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与策略摭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宋兰勇 王洁玉

山东省郯城县李庄镇沙墩初级中学

摘要

班级作为培养学生的集体组织,旨在于发展学生自身素质,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班级管理制度需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摒弃过去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制度,把学生的自主发展作为主要目标。传统的管理制度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不符合现今的有关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的实施势在必行。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存在问题 策略

正文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班级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平台,爱是教育智慧的源泉,是教育艺术的起点和真谛,是不辞劳苦奔波的动力。因为爱才宽容,因为爱才努力探索教育的艺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探析

1、班主任教育理念落后

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欠缺,班级管理观念落后,是班级管理中问题存在的主观原因。

1)对班级的功能存在错误认识

班级是一个多功能的载体。它承担着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发展学生个性和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的重任,而教学功能仅是班级功能的一个方面。也就是说,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重视智育,还要发展学生全面的素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如果班主任对班级的功能没有全面的认识,就会把班级仅仅视为教学组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忽略了班级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功能性系统,囿于一种功能而不顾及其他,难以造就素质全面的人,会贻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对班主任的地位作用缺乏正确认识

班主任明确自身的地位作用是他们正确开展工作的前提。首先,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导师”。班主任要对学生全面负责,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负责。班主任应该是学生学习上的导师,是学生活动和交往的指导者和学生的心理保健者。其次,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管理者。对班级的发展而言,班主任既是班级管理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又是管理活动的指导者。再次,班主任是班级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班主任既要协调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教育影响,又要协调学校内部各因素的影响,使来自各方面的影响都紧紧围绕班级目标而发挥作用。

但是在现实中,很多班主任对自己的地位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导师”作用,只会以成绩的要求代替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导致学生的片面性发展、暂时性发展。认为班主任是学生的“看管者”,以“管”学生的角色出现,这样就会居高临下,从而导致班级管理的随意性、主观性。忽视自己的协调者角色,就会封闭地管理班级。

3)对学生的地位缺乏认识模糊

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学生是主体的人。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其次,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的个性是他们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个性的发展才能使学生有进步和超越的可能,使他们在进入社会后,从自己的特点出发为社会做出不同的贡献。发展学生的个性对他们自身的成长、对于社会进步都有重要意义。再次,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很大,具有许多发展的潜能。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就导致了班主任权威的绝对化,班级管理内容的片面化,评价学生的主观化。

2、应试教育的影响

1)偏重智育,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不少地方以升学率来评价一所学校,以教学成绩来评价一位教师,以学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实质是以智育的状况作为检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致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在智育方面你追我赶,费尽心机,无暇旁顾。

2)偏重统一要求,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大多数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没有贯彻全面育人的方针。而且考试仍是学校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分数又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师们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价标准、统一的管理,学生较少拥有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的权利。应试教育只注重共性教育,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而束缚了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3)偏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能力培养

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的需要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决定教育内容的依据。由于升学考试只涉及到知识的积累与提取,因此教师们照本宣科,学生学习知识只是机械地背诵和复述,对号入座,而不去理解知识的涵义,缺乏对知识的验证能力。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教师们是考什么教什么,学生是教什么学什么,至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很难有一席之地。

3、没有形成科学的班级工作评价体系

在目前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工作态度和工作量的评价。而忽视对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效率的评价。第二,注重工作结果的评价。学校领导往往根据班主任所带班的学习成绩、出勤率、卫生、纪律状况来评价班主任。这就造成了班主任将主要精力放在常规管理上。至于如何在班级管理中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创造精神等则无法摆进工作日程。第三,评价指标过空或过细。第四,评价方法单一、僵化。主要由学校领导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价。由于缺乏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导致了班级管理中诸多问题的存在。

班级管理中实现人本管理的途径与策略

1加强班级管理,运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班主任“身体力行”对学生行为影响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师德、文明的言行,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名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在升旗时与同事小声讲话,或将手插在口袋里,或东张西望;有些老师开会时不停地接、打手机;有些老师答应学生的事却不兑现;有些老师办公桌上杂乱无章;有些老师当着学生的面抽烟;……如果我们的老师自己尚不懂得做人要遵守诺言,言谈举止要谨慎小心,要体谅他人,又怎能让学生信服你讲的那些“要爱祖国,要尊敬他人,要诚实守信,要注意仪表,要……”的大道理呢?身教重于言教。我们总是对学生有许多美好的期许,但“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关注自身的言行细节,去影响我们身边的学生。

2、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关心和尊重,倾注师爱。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向去了解人。”全面了解学生,是指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不但要了解班干部,也要了解一般的学生;要了解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更要了解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不但要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等等。全面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才能从班级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给予所需要的帮助。在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经常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要做到这一点,更需要班主任自身有健康的情感和较高道德修养。

3、发挥纽带作用,协调班级各科发展。

班级工作的成效,不是班主任孤军奋战所能左右的,它需要任课教师的积极参与,通力合作。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存在误区,一些任课教师缺乏参与意识,只重教学,认为学生纪律和思想问题应该由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负责,与自己无关。因此班主任要主动与任课教师沟通,架起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桥梁。把本班所有科任教师团结在自己周围,凝聚成一个坚强有力的教师集体,同心协力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1、班主任同任课教师之间要经常互通信息,加强了解,增进团结,不仅可以消除误解、避免各种矛盾和冲突,而且能增强每个教师的集体意识和协作意识。

2、尽量支持任课教师的工作,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条件和方便,让他们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作用,并虚心听取各科教师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尊重任课教师,多宣传各科任教师的优良品质、专业特长,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及时化解科任教师和学生的矛盾。

4、邀请任课教师参加主题班会、联欢会、课外活动等班集体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师生情感。

总之,作为班主任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开辟自主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调动其内在需要,最终达到班级管理的最高层次,真正体现出管理的效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