基础任务内容的理解以及学习兴趣的激活,在实际课堂教学环节重视对于这部分学生自主探究机会的提供以及学习过程表现的动态化关注,以此来给予其足够的重视以及感受到学科学习的兴趣;对于b层次学生,则需要教师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来引导其有效把握编码的具体含义和规律,并结合教学案例来实现加快这部分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对于a层次学生,则需要其能够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引导b层次和c层次学生投入到老师布置的任务清单当中,共同探索和配合寻找身份证编码中所蕴含的具体信息和含义,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身份证防伪等实际生活问题解决当中。
3.2 知识点的有效迁移和原理的探索
在具体学科教学环节,不仅需要老师能够采取分层教学策略来引导不同的层次学生实现知识点的有效吸收和能力的提升,同时还需要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此来加强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推动学生对于内在原理和逻辑的有效把握。
首先,需要老师能够在备课阶段进行本章节内容知识点之间的有效梳理和结构化的科学设计,并在实际教学环节能够结合本章节知识内容以及各模块的教学任务目标来实现结构化知识点的有效整合以及跨学科内容的有效融入,帮助学生能够通过有效把握各知识点内在的联系和异同点来实现知识体系框架的有效构建。例如在学习表内除法有关内容教学时,本章节就需要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乘法口诀表、平均分有关学习内容。在这一个章节当中包含“1~9”不同数字的乘法口诀练习,需要老师能够有效整合本单元知识点以及结合乘法口诀表来有效引导学生实现解决除法问题以及加快知识点系统化的构建和应用;
其次,需要老师能够在帮助学生进行本章节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学习和公式定理理念掌握的过程中,有效把握数学定义和理论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和现实生活元素的有效融入。具体教学需要老师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小组合作探索和交流,有效规避传统学科教学存在所有问题全部一一解答和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围绕某一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进行不同问题的探索和共同解决方法的有效总结。一方面需要老师能够有效明确学科教学章节所涉及到的数学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能够总结和把握学科理论和不同类型问题的共同点。另一方面,则需要老师能够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各种解题思路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总结能力。
3.3 重视课后引导
课后引导是有效帮助学生加强课堂所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和接收效率的关键,同时也是检验教师采取结构化教学模式是否达到预期教学成效的重要环节。首先,需要老师能够布置说错题、总结本章节知识点、讲解练习题和错题等口头表达有关的课后练习,并在下堂课随机抽取学生来与其他同学分享和交流自己对于上堂课所学知识点的认知,从而有效引导学生能够养成每天复习和梳理所学知识点、加快对于数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学习习惯和素养。其次,需要老师能够有效布置多元化的课后作业题型来有效提高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效率和质量。例如老师可以布置数学日记、数学小报、选择题和填空题等多元课后题型等方式,来配合口头表达有关的练习题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对于数学知识点的归纳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有效形成认知结构化以及数学知识体系框架的构建。
四、结束语
明确具体教学任务目标,知识点的有效迁移和原理的探索,重视课后引导等措施,是本文探索有效实现结构化视角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成效提升的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 :
[1]周遵安.结构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辽宁教育,2024,(11):54-56.
[2]吴东相.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策略探究[J].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2024,(03):73-75.
[3]金晔.结构化视角下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J].山西教育(教学),2024,(01):65-66.
[4]沈燕平.结构化视角下的小学英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3,(12):21-25.
[5]章曦雯.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23,(33):65-67.DOI:10.14161/j.cnki.qzdk.2023.33.033.
[6]王启红.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3,(08):14-16.
[7]陈萍萍.单元整合视角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5):6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