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吴越洋

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 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一些先进、新型的教学方式被应用在了各学科教学当中,其中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阶段逐渐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进步,也是优化传统教育中不足的一次新挑战。对于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来说,应用游戏化教学是能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需要教师实现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与现代教育的结合,才能推进小学科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小学科学学科作为一门以研究科学现象为主的学科,必须要不断体现其学科的趣味性,才能带领学生走进科学世界的大门,更好的理解世界万物,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科学学习水平的快速发展。文章以两个部分展开探讨,分别分析了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小学科学教育中应用游戏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1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意义

1.1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比较稚嫩,大脑发育不成熟,由于年龄较小,所以小学生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对绝大多数的事情没有专注性和持久性,可能会在学习时降低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然而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方式之所以能够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其根本原因在于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对小学生来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在科学课堂教育中合理的去应用游戏化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挖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另外一方面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乐于参与的活动中,让教学工作变得更为有效。在传统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以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只能坐在讲台下听讲和记录,缺少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游戏化教学能避免传统时期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始终保持思维的活跃度,是真正的寓教于乐教育模式。

1.2激发小学生学习中的思维水平

  科学学科是具有一定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小学生在刚刚接触到这门学科时会觉得很困难,甚至在课堂上会听不懂教师的讲解,最终放弃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甚至在科学学科课堂上做一些无关的事情。久而久之,学生不愿意主动发挥思维能力,导致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不高。但是在游戏化教学模式融入之后,能够实现抽象科学知识与游戏的结合,让科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生动、通俗易懂,学生在学习起来也不会感到太吃力,还能形成更深度的理解。另外,应用游戏教学法能让科学课堂教学变得更为多样化,促进学生的自动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对小学生进行了思维的培养,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水平。

1.3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能够避免小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于某些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对于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都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还有可能涉及到一些物理学科或者化学学科的内容,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各类知识的整合。需要指出的是,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极为有限,对于一些固定的事物往往缺乏兴趣,但是本身却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游戏教学法的合理使用,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也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2.1应用游戏化教学构建愉快的学习气氛

 在小学科学教育当中,教师在应用游戏教学法之后可以为学生充分营造一个相对快乐、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遵循以人为本原则,针对性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状态,避免在应用游戏化教学法教学时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压抑,并选择多样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总的来说,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学生在参与游戏时也更加的投入,达到理想的游戏化教学效果。另外,教师需要在游戏化教学法中充分意识到语言才是传递知识的核心工具,在开展游戏化教学中不能忽视语言的教育作用,用幽默的语音语调与学生交流,拉进师生间距离,缓解学生在面对教师时产生的紧张情绪,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2.2应用游戏活动促进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游戏化教学法应用到小学科学教育之后,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教育主体。并在游戏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保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特别是针对一些性格腼腆、内向,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关注他们的游戏参与情况。另外,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游戏流程也要适当的简化,教师要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符合学生认知,才能保证学生能充分理解科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个与“一天食物”相关的游戏,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一个“你说我猜”的小游戏,这个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不高,还能让学生充分活动肢体。其中,教师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两两一组,准备笔和本子,一名学生负责用肢体表现出食物的名字,另一名学生则是猜食物的名称,复杂肢体表现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不能直接告诉食物名字,但是可以应用一些关键字或者关键词去提醒。如此不仅能进一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思考能力等,深度挖掘学生的潜力。

2.3应用实验游戏化教学

  科学学科本就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小学阶段的科学学科教学也不可避免的会进行一些小实验的学习,同时在实验的加持下,也能对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有着重要帮助。为此,教师要不断尝试,把游戏化教学应用到科学实验教学当中,避免过往教师仅是单一讲解,只顾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教师需要意识到的是,实验教学活动是比较繁琐的,在操作上也有一定的复杂性。通过结合科学实验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应用游戏化教学法能进一步提升科学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科学学科的乐趣,发现世界的奥妙,从此爱上科学知识。例如,在与“溶解”相关的实验游戏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一个小实验,在水中放入高锰酸钾,随后搅拌,让学生观察高锰酸钾这一化学物质刚刚进入到水中、溶解后、搅拌后三种状态下的颜色变化过程,并让学生记录下来。随后,教师组织学生演示实验,在演示之后,把通过操作、观察到的三种现象描述出来,描述最贴切的学生则赢得实验比赛。随后,教师要给予所有参与游戏的学生一定的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物质奖励方面教师可以奖励学生橡皮、铅笔、笔记本等;精神奖励可以当众表扬学生,或者为学生颁发一个“实验小明星”的称号。总之,通过这种科学实验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还能调动学生的手脑结合学习能力,让科学教育开展更加顺利、有效。

2.4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游戏

  在新课程改革推行的大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同时新课程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多要求,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要采取有效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体系,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正因如此,在应用游戏化教学法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明确,在这一基础之上合理设计游戏内容。例如在学习到与“植物”相关的科学知识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进行分析,明确这一知识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随后讲解植物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中定期参观植物,例如小草、花朵、树木生长的样子,观察树木枝干的特征,每次去观察都可以让学生拿着不同颜色的水彩笔画出来植物的生长状态,隔一段时间后通过对比画,了解植物的各阶段的生长状态。又如,在学习与“磁铁”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把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为学生准备好铁片、磁铁、纸片,发放给不同小组,紧接着让小组内学生分别移动铁片、纸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磁铁的特殊性质,以及会与哪些物品产生吸引反应。最后,教师顺势开展后续教学,为学生深入讲解与磁铁相关的知识内容。在小学生实践操作下,能对磁铁的原理有一个明确了解,在教师的后续讲解下,学生的理解也会更为透彻。

结语

  综上,教师要想提升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就要对课程进行科学设计,不断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总之,教师需要意识到游戏化教学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感受学习的快乐和知识的奇妙,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进而实现科学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