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美术教学评一致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评;一致性;问题;对策
正文
引言: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一门艺术课程,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问题。教学评一致性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强化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评价标准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然而,在实际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的不一致,使得评价结果失去了应有的参考价值;评价方法的单一性,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影响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效果。
一、小学美术教学评一致性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不一致
教学目标设定模糊,评价标准过于具体,导致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不匹配,教学目标过于宏观,评价标准过于微观,导致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之间缺乏统一性。教学目标重点放在技能培养上,评价标准却偏向审美评价,导致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关联性不强。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评价标准却更注重作品的技术性和规范性,造成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偏离。
(二)评价方法过于单一
多数评价方法只围绕作品的技术表现进行,忽略了学生对主题表达、想象力、创意等方面的发挥。缺乏针对性的个性化评价,只是简单地给予好坏评判,缺乏对学生不同发展水平和潜力的全面考量。评价过于主观,缺乏客观的标准和依据,容易受到个人喜好和偏见的影响。缺乏对学生创作过程的关注和评价,只关注最终作品的呈现,忽略了学生在探索、实验和反思中的成长和收获。缺乏对学生艺术思维和审美能力的评价,过于偏重作品本身的外在表现,忽略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思考和感悟。
(三)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教师在教学中未能明确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内容和学习重点不明确,学生学习方向不清晰。在教学中未能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未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导致教学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学中未能有效管理课堂秩序,导致课堂纪律不佳,学生学习效果受到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未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二、小学美术教学评一致性中存在问题的及未来发展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美术教学评一致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师评价标准不明确、评分方式不统一、评价标准主观性较强等。明确教学目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标准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和技能。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分方式,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丰富评价方法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评一致性,教师需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除了传统的笔试和作品评价外,还可以采用观察评价、口头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方式。这些评价方式可以相互补充,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观察学生的绘画、设计、创作等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分享创作思路和经验,同时让其他同学和教师提供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成长记录袋,收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作品、草图、反思等资料。通过定期回顾和分析这些资料,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成长。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完成一个综合性的美术项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如合作、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方案,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化的创作风格。现代教育技术为美术教学评价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和交流,提高评价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教师应定期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反馈可以是正面的鼓励,也可以是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评一致性对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序进行。教学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具体性和可实现性,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有效评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如观察、提问、作品展示等。这些评价方法应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这样可以确保教学评一致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建立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关注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等方面,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应加强教学研究与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这有助于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充足的美术器材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提供有力支持。
结束语:在小学美术教学评一致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问题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不一致、评价方法过于单一、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等。综上所述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丰富评价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等,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评一致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在今后的美术教学实践中,能够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更全面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敏.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教育学文摘,2020(20):29-30.
[2]崔超群.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工,2021(2):45-46.
[3]王芳.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美术教学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207-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