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思政课堂教学情境运用——以必修1为例

期刊: 时代教育论坛 DOI: PDF下载

周继专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东张中学 福建省福州市350305

摘要

本文以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研究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思政课堂教学情境运用。从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情境之中、在情境教学中为学生留出思考空间、设计针对性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三个方面,为教师创设课堂情境列举策略。期望本文能够为广大思政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立德树人;高中教育;思想政治;教学情境。

正文

引言: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感知与应用的教学方法。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引领下,高中思政教师应当重视对这一教学法的应用,以形象的教学情境,降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一、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情绪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情感对其认知活动具有三种功能,即动力功能、强化功能、调节功能。动力功能指的是积极的情感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有削弱、抑制作用。这为情境教学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情境教学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借助图画、视频、材料、语言、活动等不同的信息载体,为学生构建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督促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设计特定的情境并指导学生深入体会情境,是实现建构式学习的主要途径。中学生的道德情感正处于由形象性道德情感逐步发展为伦理性道德情感的过渡阶段,其道德情感的产生与发展,尚无法摆脱具体情境的作用。因此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号召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应积极依托情境教学手段,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正向发展,达到教育目标。

 

二、高中思政课堂运用情境教学的意义

(一)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立德树人”的提出,为高中政治教师落实德育教育指明了方向。近年来,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不断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为教师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提供了支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的教育理念便是其中之一。这一教育理念认为,不论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还是在德育教育中,教师都应坚持将学生视作课堂的主体,利用合适手段,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督促其主动学习,而非像传统课堂中那样,将自己视作课堂的主导,以近乎说教的语言,将各种道德观念空洞地输送给学生。而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政治教学,可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如,教师可利用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政治知识,与情境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将各种思政知识与德育理念真正深化至学生的心中,达到教育目的。

(二)能够实现思政教学三维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教师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当达到的三个维度,与“立德树人”的实现有着较为紧密的关联。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教学内容上,涉及面通常较广,与各学科的知识都有一定的关联,很多知识点,尤其是蕴藏着深刻的德育内涵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与理论性,对于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生而言,无疑有着较高的学习难度,阻碍了教师对三维目标的实现。在此种情况下,教师更应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围绕教学内容,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学习主体身份,主动地体验情境、感知情境,了解与思想政治有关的问题与话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得出结论,进而更为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知识,满足“三维目标”要求。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显然,上述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学习体验更为丰富、真实,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因此教师应不吝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在思想、政治、法律等诸多方面的觉悟,回应立德树人要求。

 

三、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思政课堂教学情境运用策略

(一)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情境之中

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其目的主要是推动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重视保证每一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发挥自身作为课堂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强化学生学习效果[1]。由于思想政治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积极的讨论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知识内容展开交流、讨论的方式,保证学生在课堂情境中的参与度,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教学《伟大的改革开放》这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可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与改革开放相关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改革开放的内容以及意义产生直观的感知;接着,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丰富的照片资料,以表现学生家乡在改革开放后发生的积极变化为主,构建出具有真实性特点的课堂情境。在学生受到这些图片内容的震撼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这一情境展开体会:改革开放为家乡带来了哪些巨变?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积极意义?假如你是照片中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展开讨论;最后,在教学完毕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后,教师可以邀请几名学生,结合课堂展示的多媒体资料以及自己的生活,谈谈改革开放的意义,强化学生对课堂的参与,保证其学习效果。

总之,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的思考能够始终跟随教师的引导而发展,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在情境教学中为学生留出思考空间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重视对启发式教学法的采用,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行查阅资料、对问题展开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探究空间,也是高中政治情境教学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为实现这一点,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不能带有过于强烈的偏向性,应尽可能地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对于一些具有深度的问题,应将自主性全面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答案,避免对学生的课堂思维带来局限。

以教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课为例。教师可先在课堂上抛砖引玉地为学生展现一些与中国梦相关的图片、影像资料,带入学生到真实的情境之中,再让学生就“我心目中的中国梦”展开讨论,举手发言。为保证学生发言内容的详实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翻看书本以及教辅、运用互联网等方式查找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形成对“中国梦”更深入的理解。由于“我心中的中国梦”是一个颇具开放性的题目,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同,在发言上也会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对于学生不同的观点,教师应避免给出具有偏向性的总结,应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不断补充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对他人的观点展开辩驳,以此让学生的大脑高速运转,让学生的学习兴致更加盎然,让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更加牢固。

总之,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为学生的思索预留充足的空间,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助力学生对知识内容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

(五)设计针对性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探究知识的深度,往往取决于教师设计的问题的难度。因此,在进行高中政治课堂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针对一些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索。

例如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课的教学,在本节课中,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过程、《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实现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的过程、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都属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2]。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展现如下的资料:列宁在《欧仁.鲍狄埃(为纪念他逝世25周年而作)》文章中热切地写道:“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在学生受到列宁语句的感染后,教师在课堂中播放《国际歌》音频,以及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展开思索,感受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感受无产阶级的共同理想。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段资料传达的内涵展开思索,学生能够深刻地感知到,《国际歌》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歌,鼓舞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为彻底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世界而斗争,进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更为深刻的见解,实现了对课堂重难点的突破。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通过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情境,帮助学生突破课堂重难点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政课堂中,教师针对教材知识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体会教学情境,对知识内容展开深入思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事半功倍地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对重难点的突破,推动学生进一步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善华.高中政治教学中情境教学的途径分析[J].求知导刊,2021(32):71-72.

[2]罗琴.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探究[J].启迪与智慧(),2021(08):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