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撤——区域运动中幼儿安全性与挑战性的两难问题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朱卓琳

上海市静安区中华新路幼儿园 20007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背景:

《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对于运动的基本经验指出,要让幼儿大胆的进行各种身体运动,体验各种肢体动作的可能性。同时《指南》上在教师组织要点上又指出促进幼儿的健康和尊重幼儿的生命,是幼儿园开展运动课程的重要前提。在进行各类活动时,要遵循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切实保障幼儿的安全。

中班的幼儿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也比较好,基本动作更为灵活,能够自如的跑、跳、攀登。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站在高处往下跳。看到台阶,会走上去往下跳,下楼梯时剩下最后几格,不是走下来,而是一下子跳下来。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和运动需求,同时提高幼儿运动能力,我们在区域活动跑跳区中,创设和各种高度的跳台,并在跳台下面铺上了安全垫,来保证幼儿的安全。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地来选择跳台。高台跳水一下子风靡起来,吸引了众多孩子前来尝试。

二、案例:

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最高的1米多高的跳台情有独钟,簇拥着许多幼儿。边上几个矮一点的跳台却无人问津。偶尔有一两个孩子在边上的跳台跳下后,紧接着也跑到这里来排队。但是孩子们从跳台跳下后都不能稳稳落地.不是跳下后身体直接扑在垫子,就是身体向侧倒下。可是孩子们却还是乐此不疲的,玩了一次又一次,丝毫没有想到其它区域的意思。我担心幼儿的安全,于是在第二天运动前就把跳台全部撤了。但是搭班老师却不赞同,她认为运动本来就是要有挑战性,孩子们对有挑战性的运动感兴趣,我们就应该满足他们的运动需求。

三、问题:

那,这个高跳台到底该不该撤呢?不撤:孩子们对于有难度有挑战的运动喜欢尝试,积极参与,敢于挑战。中班幼儿的胫骨肌肉的发育,使跳跃能力进一步的增强。通过这样的运动能让孩子们的跳跃能力得到锻炼。撤:有可能就磨灭了孩子的兴趣,原本热闹的高台跳水就会受到冷落。但是它存在着安全的隐患。孩子们年龄小,身体的机能还没有完全发育好,面对着这个跟他们身高差不多的跳台,他们对于危险缺少预估,觉得跳下去没什么事就是安全的。他们每一次跳,都没有办法控制好自己的身体重心,在摔倒的那一刻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到底是满足幼儿对运动的挑战,还是保证幼儿运动的安全呢?到底是撤,还是不撤呢?我将这个疑虑在教研活动的时候抛给了大家。

四、教师意见:

(一)不撤:

1.运动本来就是要满足孩子的运动需求,他们有这样的需求,孩子们喜欢我们就应该给他们创造条件。

2.高台跳水,能够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我们环境创设的目的本来就是锻炼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

3.创设的环境有难度,才有挑战,有挑战才能起到锻炼的目的。

(二)撤

1.认为难度也要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且还要看幼儿的身体机能,能不能适应,不能损害到幼儿身体的健康。出现了安全的隐患,就一定要去避免。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整个幼儿期运动的发展,其中并没有对幼儿从高处往下跳,有一定的指标性的要求。

3.跳的方法有很多种,没有必要一定要高处向下跳。

(三)其他:

1.孩子也会有些好胜心,你有高的放在那里,他觉得刺激,就会去玩最高的跳台。你把最高的撤了,孩子们会去选择其它的跳台,满足了幼儿的兴趣。

2.对于从上往下跳,不要一味的想着高度。思维可以拓展一些,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满足幼儿的兴趣,可以创设不同的跳。高出往下跳,行进跳,反跳,还有就是看谁跳得远等等。

3.幼儿在高台跳下后一直摔倒,可能是没有掌握向下跳的方法,动作不够规范,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可以设立一个提示牌,提醒幼儿在向下跳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动作要规范。

四、策略:

(一)情境激趣,自我保护

实录1:我是小小跳水员1

     活动开始好几个孩子走到提示牌“你能做到吗?”看,萌萌也在看,看完了爬上跳凳,站在凳子上,朝着羊羊说:“你看着,我跳着有多远。”说完跳了下去。刚一站稳就对着一旁的羊羊说:“瞧!我站稳了,30唉!”羊羊说:“我也来,看看我们两谁跳的更远!爬上跳凳,双脚一蹬,纵身跳了下去,稳稳地站住,“40”,羊羊高兴地叫了起来。她走到萌萌身边说:“用力就能跳得远。”

分析:

通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幼儿对另外两个矮一点的跳台能够比较自如的往下跳,并站稳。于是,为了满足幼儿喜欢高处往下跳的兴趣,我们创设“我是小小跳水员”情境,在保证幼儿的安全的前提下,我把最高的跳台撤了,保留了另外两个木质跳凳,并在跳台下面的垫子上画好了距离线。距离线,就是希望孩子们不是仅仅满足从上往下跳的这种自由落体,还要让自己跳得更远,手脚的配合。提示牌的创设,是给幼儿动作的提示,提示孩子跳下后屈膝站稳。幼儿能有意识的掌握从高处往下的规范动作,做到自我保护。

