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教学策略摭谈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践与创新,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感受美的情趣,发展美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创作中思想活跃,思路开阔,他们头脑里会想象出很多生动有趣的形象,但是画在纸上就不那么得心应手了,即儿童敢想但画不出来。因此,不得不对儿童绘画中的创造能力进行培养,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认识规律,进行多形式、多角度的引导。
一、幼儿绘画教学流程
(一)准备阶段
l、学会观察。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幼儿认识、理解、创作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幼儿绘画能力的关键。观察是引导幼儿去“发现、挖掘美,是绘画活动的基础。首先,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只有引起幼儿的兴趣,才能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利用周围生活和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吸引幼儿的注意,以引起幼儿观察的愿望和兴趣。其次,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幼儿观察的能力。
2、提高欣赏能力和水平。首先,要选择大量适合幼儿欣赏的事物或作品。通过让幼儿欣赏各种美术作品、音乐、语言及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体验美的东西。如欣赏美术作品《向日葵》(凡·高)、钢琴曲《四小天鹅舞》等,也可以是略高于现在幼儿欣赏水平的幼儿作品等。让幼儿有大量欣赏的机会,扩大其欣赏面。其次,用对话法指导幼儿欣赏作品。以往长期的灌输法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美术、音乐、语言等作品的知识灌输给幼儿,缺乏自身感知和体验,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采用对话法,让幼儿与教师、作品三者之间互相作用、交流,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的关系。
(二)绘画创作阶段
此阶段是幼儿绘画技能练习和绘画表现相结合的阶段,是相辅相成的。按发现美到理解、感受美,到表现美的过程,也就是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组织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创作活动。
1、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构思。大班幼儿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经验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教师充分引导幼儿联想起已往的知识经验,指导他们确立创作形象,在脑子里构成一幅画,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例:画故事《龟兔赛跑》,教师先引导幼儿熟悉故事的内容情节,再让他们边欣赏故事,边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画。故事形象鲜明、情节有趣,兔子和乌龟又是幼儿日常物理学中感知过的。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展开思维活动,有的按照故事情节设想画面(如兔子睡觉、做梦、比赛场面等);有的着重按人物情绪设想(如兔子不高兴的表情等),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构思,使绘画内容和形象更为丰富。
2、绘画实践阶段。首先,不同能力的幼儿应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不断了解、观察幼儿,起充分的指导作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作画,成人不应强加绘画内容。例:画《活动人》,即请幼儿根据人的动作表演而作画,整个活动没有教师示范讲解,也没有统一的绘画技能要求,而是让幼儿在直接观察感受后进行创作活动,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绘画要求。其次,为幼儿提供大量绘画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和材料。工具的变化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
例:在故事画《龟兔赛跑》中,我提供各色挂历纸、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毛笔等,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进行作画,结果幼儿有的选择水彩画,有的选择蜡笔画,还有的是剪贴画、水粉蜡笔画等。画法不一,内容却很丰富,各有特色。 再次,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来看,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对幼儿主体性的积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采用手指画、脚印画、简笔画、写生画、意识画、印画等多种新颖教学手法,让幼儿更有兴趣地参与活动。例:在一次手指画教学中,我带幼儿到一块大沙地上用手指随意作画,幼儿不受画纸的限制,可以无拘无束地画,提高了大胆作画的能力。在活动中,幼儿还创造了许多以前未学过的新形象。在老师的“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画?怎样完成一幅很大的画”的启发下,幼儿就随手捡了枯树枝、石块、小棒等物品,几个人商商量量地画了,使幼儿的兴趣性明显增强,并培养了互相合作的精神。
(三)评价作品阶段
评价幼儿的作品,我主要从幼儿自评和互评两方面着手的:
1、幼儿自评。就是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教师要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和想法,只有当幼儿的讲述遇到困难时,教师才可以适当指导。例在《画音乐》的讲评中,有的幼儿用抽象的图案或冷暖色块、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一时难以表述,教师可引导他说:“你用的这种颜色是冷的还是暖的?感觉怎样?”“这些线条起伏真大,一会儿上一会下,好像谁在跳舞?”等,逐步让幼儿学会讲述自己的感受。
2、幼儿互评、欣赏。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欣赏别人的作品,了解别人作品的内容,并从中体验到美感,提高幼儿评价能力和审美意识。因为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所感受、理解,这是一个能动过程。例在简笔画《鸭子》中,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用学习一笔画的方法画了鸭子的动态,虽然幼儿画得不工整,但画的姿态不一,稚趣可爱。幼儿互相观看,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并讲讲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如幼儿说:“他画的鸭子在睡觉”“我最喜欢那只在跑的鸭子”“那只鸭子只有一条腿”等,有时幼儿的评价并不正确或表面化,教师可引导幼儿从画面的布置、颜色的搭配、形象的表现等方面来评价作品,这样既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又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
二、幼儿绘画教学注意事项
1、注意多方培养幼儿兴趣
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创造的主动性。经过对大多数幼儿的观察发现,幼儿自己画画时,没有任何格式的限制,也没有技法的约束,他们就是画自己所想,画自己所爱。对他们而言,画画没有目的,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语言的延伸。这是因为幼儿的天性是喜欢自由、不愿受约束和限制的,他们愿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愿去完成成人交给他们的任务,所以兴趣是绘画的源泉。
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呢?首先,教师应经常组织幼儿参观各个地方的环境,以优美的环境来熏陶幼儿,多带幼儿到自然环境中感受美的存在。其次,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绘画活动中去。
2、注意拓展幼儿的思路和创意
绘画前开展“画前谈画”活动。即让幼儿谈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幼儿之间通过相互的语言描述可以帮助彼此打开创作的思路和源泉。经常在美术课上,我布置完一个题目后,就会有幼儿趴在桌子上发呆。在我多次地询问下,他就会愁眉苦脸地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画,不知道画什么。”显然这个孩子把画画当成了一项难以完成的艰巨任务了。针对这个情况,我便在每次绘画前先让全班幼儿围绕某个命题展开自由讨论,让他们相互聊天,互谈各自的想法。随着讨论的进行,那些发愁的孩子慢慢有了笑容,最后竟眉飞色舞地与伙伴们一起谈论起来。自由讨论结束后,这个开始一筹莫展的孩子逐渐卸下了心理负担,变得轻松自如起来,最后竟然很从容很自信地将自己的作品一气呵成。由此可见,“画前谈画”的确是帮助儿童做好画前构思、拓展绘画创意的好方法。
3、注意放开手脚,让幼儿自己动手画
幼儿作画时,头脑中没有任何固定的形象,他们用自己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方式和审美眼光去记录、去表现、去表达一种现象或一个想法,因此,不管他们的作品是否完美,都应该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自己去画,而不能为他们规定某种“标准”,更不能捉刀带笔。一次,孩子们画大树时,一个小朋友的大树非常大,占满了整张纸,没有空间画其他的东西了,我便问用不用再给他一张纸,把树画小一点,可是,他却说:“老师,大树可高了,都长到天上,你看,我的大树多高啊!”可见,孩子的想法和对画面的理解与成人是完全不同的。这时,可以询问孩子的想法,给他一些提示或建议供他们参考和体会,如果孩子喜欢你的创意,他也许会接受,然后按照自己的方法和构思去进行再创作。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孩子所理解和喜欢的,才会让他有成就感。
总之,在儿童绘画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潜移默化的引导、激发和培养孩子们的多方面能力;同时,又要顺应孩子们个性发展的规律,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还他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从画中找到乐趣,从画中找到自我,从画中找到一种成功的体验,使他们的画画过程像小鸟飞翔一样轻松自在、充满愉悦、充满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