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治理视角下山东城市治理中公众参与路径与对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城市治理 路径 对策
正文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CPYJ27),项目名称:多元治理视角下山东城市治理中公共参与路径与对策研究
提升城市治理的效率是城市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而城市治理的质量也是目前城市治理中非常关注的问题。这都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加入,尤其是公众参与。城市治理体系的完善,离不开公众自觉有序的参与。当前,不少城市在城市治理的过程中都注重公众参与,对加强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尝试,但是从公众参与的成本及效果看,在城市治理中的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有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引言
(一)城市治理
城市治理由城市管理演变而来,与城市管理不同,城市治理注重合作,注重多方力量的加入,城市治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利益主体协商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也就是城市治理注重多元参与。城市治理在广义和狭义方面范围不同,广义的城市治理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各方面的治理,狭义的城市治理重在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管理方面。
(二)公众参与
对于公众参与的认识,学者们有不同的界定,普遍认为是参与双方能产生互动的各种行为。这种互动是双向的、良性的,能够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化解一些不必要的冲突,缓解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对立情况,促进城市治理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就目前的公众参与的实践活动来看,政府有效的行政改革离不开公众参与,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避免一刀切,吸收多方力量共同治理。
二、多元治理视角下山东城市治理中公众参与现状调查
通过对山东六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获得山东城市治理中公众参与现状的一手资料。主要通过参与到公众参与的运行过程中,通过现场观摩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社区治理主体在公众参与中发挥的作用,观察不同公众参与运行过程。
(一)公众开始关心与自身相关的社区管理事务,但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显示,关注城市治理相关问题的达到80%以上,其中一半多的人经常关注,37%的人有时关注,这说明在城市治理的关注度上,公众关注度比较高。
具体到实际参与城市治理的情况,仅有23%的人选择了这一项;29%的人在平时的谈论中会谈论到城市治理的话题。在其他方面,包括是否了解社区的公共事务是否关注社区公众等等,普遍表述应该关注了解。在具体到社区的公共事务方面,不同的社会公共事务关注度不同,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参与度上较低,反映出公众的公共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公众参与有限的首要原因
通过调查显示,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不够,参与范围狭窄,参与效果亟待提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公众掌握的公共信息不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当公众有了问题需要向有关部门反映,一半多的公众表示知道反映渠道,有接近40%的公众表示并不清楚。这在信息化网络化普及的当下,比例是很高的。这就体现出虽然现在是信息化社会,但公众掌握的有关城市治理方面的信息是有限的,大部分的信息尤其是重要的信息政府部门在把控着。很多时候,宣传政务公开,但也仅限于公开,只是告知。城市治理中涉及到的信息比较复杂,公众如果对这些信息了解不够,就无法实质性参与到城市治理中去。
(三)公众参与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但象征性参与明显
公众参与到城市治理中要有效果需要实质性参与。当前由于城市治理中涉及到的一些法律条款、政策规定并没有把公众参与列入其中,也就是公众参与在城市治理的一些领域并不受法律保障,这就使得公众参与的表象性参与较多,被动式参与较多,实质性参与比较少,参与过程不连贯,参与目标不明确等等都是城市治理实践中公众参与的实际情况。
三、多元治理视角下山东城市治理中公众参与路径分析
(一)社区导向路径
公众参与城市治理一般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平台、组织或者工具。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中最基本的单元,在城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众通过社区参与城市治理是当下城市治理实践中普遍采用的形式,通过社区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的自治能力,提高公众需要给与社区包括一些资源方面的大力支持,以提高参与效率和效果,增强公众通过社区参与城市治理的能力以及效果。
(二)区域导向路径
区域的范围就不再限于一个社区的范围,一般根据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范围来划分,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政府出面规划的,也是由政府管理的。为提高公众参与效果,区域导向的参与根据公众关心的内容进行相应输入,这样能够提高服务的效率。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动员社区参与到设施发展规划中,还要输入社区一定的资源并鼓励社区参与,根据功能的不同来输入,关注区域项目建设。
(三)功能导向路径
功能导向与社区导向和区域导向的路径比较是更先进的,是一种伙伴关系的路径。社区导向和区域导向的路径中的利益相关者是被动参与,是被要求的,功能导向的每个相关者可以说是平等的,各自有各自的责任义务,这是相关者都非常明确的。在合作方式上,根据相关者的需求来设计,这里的需求是基于对公共设施服务的需求,并且具体的合作互动是有限制的。
四、多元治理视角下山东城市治理中公众参与对策研究
根据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实地调查,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培育公众参与的环境、提高公众参与的自主性、创新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渠道等方面为山东提高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效果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
(一)培育公众参与的环境
一是完善城市信息公开制度。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公共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相关公共信息要第一时间发布,最新的城市治理信息公众能及时获悉,尤其是涉及到他们切身利益的信息,公众最为关心的城市治理信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信息等等都需要全面公开,并通过一定的有效渠道公开,给公众一定的参与时间,引导公众积极自觉参与。二是公众参与成本尽可能减少。公众参与城市治理势必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当成本大于收益的时候,公共参与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为了提高参与积极性,参与的效用,政府要尽可能减少公众参与成本,包括这其中的资金、精力和时间的投入。具体做法方面,政府可分析城市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针对他们的不同引导他们参与治理活动。为了降低参与成本,尽可能利用网络、电话或者上门调查、访谈等方式让公众参与,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参与度。
(二)提高公众参与的自主性
一是提高公众参与意识。自发自觉参与城市治理和被动的参与城市治理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为了提高公众参与意识,政府可通过一些公众喜欢的活动来宣传公众参与,从中提高公众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参与城市治理是他们的权力,他们是城市的一份子,是城市的主人。在参与的实践中,真正的实现政府公众一条心,参与权力平等,人人都可以参与到城市治理中,不分权力大小,职位高低。二是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公众的参与能力提高了,参与效果才可能提高。城市治理涉及到城市规划、建设、服务方方面面的事情,很多地方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这方面需要加强公众的参与技能,让公众明确参与的方式,他们的责任权力有哪些,整个参与的流程是怎样的,参与内容有哪些等等,这些都非常清楚的情况下,才能提高参与的效果和效率。在参与的过程中,也要加强他们的参与信心,合法合理的公众诉求要认真对待及时处理,鼓励公众发言献策。
(三)创新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渠道
一是发挥社会自治组织在公众参与中的作用。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引导社会自治组织,给社会自治组织保留足够的城市治理参与空间,完善组织结构,优化工作方法,建立健全严谨的公众参与程序,确保公众有效、高效参与城市治理中。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与社会自治组织的合作。发挥社会自治组织的自身优势,在城市治理的相关过程中,可参与其中,多一份力量,多一份保障。要重视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引导公众通过社区参与,这一途径可以说是当下比较容易实现的,也是公众最容易接触到的参与组织。三是发挥网络媒介在公众参与中的作用。这一渠道是信息化网络化的当下,最为便捷的公众参与治理的渠道。政府通过数字平台公布工作动态,通过平台搜集公众意见建议,及时掌握舆情等等,在一些政策制订方面会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田闻笛.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逻辑、经验与路径优化—以社会治理现代化为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19(01).
[2]张陶,曹惠民,王锋.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中公众参与困境与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19(09).
[3]廖青梅.海口市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海南大学,2017.
[4]邱霈恩.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J].中国经济报告,2020(06):124-131.
作者简介:时长娟,1981.08,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城市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