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导向下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策略摭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树娥

山东省莒南县第六中学

摘要

初中地理学科中,地理作业对于帮助学生巩固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等具有重要作用。努力提高地理作业的有效性,增强自己的作业设计能力非常重要。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设计作业时往往存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缺乏实践性等问题。因此,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作业设计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努力提高地理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地理 作业设计 策略

正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教育改革。在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下,初中地理科目也不断适应着教育改革的潮流,并于近两年发表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为学生们布置更加科学的地理作业,进而让学生们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学习到适应自身发展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一、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原则

1、提升地理作业趣味性

    在教师们为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注重提升作业的趣味性。如果作业具有比较高的开放性,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就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将作业与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让学生将完成作业当成是一种不断探究的新颖游戏,进而学生们就会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主动拓宽自身认知能力,更好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

    在学习《西非和北非》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们留一些符合学生好奇心以及心理特点的问题,例如让学生们在课下查找一些有关阿拉伯人特征和生活习惯的资料,在课下就对于阿拉伯人的外貌特征以及生活习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能够结合地理区域知识点,分析阿拉伯人的生活习惯与其所分布地区有何种关系。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会对课程内容有所了解,并且由于视频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们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也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将作业与自身兴趣得到了有效融合。

2、注重地理作业选择性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们往往是单向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互动。而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存在同样的问题,部分学生可能会由于作业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对完成作业产生抗拒。教师需要为学生们提供选择的平台,让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适当的选择作业内容的权利,保证学生们都能够更加完整地发挥自身学习特点,减轻学业负担,从而使初中生对于作业产生亲近心理,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更加认真。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分层结构:按照作业比例,设置大约七成的基础作业,这部分是地理课程中的基础知识,要求全部学生都要完成;另外有百分之二十比例的作业考察的是学生们对于重点和考点的掌握,可以让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们更好地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然后再有一成的作业让有兴趣研究的同学进行选择。这种层次分明的作业结构可以为学生们提供相对自由的作业选择权利,让学生们对于自身能力有基本的审视,并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部分作业。其中,部分喜欢挑战的同学在做出拔高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对于地理课堂的兴趣,在班级内部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3、优化地理作业高效性

    在进行初中地理作业布置的时候,教师应当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为学生们布置的作业应当具备科学的时间运算,给学生们布置高效率的教学作业。让学生们在做作业的时候能够牢牢把握最新学习的知识重点,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新学的知识,并提升自身想象能力、探究能力,既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也可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比如,教师为学生们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优化课堂作业顺序,为学生制定最为科学有效的作业完成顺序:先为学生们下发导学案,让学生们根据导学案上的相关问题进行下节课知识的预习,在完成导学案作业的同时完成预习环节,进而在上课的时候紧跟教师思路,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然后教师可以在导学案预习作业之后要求学生们对于基础地理知识进行复习与巩固。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记忆特殊经纬线坐标、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标准以及具有特殊地理意义的山峰河流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们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进行巩固记忆,才能将其牢牢印在脑海中。教师还可以在每一节课的课前对于学生们掌握地理重要知识的程度进行考察,作为地理课堂的随机作业,只需要比较短的时间就能对于学生们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有大致的了解,进而根据具体情况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效果。

二、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作业内容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作业内容是影响作业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注意作业内容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很多学生恰恰对做作业缺乏必要的兴趣,影响了作业功能的实现。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教师选择作业内容时要注意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具有趣味性的内容。第二,注意作业内容的实践性。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把它们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地理学科是一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用处的学科,对于地理学科的这种特性,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要多加留意,尽量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内容。例如,让学生记录自己所在地区一周内气温状况,看一看一天中不同时间段气温的变化,计算并总结当天的气温日较差。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巨大的用处,有效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第三,注意作业内容的层次性。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能力特点、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造就了个体差异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有些内容如地图的计算和一些地图的判读作业,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能够轻松完成,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会感到吃力,这就是所谓的“吃不饱”和“不够吃”的矛盾。如果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懂得把握难度,而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影响作业完成效果。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设计作业时一定要因材施教,即选择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内容。这样,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从而强化作业的效果。

2、作业形式要注意的问题

    作业形式单一片面是当前地理作业设计中一个突出的问题。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往往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并且书面作业多是选择题、填空题、填图题、简答题等。内容多局限在本学科知识之中。这种单一封闭的作业形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反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努力改革作业形式,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开放化至关重要。在作业形式方面,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口头作业、活动作业等。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地理手抄报、地理小论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在这种形式多样的作业中,不仅可以淡化作业的枯燥感,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培养。另外,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把握开放性的原则。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涉及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敢于打破学科界限,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跨学科的作业,这种开放性的地理作业可以打破学生狭隘的知识观,使得学生把地理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很好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和综合应用性。

3、作业评价要注意的问题

    在作业设计中,作业评价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以往的作业评价中,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业评价的主体单一,基本上以教师评价为主,二是作业评价缺乏针对性,“√”或者“×”基本上就是教师能够用到的评价语言。由于评价效果不理想,直接影响到了作业有效性的实现。教师在作业评价环节要注意适当改进,一方面,在作业评价主体上,要努力由过去的单一教师评价逐渐向教师评价、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转变,不同的评价主体在评价活动中,其角度和方法会有不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从不同的评价主体那里获取多方面的评价信息,使得评价活动更加全面。另一方面,在评价语言方面,教师要摒弃过去那种“√”或者“×”的笼统的评价方式,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给予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从评语中获得必要的信息,然后以信息为依据对作业进行适当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业的评价功能。

总之,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们可以熟练掌握地理知识。教师们要善于进行教学方式的更新,最大限度减轻学生负担,顺应新课改要求,为学生们提供更为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们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任务,并能熟练掌握相关地理知识,使得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学习能力,有利于未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钰 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5,(5),10

[2]王宝剑 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作业创新研究[J].教师,2016,(12),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