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摘要
关键词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正文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不仅承载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更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还能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科特点,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
(一)教学内容陈旧,忽视核心素养
当前,部分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知识体系上,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1]。这些陈旧的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记忆,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实践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实践。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历史问题的有效探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学生参与度低,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问题,部分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缺乏参与度和学习动力。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缺乏对历史内涵的深入理解。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和引导,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投入。这种缺乏参与度和学习动力的状态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教师理解有限,指导能力较弱
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有限,缺乏相关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他们会将核心素养培养简单地等同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常常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理解,无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这种缺乏理解和指导能力的状态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2]。他们应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中,教师应明确列出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和达成标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为例,初中历史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的核心。其中,在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成立的时间、地点和标志性事件,更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历史价值观。
(二)整合教学资源,融入核心素养培养要素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师应整合教学资源,将核心素养培养要素融入教学内容中。他们可以通过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元素,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历史剧表演、历史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培养核心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博物馆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例如,在“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课中,教师可以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如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展示新中国工业化的历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过程。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讨论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开展辩论赛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投入和学习状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进一步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授“土地改革”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土地改革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是什么?”、“土地改革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土地改革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
(四)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3]。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气息,增强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研究项目、制作历史主题的手抄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活动。如,可以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在线博物馆资源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联合国大会的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就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进行讨论和表决。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五)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核心素养培养能力
为了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能力,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应涵盖核心素养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等方面,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教学交流活动等,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可以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能力,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的专题培训。在培训中,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讲解核心素养的理念和内涵,分享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观看相关教学视频或教学案例,让教师更加直观地了解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相互学习和借鉴。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教师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的培养策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倩.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4, (16): 30-32.
[2]俞晖. 立足核心素养 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J]. 天津教育, 2024, (14): 107-109.
[3]顾家歆.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对策探析[N]. 科学导报, 2023-06-09 (B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