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认证系统的用户参与度与用户体验关联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智慧校园,认证系统,用户参与度,用户体验
正文
课题或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基于智慧校园信息平台应用的研究及优化策略
项目编号:GJQTZX202329
立项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校园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化亟待推进的重要任务。智慧校园信息平台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学校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作为智慧校园信息平台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保障网络安全、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智慧校园信息平台建设中的关键一环。然而,如何提高用户在智慧校园认证系统中的参与度,提升用户体验,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用户参与度与用户体验的关联,为智慧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及有效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推进校园数字化转型,提升学校运行的智能化水平,为学校数字化转型提供基于实证的改进建议,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校园相结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通过构建智能化的校园信息平台,智慧校园为学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教育教学环境。智慧校园通过整合校园内的各个信息系统和设备,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转型。
2.2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是智慧校园信息平台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该系统为师生提供方便、安全的身份验证技术,能够实现仅通过一次登录,便可访问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借阅系统等多个应用程序,相较于各个独立系统繁琐的登录流程和授权过程,这种整合方案可以简化师生的使用流程,提高效率,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智慧校园能够更好地实现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为师生提供一体化的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进一步推动了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发展,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校园服务体验,提升了用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2.3 用户参与度
智慧校园认证系统的用户参与度是指用户在智慧校园信息平台的活跃程度,包括登录次数、操作时长等方面。用户参与度的提升对于推动智慧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现代化校园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智慧校园信息平台的用户参与度直接影响其服务效果和实际运营效果。用户参与度的提高意味着用户更加积极地利用平台提供的功能和服务,不仅推动校园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进程,也为整体智慧校园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用户的参与反馈和需求反馈对于信息平台的改进和优化至关重要。通过积极参与并提供反馈意见,用户可以使学校和相关管理部门及时了解用户需求和问题,从而进行系统功能升级、用户界面优化等改进措施,提高信息平台的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2.4 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智慧校园认证系统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满意度、便捷性、高效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智慧校园信息平台的用户体验是衡量平台使用者对系统界面、功能操作和服务体验的满意程度,是评价信息平台质量和用户参与度的重要指标。优秀的用户体验是智慧校园信息平台成功的关键之一。一个用户友好、直观、便捷的界面设计能够提高用户对平台的易用性和操作体验,进而促使用户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平台提供的功能应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能够简化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在校园活动中的操作流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收集用户在智慧校园认证系统中的使用情况,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来分析用户参与度与用户体验之间的相关性。
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最初在统计学领域被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后来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它是一种用于度量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线性相关性强度的统计指标。其取值范围介于-1到1之间,其中-1表示完全的负相关,1表示完全的正相关,0表示无线性相关。通过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r = Σ[(X - X̄)(Y - Ȳ)] / [sqrt(Σ(X - X̄)²) * sqrt(Σ(Y - Ȳ)²)]
其中,X 和 Y 分别表示两个变量的观测值,而 X̄ 和 Ȳ 分别表示它们的均值。通过计算样本数据中的相关系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介于 -1 到 1 之间的值,从而判断两个变量的线性关系强弱。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应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来探究用户参与度和用户体验在智慧校园认证系统中的关系。通过收集用户的使用情况和反馈意见,我们将获得相应的数据,并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这些数据,以确定用户参与度与用户体验之间的相关性。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用户对系统的参与度和体验之间的联系,并为改进智慧校园认证系统的设计和功能提供有力的指导。
4 结果与分析
4.1 数据收集和准备
本次研究过程为研究者以个人研究目的利用问卷星向学校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哲学与法学学院、体育学院部分师生发放共包含9个题目的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97份。
定义变量:首先确定想要分析的变量。用户参与度和用户体验作为两个变量。
以下是给定的问卷相关问题和变量的关联:
用户参与度:
题目2:您在智慧校园信息平台上花费的时间(使用频率)
题目5:您在智慧校园信息平台上使用的主要功能
用户体验:
题目3:您对智慧校园信息平台的满意度评价
题目4:您对智慧校园信息平台的操作容易性评价
题目6:智慧校园信息平台对您的学习或工作的影响程度评价
题目8:您是否愿意推荐智慧校园信息平台给其他人
根据以上变量,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来分析用户参与度(自变量)和用户体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计算以下相关系数:
用户参与度(题目2题目5)与用户体验(题目3题目4题目6题目8)之间的相关系数。
这两个变量关系不大的题目1、7、9暂且忽略,问卷答案用于研究课题其他方面。
题目1:您是一名学生还是一名教师?
题目7:您认为智慧校园信息平台的改进方向是什么?
题目9:您对智慧校园信息平台未来发展的期望是?
4.2 用户参与度与用户体验的关联分析
利用SPSSAU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将设定的参数用户参与度(2项)与用户体验(4项)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去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
通过具体分析可知:
题目2和题目3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435,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题目2和题目3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题目2和题目4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355,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题目2和题目4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题目2和题目6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09,并且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题目2和题目6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题目2和题目8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066,接近于0,并且p值为0.517>0.05,因而说明题目2和题目8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
题目5和题目3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345,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题目5和题目3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题目5和题目4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79,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题目5和题目4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题目5和题目6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003,接近于0,并且p值为0.974>0.05,因而说明题目5和题目6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
题目5和题目8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088,接近于0,并且p值为0.385>0.05,因而说明题目5和题目8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
补充说明题目8的问卷结果如下图,可以看出如果用户使用系统的话,满意度是正向的。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智慧校园认证系统中用户参与度与用户体验的关联研究,得出用户参与度与用户体验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智慧校园认证系统中用户参与度与用户体验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使用频率较高的用户通常更满意智慧校园认证系统。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首先,优化认证流程。通过引入多因素认证,如一次性密码、指纹识别或面部识别等,可以提高认证系统的安全性。同时,简化流程步骤,减少不必要的步骤和信息填写,以节约用户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提升系统安全性。采用加密技术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认证数据,并定期检查和更新系统的安全漏洞。监测和预防潜在的网络攻击,保障用户的安全。
此外,完善用户反馈机制。提供自助服务功能,允许用户自行重置密码、更新个人信息等,减少用户对支持团队的依赖。同时,提供在线帮助文档和常见问题解答等资源,帮助用户解决常见问题。
总结起来,通过优化认证流程、提升系统安全性和完善用户反馈机制,可以进一步提高智慧校园认证系统的用户体验。这些改进措施有助于增强用户满意度和系统可信度,为智慧校园认证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和验证这些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实施和改进。
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下,智慧校园认证系统的优化与改进至关重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丰富,更加需要改善用户体验,提升系统性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通过不断改进系统设计、增强安全性和完善用户反馈机制,我们可以为智慧校园信息平台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华,王静.智慧校园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2):48-50.
[2] 李丹,陈磊.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6,36(3):73-77.
[3] 张莉,王波.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29):5721-5724.
[4] 陈燕,刘永芳.基于用户参与度的在线服务满意度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6):85-90.
[5] The SPSSAU project (2024). SPSSAU. (Version 24.0) [Online Application Softwar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pssau.com.
[6] Hauke J, Kossowski T. Comparison of Values of Pearson's and Spearma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n the Same Sets of Data[J]. Quaestiones Geographicae, 2011, 30(2):87-93.
[7] Arndt S, Turvey C, Andreasen N C. Correlating and predicting psychiatric symptom ratings: Spearmans r versus Kendalls tau correlation[J].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1999, 33(2):97-104.
[8] 张厚粲, 徐建平.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