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摭谈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低年级 识字教学
正文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学习审美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历来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2022版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策略
1、贴近实际,让识字生活化。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小学生识字,并不是从小学开始的,调查研究表明,六岁以前的儿童,就已经知道一千多个与汉字相应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其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提高识字效率。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在每次学生字之前,我就问学生:“今天,有没有哪个同学新认识了生字,想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喜悦呢?”看到那一双双高高举起的小手,心里也觉得特高兴。比如:在教学“关”这个生字时,我问学生:“你们谁见过这个字,在哪见过?”一个学生非常自豪地说他早说认识这个字了,在他爸爸办公楼门前的木牌上看到这个字,他还非常正确地一连组了好几个词呢。
这时,我就适时对学生说:“其实生活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做个细心的孩子,每个生字宝宝都愿意跟你做朋友。”这也大激发了他们对识字的兴趣。
2、轻松愉快,情趣化地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的新颖,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就是通过具体事物、物体强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认识并理解汉字。汉字是表意的文字,汉字中又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儿童对这些都会很感兴趣。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如教“看”,用手遮目成“看”,竹毛制成“笔”,出示毛笔实物让学生观察。学习一些会意字,可画一画图画,如“休、伐、林”等。 如在教“上、中、下”三个表示方位的汉字时就采取此法,先选三个学生站在上、中、下三个位置,手举汉字,以表字意,然后让学生变换位置,交换汉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上、中、下的位置是相对的,“上、下”这对反义词也就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了。
比较教学法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存在着许多形近字,这是学生识字的一大障碍,稍不留神就会混淆不清。如教学“渴”和“喝”时,我先要求学生比较两字的不同。“渴”和“喝”的偏旁不一样,因为口渴了要喝水所以 “渴”有三点水,而“喝”喝水要用口,所以有个口字旁。
游戏教学法 在教学中用得最多的就是找朋友这样的游戏了。如在教学形声字时,把偏旁和独体字写成许多卡片分给同学。请一个学生先举着手里的偏旁站到讲台上。如教学“打”等字时,手持“扌”的同学站上来,问“谁来和我做朋友?”下面拿着“丁”等的同学就上台说“我和‘扌‘在一起,组成打,打抱不平的打……”
图像教学法 运用生动的画面,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如教学“采”字,出示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地采摘着树上的果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汉字作为音形义的结合体,有一定的规律,教师要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
3、主动探索,创造性识字。
多年来,识字教学大都采用往一的齐步走的方法进行教学,很少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就经常引导学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你还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吗”,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潜在的创造能量。实践证明,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学生会有多种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等,诸如此类的方法,教师就经常引导,让学生行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4、解除束缚,开放性地识字。
一提到识字,我们总是习惯地想到课本、课堂、学校,这些当然是委重要的,但是社会发展了,人们生活的环境不同了,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汉字 到处都有,随处可见。因此,我们要改变思维方式,拓宽途径,走开放识字之路。
利用校园文化识字。进入校园,扑面面来的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课程表、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书包里的书本......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教师就当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久天长,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反熟悉与识字认字 结合起来。
利用电视媒体识字。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联播、动画片、儿童故事片等,学生都能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不懂的向家长。如此一来,通过眼看、耳听、口问,不知不觉中,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
利用商业资源识字。当今学生每天都要面临铺天盖地的广告、商标、招牌,可要求学生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活动的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店名叫什么,柜台上的商名叫什么,达到认读的目的。一次也许记不了,但次数多了,与那些字见面的频率也高了,当然认识的也就多了。
利用电脑功能识字。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电脑也越来越多,既可熟记字音,又可巩固字形,还会积累字词。学生通过电脑打字,无形之中会通过比较熟悉,牢记许多字词。
利用字典识字。字典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也是小学语文字词教学中最权威的工具书。虽然课标明确规定“查字典不在列入考试的内容。”俚是我依然要求每个学必须自备一部字典,而且强调课前准备必须将字典和语文书,课堂笔记本整齐地置于桌面上。课前我有个习惯:仔细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否到位。在课堂上,课后作业等经常创造 机会,布置小任务,让学生多动手翻字典,从中有更多机会认识较多的字。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
汉字作为音形义的结合体,有一定的规律,教师要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如:充分利用像形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掌握这类汉字。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运用记忆规律帮助学习生字。
2.要尊重学生,倡导自主识字
人各有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经验,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选择方法,自己观察、分析思考、掌握规律,有的孩子愿意小组交流识字,有的孩子愿意随文识字,有的孩子愿意借助拼音识字,只要能记住它,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就可以了,在识字要求上不要千篇一律、一刀切。要承认个体差异,要敢于放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心有余力的学生多识字,做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
3.要遵循多认少写的原则。认真研读新课标,把握识字标准,多认少写,不要加大学生的负担。
三、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建议
学校在识字中可以利用资源比较少,教师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做一些学卡,而新教材内容多识字量又大,实验教师又经常在一起研究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任务非常重,老师也感觉每天都忙忙碌碌。所以建议以后能根据农村教学实际、经济状况发放一些教具、字卡等,使识字教学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老师也可以用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比较消极、被动,更别说是低年级学生了。如果让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除了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使“苦学”变成了“乐学”。充分调动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不断的“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