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张依婷

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 江苏 苏州 2153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引言

近几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在此背景之下,人们更加关注民族未来,对于小学教育问题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教育部门提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基本理念,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等重要方面,通过对于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小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其他各方面能力。有关人士针对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高效课堂构建进行研究及分析,同时提出相关策略。

1小学科学课堂现状以及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科学实践教学高效课堂重要意义

1.1小学科学课堂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让学生掌握大量科学知识,同时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对于未来成长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科学实践教学本身特点,多数科学知识具有一定枯燥性,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且自制能力较差,因此现阶段部分小学科学课堂并没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缺乏兴趣,也不能够以积极主动心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与此同时,还发现部分教师在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过程中流于形式,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引入新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现象发生,对于学生下一阶段学习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并未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拓展,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掌握课本内容,无法实现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不断提升。

    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经历多年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如果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小学校有关领导人员应当高度重视,要认真分析研究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鼓励教学工作者以学生能够接受方式向学生传授较为枯燥的科学知识,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通过引起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兴趣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1.2核心素养下科学高效课堂构建重要意义

从实际情况来看,为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应当以合理的方式导入教学主题,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以机械式的方式完成教学工作,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仅掌握了课本知识,不能够实现思维层次的不断提高。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之下,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以引导者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同时以启发性的方式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在学生进行探索与研究之后,由教师对于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发表学习感想,在其他学生面前分享自身的学习经验。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之下,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有利于让学生保持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对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满足,让学生能够以主动的心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最终实现科学实践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让各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有所收获。

在小学科学实践课堂构建过程中,相关教学工作者积极响应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理念,通过构建高效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轻松愉快,同时也能够对于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紧密衔接,让学生在单位时间之内能够接受到更多知识,既让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最终实现课堂效率不断提升。

2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科学实践高效课堂基本策略

2.1改进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兴趣

   小学生普遍对于未知事物会产生强烈好奇心理,同时他们乐于探索周边的世界。在进行小学科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改进自身教学方法,要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感情,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小学科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早已不是向学生传授课本中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将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转化为对于科学实践的好奇心。教师也应当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有关科学知识,同时认真观察各类科学现象,鼓励学生投入一定的时间以及精力进行科学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快乐。例如:跟学习有关植物共同特点的内容时,为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家中植物,通过记录家中植物生长情况的方式,对于植物的特性进行进一步了解。家中常见植物包括仙人掌、向日葵、芦荟等等,在对众多植物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发现所有植物都会有某些共同特征,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也会对于植物的结构以及生存环境进行思考。在学生进行充分思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植物的共同特性进行进一步分析,鼓励学生开展相关实验同时确立自主研究课题。对于学生的研究成果,教师要认真关注,尽量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以及研究成果,以便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情感,通过相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也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通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2开展多样化课堂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进行小学科学实践教学,能够引起小学生对于各种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感叹科学世界无比神奇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当以多样化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动手实践深入了解科学理论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沉与浮》这节课过程中,为以生动形象方式完成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在讲台上设置水槽,将木块以及石块分别放入水槽之中。在放置完毕之后,邀请一名学生走向讲台像槽内注入清水,同时观察木块以及石块的沉浮情况。学生们会发现木块会浮于水面之上,石块则会沉入水底,通过举行该实践活动,能够引发学生们的探索欲望,学生们会对木块上浮以及石块下沉的具体原因进行积极探索。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给各个小组分发实验用具,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对于物体上浮以及下沉的原因进行分析。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对一些问题提出质疑,此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鼓励,对于能够提出合理质疑的学生要给予一定形式奖励,以便在班级范围内能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除此之外,在开展多样化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秉承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要考虑到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点。对于解决问题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应当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温暖以及关怀。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让其在搜索过程中进行创新,最终实现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值得广大教师注意的是,在引入多样化课堂活动过程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不足之处。教师应当采取相应措施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不断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以实现在科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预留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表达自身想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教师也应当鼓励与尊重的态度对于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在科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特点,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在调动学生学习潜能的同时,也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在培养核心素养过程中,教师应当营造高效率的课堂,并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指导。结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教师应当通过开展一系列课堂活动的方式,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明白更多科学道理的同时,也能够不断树立学习自信心,通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之下,我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一定会迈上一个崭新台阶,为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贡献重要力量。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