(二)阶梯难度,模仿练习

实录2:我是小小跳水员2

陈陈站在蹦床上一上一下,弹跳起来,几下过后,他“腾”的一跃,跳了下去,身体稳稳地落在垫子上,随之传来爽朗的笑声。

分析:

蹦床跳台,让幼儿体验除了向下跳还可以弹跳以后再往下跳,在弹跳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有一种腾空而起的感觉,这对于孩子是一种不一样的空间感知觉的体验。

(三)自主搭建,积极尝试

实录3:我是小小跳水员3

孩子们推来了轮胎,把一个个轮胎叠了上去,有的叠成两个,有的叠成四个。涵涵爬上轮胎,由于轮胎有点软,在攀登的过程中,有点费力,她牢牢抓住轮胎,终于她站到轮胎的上面,身体有些晃动,她极力者保持着身体的平衡,站稳!“跳!”

分析:

轮胎跳台,孩子们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搭建不同的高度。搭建跳台是否牢固,是需要智慧的,搭建的过程需要孩子们合作来完成的,体现自主性、合作性。同时搬运、搭建轮胎,对于臂力也是一种锻炼。轮胎跳台的材质和木凳完全不同,孩子在攀登和站立的过程中有了不一样的体验,要让自己在相对质地比较软的轮胎上站稳,他必须控制好自己,保持身体的平衡。

(四)情境+材料,注意集中过难关

实录4:小青蛙呱呱跳

东东在长长一排轮胎上(有的轮胎上面有网格,有的没有网格),模仿着小青蛙的动作一个个向前跳,最后,小青蛙跳入“水中”。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分析:

小青蛙呱呱跳,是模仿小青蛙在荷叶上一片一片跳过去的情景。一排轮胎依次排列,就像一片荷叶,孩子像小青蛙,跳过片片“荷叶”最后跃入水中。通过这样材料的提供,给孩子创造了连续跳跃场景,孩子们在跳跃的过程中他可以是双脚跳,也可以是行进跳。由于创设的轮胎有的是有网格线的,而有的是没有的,这需要幼儿集中注意力,保证自己顺利的跳到“岸边”。

高台跳水,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五、反思:

(一)对于运动中挑战性与安全性的认识。

运动中是不是难度越大挑战越大就是好。现在老师在创设运动环境时,担心别人说挑战不够,因此一味的增加难度,觉得难度大就是挑战性高,就是好。其实不然,矫枉过正,难度也好,挑战也好,老师要把握好一个度。在进行各类活动时,要遵循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切实保障幼儿的安全。一开始的高台跳水有挑战,有难度,但高度太高。幼儿期的孩子,身体的机能、骨骼还没有完全发育好,还是比较柔弱的,这种很高处的往下跳,对于幼儿的骨盆、膝盖会是一种伤害。孩子在跳的过程中,由于身体的重心不稳,很难做到很好的自我保护。因此任何的运动,都是要以安全为根本的,有安全隐患的,我们必须调整。在创设挑战性运动环境时,我们应适宜地增加活动难度,适度地创造与幼儿年龄相应的“困难”,使幼儿在富有挑战的安全的运动环境中快乐运动,获得成功。

(二)创设多元的运动环境,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当孩子们对某个项目特别感兴趣,而这个内容又恰恰不适合幼儿。老师需要思考的是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又要保证幼儿的运动安全,因此首先我将最高的跳台撤了。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运动中的挑战。选择不同的材料,有木凳跳台,蹦床跳台,轮胎跳台,还有一长排的轮胎,体现出运动材料的层次性;提供一些底结构的轮胎材料让孩子自主搭建;创设我是小小跳水运动员和小青蛙呱呱跳等不同的情境,来吸引幼儿的兴趣。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自主选择,自主活动。在创设运动环境创设的时候还要考虑到,运动中运动能力的构建不是单一的,他可以多元,组合的来进行的。跳不是单单的从上往下跳,距离线让幼儿要跳的远,还可以弹跳,连续的跳,双脚跳、行进跳。从整合的角度思考,还可以融合其他方面的一些运动能力的构建,比如上面提到的臂力、攀登、平衡和控制。并且运动中的挑战,不单单是运动能力上的挑战,它还包括认知经验和心理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等几方面。因此老师在创设环境的时候,思考的角度可以多维些。环境创设,活动内容,能否锻炼幼儿运动中的智慧,能否锻炼幼儿的意志品质,还有基本动作是否得到发展,这些都是幼儿运动中的挑战。对于安全性除了老师在材料提供,环境创设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我们还应该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动作的规范是安全的保证。在活动中做为老师要多观察,观察运动材料调整后孩子对于每项活动时的运动状态,及时适时的进行调整,做到挑战与安全两不误。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