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王晔 王景峰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摘要

科技创新是新时代我国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重要的战略支撑。实现科技创新需要有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高校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实践创新能力,这是当前高校培养符合产业、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实践创新人才所应当肩负的重任。本文通过分析培养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要性以及培养现状和瓶颈,指出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定位,深化课程体系设计改革,优化双导师合作机制,加强实习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等有效途径提升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为地区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创新驱动;产教融合;地方高校;实践能力

正文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CG2022145);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NGJGH2023045);内蒙古财经大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项目《战略管理》.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来源,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驱动产业行业进步的关键,其中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核心因素。而科技创新的关键是要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始终应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导向,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近年来,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扩大,在保障招生培养质量的同时,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地方财经类高校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实践教学是促进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设立时间短,不同程度受到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影响,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不够完善。因此,现阶段优化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源于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加快经济发展转变生产力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需要。首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在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发展,推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步伐。其次,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逐年扩大,随之产生的培养问题也日益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再次,地方财经类高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为使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最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明显的区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实践性和职业性为特征,探索围绕职业需要进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是未来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职业胜任力和实践能力是评价地区财经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评判标准,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发扬探索创新精神,为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探索新的培育路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通过简单的课堂理论教学实现,需要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参与校内外不同的实践活动,将理论研究灵活运用到企业实际工作中。因此,发展地方财经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升地方财经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专业技术创新发展,对于推动创新驱动背景下我国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2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地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不足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地方财经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扩招持续增长与研究生实践教学资源不充足所带来的发展矛盾,使得很多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地方财经类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的实践基地所设置的培训内容和理论课程内容联系不够紧密,毕业论文写作选题内容也与实践基地的训练内容不能有效衔接,甚至没有关联。另外,地方财经类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很多以本科应届毕业生为主,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限,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实践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职业导向不明确,缺乏创新创业意识。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差异化较少,教学过程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形式相近,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性不强,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特点不突出。尤其财经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理论知识和经管实践的融合,对于缺乏企业管理相关经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科知识,没有调动起专业学位研究生独立思考动力,这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显然起到不利影响。

2.2 实践课程落实不到位

课程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的基本保障,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课程建设需要在课程结构体系上进行优化。财经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主要从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培养。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方案优化的关键环节,决定了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课程授课模式。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渗透融入相关的理念和要求。当前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际教学活动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差异化不大,课程设置都是以理论课程为主,缺乏专业性的创新创业类的实践课程和实践活动,难以系统的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甚至有的高校没有设置实践环节或没有开设专业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等,即使设置实践环节的高校,具体操作也空泛且流于形式,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实践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授课、论坛、讲座是一般常见的形式,这些形式没有真正解决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薄弱的问题,在培养训练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缺乏实质效果。因此,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缺乏有效的课程顶层设计,现有课程与实践能能力融合度不明显。

2.3导师队伍角色分配不明确

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传统学术学位研究生相比,在培养对象,教学内容、授课模式上都有自身的特点,对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较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授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大部分的授课教师不具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经历,缺乏对企业管理中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所以教学过程中多数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难以引导和训练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地方财经类高校的校内导师能够获得和企业合作的项目机会是有限的,接受的前沿理论和先进技术的能力也有限。校内导师科研项目少,指导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会受限,从而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地方财经类高校很多导师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不能定期与学生交流实践活动内容,学生以顺利毕业为目标,实践课程做一些简单的模拟训练,具有高质量创新型的成果产出较少。校外导师来源于行业或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者或技术专家,在实践指导中忽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和目标,多关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技术操作指导,大多数学生难以从校外导师处获得实践指导和就业帮助。校外导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4 教学实践基地合作不深入

许多地方高校没有针对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设立教学实践平台。还有一些地方财经类高校的教学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便于师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校内的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实验室和教研室,由于高校的资金投入有限,实验设备和实验资源远达不到财经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需求。基于科研模式建立的实践平台存在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需求脱节,多数以创新科研训练为主,缺乏创新创业自主性培养。校外实习基地联合培养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愿意和高校长期合作提供实习场所的企业较少。学生实习产生的直接价值和收益不明显,企业导师忙于自己的工作,很难抽身进行现场指导和演示。学生从事的都是机械式操作,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都无法激发,实习过程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性缺乏,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实践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3提升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对策建议

3.1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

现阶段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研究生能够掌握相关行业产业或职业领域的知识,通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实践创新能力就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区别于本科生和学术研究生的显著特点。因此,明确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内容,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为关注点,增强财经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竞争力。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院所共同参与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设定共同培养目标,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财经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提升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核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参与程度和成果产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创新活动中的团队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及能否提出自己的观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以通过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训练得到锻炼和提升。另外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在创新实践活动中产出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成果,也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有效途径。

3.2 深化课程体系设计改革

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根据地区发展需要,产业发展趋势,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等,优化设置学科方向和专业课程体系,甄选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发展需求的课程,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活动。对于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经管类人才,使企业通过经营管理创新,改善运营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财经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可以设置围绕实践创新能力相关的课程,原有专业课程设置成侧重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课程。解决企业实际管理问题的案例课程,可以组织学生研讨和分析,提升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参加企业管理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机融合,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其中案例教学改革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是需要教师重视案例教学的开发。二是案例教学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需要调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案例的开发和设计。三是通过案例采编和评选,优化案例教学改革,对促进学生参与设计和反思,调动学生主动性,深化案例教学提高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

3.3优化双导师合作机制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需要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拥有一批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导师团队。校内导师负责对专业知识的理论指导,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过程管理,要求研究生完成学位毕业规定的理论知识及科研项目的训练,实践导师负责学生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在提高双导师教师团队培养中,首先要加强导师参与实践能力培训的机会,让年轻教师有机会参加企业的专业实践学习与锻炼。其次聘用创新创业优秀导师,邀请成功人士,吸引优秀创业人才为学生提供创新思路和方法的指导。最后加强对校内外导师考核评价,对于不达标的教师给与反馈,帮助他们改进授课方法和态度,保证教学质量。

3.4 加强实习培养基地建设工作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产学研用政”有机融合,协同发展。政府产于实践基地的建设,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文件支持,有利于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的持久发展运行。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建经管创新实践基地,形成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实践” 的双层人才培养机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共享合作,需要设计具有激励导向型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程度作为评价的标准之一。激发高校和科研院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地方高校还可以和发达地区的高校联合搭建财经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信息交流合作平台,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地方财经类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建设过程中,通过和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导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企业专家外聘为专硕导师,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高地方财经类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增强研究生的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程月明,陈德成,林楚轩,程怡.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MBA研究生管理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1(02):94--99.

[2]杨泰华,雷学文,姜天华,许成祥,刘华琛.地方高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230--232.

[3]毕兆明.地方高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3(06):41--46.

[4]安强身,冯素玲.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价值、困境与突破[J].现代教育科学,2022(05):46--57.

[5]罗志增,席旭刚,赵杰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9(15):74--78.

[6]周志强,江建梅,成鹏飞.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管理类专业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22(36):108--112.

[7]黄飞,刘心报,吴红斌,解光军,王磊,季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4(04):23-29.

 

 

作者简介:王晔(1981--),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硕士研究生,内蒙古财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