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向琴

​(新疆喀什第二中学)

摘要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已成为教育领域的新探索,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巧妙融入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技巧,同时培育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文章详细分析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以及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旨在为教育实践者提供具体、实用的参考。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融入路径

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智慧,初中阶段,将这些文化精髓融入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新课程改革明确倡导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这一探讨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对实际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创新,期望能为学生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助力他们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以及传播中华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这种做法不仅深化了语言教学的层次,更在无形中雕琢了学生的思想观念,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沉淀与积累,蕴含深刻的道德理念和人生智慧,初中生正处于个性与品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英语阅读,对于引导他们树立正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经典文献、了解历史典故,学生能够汲取到诸如诚信、勤勉、仁爱等传统美德的滋养,这些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内在力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阅读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注重语法和词汇的灌输,忽视文化背景的渗透和学生情感的培养,当传统文化元素与英语阅读相结合时,教学内容便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学生在探索中国古老的文化、历史和传统时,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更能在跨文化交流中展现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与骄傲。融合式教学方法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文化的探索者和传承者。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精心策划,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初中英语教师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这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对于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教师需积极寻求阅读教学的创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自然融入课堂之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深层含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以初中英语教材中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一课为例,教师在讲授这一单元时,可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来增进学生对博物馆和传统文化的认识。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核心主题,之后通过展示多样化的博物馆藏品和详尽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博物馆及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紧接着,教师可以利用“The British Museum”等相关阅读材料进行课堂教学,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展示英国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使学生在理解课程内容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可鼓励学生用英语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博物馆或当地的传统文化,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深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在实际运用英语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吸引力,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英语阅读学习策略。

此外,教师还可积极倡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查找和阅读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英文资料,如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故事以及民间艺术等,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显著提升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丰富课堂内容,引入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生正步入青春期,这是他们个性形成和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的思维尚未达到成熟阶段,但对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却异常强烈,针对这一特殊阶段的学生特点,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更具策略性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为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教师需创造一个充满活力与互动性的学习环境,沉闷、单调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甚至对英语阅读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

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的吸引力,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喜好,从中发掘他们可能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将这些元素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例如,在教授初中英语中的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一课时,教师除介绍月饼这一传统美食外,还可以引申出与其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寓意,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象征,承载着团圆和和谐的美好愿望,这一点可以与学生分享,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演示,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通过展示月饼的制作流程、讲述与月饼相关的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师在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时,应注意其与课程内容的自然融合,避免生搬硬套或过度渲染,传统文化的融入应该是为了辅助教学,而不是取代教学内容本身。通过精心设计和巧妙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发现更多乐趣,同时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三)开展对比活动,融合优秀传统文化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程中精心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一次文化的觉醒,更是文化自信心的源泉,这一教育策略为学生们未来作为中华文化使者的角色奠定了基石,让他们能够自豪地将璀璨的中华文化展示给世界。将传统文化与英语阅读有机结合,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地道的英语知识,更能在文化的浸润中,深刻理解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融合了知识与文化的教学方式,无疑会极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既收获了知识,又领略了文化的风采。为更有效地传播与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持续探索并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其中,采用对比教学策略便是一种富有成效且充满创意的尝试,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中外文化的异同,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与深厚底蕴。

举个例子,在初中英语的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对比探讨中外音乐与舞蹈文化的差异,这种对比并非浅尝辄止,而应深入到文化根源、审美取向以及情感表达等多个维度,在这样的探讨中,学生将能更全面地洞察不同文化间的多样性,并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在课堂的讨论环节,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他们的观察与思考。比如,学生可能会发现,中国传统舞蹈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时,更注重内在情感的流露与意境的创造,而西方舞蹈则可能更加强调节奏与力量的展现,这样的洞察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能够锻炼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通过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对比策略,教师不仅能够将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与舞蹈文化自然地融入课堂,更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化敏感性与国际视野,为他们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总体而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对初中生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家长对英语课程的过度重视,孩子们在接触西方文化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课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精心策划的教学活动,我们将传统文化元素与英语阅读相结合,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他们的中华文化情怀,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领略西方文化的同时,更加珍视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育出具有国际视野且深爱本土文化的新一代青少年。这样的教育实践将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培养出既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又坚守文化根脉的未来之星。

参考文献:

[1]王辰.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22No.643(47):165-167.

[2]刘玉霞,章昊,卓彬.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2No.635(31):42-44.

[3]杨婷.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J].现代教学,2023No.524No.525(Z1):149-150.

[4]徐耀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英语画刊(高级版),2021(7):101-10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