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正文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都是基础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培养、训练学生整体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时期,教师要创新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创作,并从中训练学生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创造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
(一)教学过程枯燥又乏味
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作文教学都是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虽然教师普遍在作文教学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目前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相对枯燥又乏味,造成学生没能专注于写作课活动。很多小学生在语言组织表达、情感输出、发散思维等上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教师要多培养、发展小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能力。对此,教师就要给予作文教学问题应有的重视,引导学生专注于作文学习之中去,让其真正理解创新这一概念,避免学生误以为反复多次用一个素材就是缺乏创新。实际上,在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提炼一个素材,就属于写作创新。在学生创作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注意在遣词造句、结构构思方面保持新意,更要引导学生写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并让其认识到自己创作的东西在他人看来便是“与众不同”。
(二)教学环境不是很理想
在培养学生整体创新思维能力中,部分教师普遍难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很理想的教学环境。鉴于小学生普遍思维、阅历、知识储备十分有限,再加上教师又经常批评学生反复多次使用一个素材来写不一样的作文等于是欠缺创新精神,势必就会让小学生在没有可写内容的时候,自主编造情节,以至于学生的作文内容存在诸多问题,甚至还会让学生形成“写真情实感等于是错误的”观念。同时,还有的小学生在自主创作中,还会过多地进行模仿,并无主动思考,造成过于依赖范文,进而不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作文素养、能力。
(三)教学方法不得当
在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时间影响下,很多教师仍旧习惯于硬性灌输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技巧,造成学生难以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很多教师还会直接让学生完成写作的任务,并明确要求学生创新,最后再提供给学生最终的评价。比如,“不行,无新意重写”“好,存在新意”等。对于学生为什么没创新、如何去创新,很多小学教师并不会提供引导、帮助。同时,在小学生在写作中还暴露出情感匮乏方面的问题,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仅仅注重对作文形式的创新,却很少在作文中描绘自身的真情实感,也极少拓展自身作文思维能力等,造成学生的作文存在一定的问题,致使学生也更加无从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丰富写作题材
为了培养学生较强的创造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题材,以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提供给学生叙事抒情方面的鼎力支持。对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注意留意并认真观察平时在学习、生活之中遇到的趣味性又或十分感人等的事情。然后,教师还要定期组织学生及时分享一下近期自己观察、发现的人或事物,以便全体学生均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题材。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大纲、写作课的基本要求,在讲解完某些课文以后,为学生布置有关课后写作的任务,并且在学生一致提交上来以后,及时为学生打分,再从中优选出经典作文,然后在教室里点评、张贴。
比如,在学习完《爬天都峰》以后,教师为了有效培养学生不惧艰难困苦困难、勇于奋发向上的优良品质,就可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爬山”这一主题,自主收集有关题材资料,来创作一篇短小作文。如此这样,教师就可很好地培养、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进而发展、提升学生的整体创新思维能力。
(二)引导发挥联想
我国的小学生普遍天真又活泼,且极具想象力。教师就要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并投入到创作中去,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创新思维、想象能力。鉴于感性材料属于想象的基础,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认真关注感性材料,并以此来促进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蒲公英,并结合打比方的方式让学生发挥自身联想能力。同时,教师还可面对小学生这样设问:同学们,有谁知道蒲公英到底要往哪儿飞吗?这时,教师就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朵蒲公英,并轻轻地吹一下,让其往窗户的方向飞去。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快就得出各式各样的答案:部分学生回答道:“蒲公英会飞往四面八方”,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回答道:“蒲公英会飞往世界各地去播撒自己的种子,并且还会在各个角度进一步落地生根”等。这样一来,很快就促使学生展开了想象,进而还能提升后续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效率。
(三)引进多元教学形式
首先,引导学生从多视角创作,进而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至关重要。在组织学生从多视角创作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作文题目、材料,并促使学生围绕一个题目来发散自身思维进行创作。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多视角立意。也就是引导学生从多视角认真审视一样的题材,并明确不一样的核心,从而写出立意不一样的作文。再次,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来选材,并让学生围绕一样的核心或者命题,从多个视角来精心挑选对应的题材,以便发展学生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整体聚合思维能力。在自主创作中,学生除了能够写国家、城市、家乡、社会、农村发生的变化以外,还能够写道路、家中房子出现的变化等。最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结合不一样的形式来创作、构思。在具体的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依托一样的内容来灵活运用不一样的语言组织表达形式,以便学生可以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文来。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后因后果、先果后因、先分后总、先总后分、倒叙、插叙、顺叙等之类的形式,来构思自己的作文结构顺序。
(四)组织实践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组织作文实践教学活动。在学生创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创作内容,来促使学生在正式开始写作之前,就体验或了解作文内容,进而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助力学生明确写作内容。在组织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根据写作范围、内容要求,预先引导学生自主收集、观察有关材料等。比如,教师可在课后时间,引领学生和自己一起用相机拍一下校园景色,让学生也当上小摄影师,感受拍摄的快乐,进而调动学生创造思维。然后,在引导学生创作摄影系列作文时,还要让其在写作练习中融入真情实感。其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体现生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结合演示仿真、情境创设等之类的方法来为学生生动地展示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画面,以便学生置身于其中认真观察,并燃起学生的创作热情。最后,教师还要在课后进一步向生活拓展延伸。鉴于课堂时间十分有限,学生又需要逐步深入创作,并且还会遇到新的学习问题,因此,教师就要在作文教学中,联系上学生熟悉的课后生活,并往学生熟悉的课后生活进一步拓展延伸,进而训练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创新教学评价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注意创新作文教学评价方法。在实际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融合教师点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方式。也就是在学生完成各自的写作任务以后,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及时基于小组单位,来引导两个小组的学生成员先自评,再一起相互交换各自的作文,并进行互评,然后,再让学生上交到教师统一总体评价。如此这样,就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使学生在及时认清自身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同学好的写作手法或者经典例子,进而也可减轻教师教学压力,让教师认真点评学生作文中的优点缺点,并为后续的作文教学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设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针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实情出发,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改善对策,以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让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尽快实现全面发展目标,进而提升小学语文作文课的整体质量、效率。
参考文献
[1]杨丽明.让互动思维成就创新力量——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23,(34):79-81.
[2]惠海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小学生(上旬刊),2023,(06):121-123.
[3]刘凤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10):11-12.
[4]田庆云,曹广霞.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1,(24):193-194.
[5]丁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4):20-21.
[6]李夫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7):109-110.
[7]陈玉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24.
[8]裴宏光.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家长,2020,(09):12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