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核心素养下中小学音乐项目化学习模式构建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音乐;项目化学习
正文
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为现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开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音乐核心素养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其培养方式和方法成为音乐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为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当前,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难以完全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方面,教育工作者发现传统教育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构建基于音乐核心素养的中小学音乐项目化学习模式,对于提升音乐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音乐核心素养下中小学音乐项目化学习模式构建的作用
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学校对于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正在逐步开始重视起来。中小学音乐项目化学习模式的构建也由此而出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项目化学习模式关注学生对于技能的学习,同时也强调通过项目实践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对此,本文将基于音乐核心素养培育,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阐述音乐项目化学习模式构建的作用。
1.1提升音乐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与传统的音乐教学相比,项目化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学生通过参与音乐项目,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到更多专业音乐知识和技能。在音乐创作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结合自身的创意和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够得到巩固,其自身所具备的音乐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得以有效提升。
此外,音乐项目化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并且需要不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式以及思路去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新的方式与技巧,进而培养其自身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例如,在音乐表演前,学生通常需要思考如何才能通过音乐才能表达情感和思想,如何运用音乐技巧来增强表演效果,在思考与尝试的过程,学生往往能够挖掘出自身的创新潜力,并以此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1.2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音乐项目化学习模式通常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音乐、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欣赏音乐作品,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跨学科综合能力。例如,在音乐鉴赏项目中,学生需要了解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这需要他们具备历史、文学和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储备。
音乐项目化学习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团队协作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商和合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音乐剧制作项目中,学生需要分工完成剧本创作、音乐创作、舞蹈编排、表演等多个环节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密切配合,才能够完成整个音乐剧的制作和表演。
1.3增强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师借助音乐项目化学习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与传统的音乐教学相比,项目化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来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除此之外,在音乐项目化学习模式下,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能够得到增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来完成任务。例如,在音乐表演项目中,学生在经过长期排练后,最终成功地将自己的音乐作品呈现给观众时,会感到非常兴奋和自豪,这种成就感和自信心能够促使其更加坚定地走上音乐之路。
2音乐核心素养下中小学音乐项目化学习模式构建策略
2.1设计跨学科融合的项目化学习内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音乐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通过项目化、实践化的学习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在设计音乐项目化学习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通过跨学科融合、主题化教学活动设计等方式开展音乐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宽视野,培养综合素养。
一是整合多学科知识。项目化学习不应被局限于音乐学科知识,还需要适当历史、文学、美术等其他学科内容,让学生在音乐项目中体验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在音乐与历史学科结合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项目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音乐家的生平与贡献等。例如,在学习古典音乐时,可以设计以“古典音乐的历史演变”为主题的项目,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时期的音乐特色,挖掘不同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
二是主题化教学设计。教师在开展项目活动前,可以明确每个项目的主题,例如设置民族音乐探索、流行音乐创作等音乐主题项目活动,在项目开展中围绕主题设计项目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时也能够不断深化其自身对于主题的理解。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潘桥第二小学开展音乐项目化学习活动,设置主题《轮胎里的花》,教师巧妙地结合刚过去的母亲节以及学生在草铺内种植的蔷薇花,引出代表母亲的花——萱草花,教师通过对萱草花的花语进行科普介绍,能够让学生对《萱草花》歌曲产生兴趣与思考。
2.2关注个体差异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
在音乐核心素养的引领下,中小学音乐教育正逐步向个性化、差异化的方向发展。项目化学习关注个体差异,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多可能。在音乐项目化学习模式的构建中,关注个体差异,并以此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方面,制定个性化学习路径。在实施项目化学习之前,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个体上存在的差异,并对其进行记录,这样能够为学生后续个性化学习开展打下基础。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项目任务;另一方面,开展分层教育,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教师通过测试、评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习能力,制定明确的分层标准,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项目任务。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在音乐类项目学习方案的设计上,注重分层和个性化。一年级学生通过“小伙伴与各民族唱‘你好’”项目,学习民族音乐,培养民族自信心;二年级学生则聚焦“蒙古之音”,深入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三年级学生以“音响故事—夏之声”为主题开展音乐项目活动,结合生活声音表现夏天;四年级学生探索“中国民族乐器的奥秘”,教师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乐器,以此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自信;五年级学生则在毕业季通过“毕业季合唱《同济少年》”项目,结合校风、校训改编歌曲,回顾小学时光,表达对未来的憧憬。这些音乐项目不仅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又体现个性化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多样化的音乐实践中得到全面发展。
2.3注重音乐项目化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在音乐项目化学习中,过程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能为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指导教学。
第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在音乐项目化学习中,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传统评价工作往往只针对音乐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音乐项目化学习开展,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周壤镇中心小学在音乐项目化学习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传统评价形式以外,教师还增加音乐作品创作展示、团队合作成果汇报等环节,多元化评价方式能够学生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第二,及时反馈指导。在音乐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馈指导,对于学生能力提升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音乐项目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内容以及方式等,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得到及时反馈,为学生及时提供学习引导。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深入探讨音乐核心素养下中小学音乐项目化学习模式的构建,发现该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现代教育工作者应当持续优化项目化学习模式,为培养具备高度音乐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生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管光海. 学习机制视角下的驱动性问题设计与应用——基于浙江省项目化学习实践案例的分析 [J]. 上海教育科研, 2024, (05): 44-50.
[2]王雅琪. 《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评介 [J]. 地理教学, 2024, (08): 1.
[3]崔学荣. 素养为纲的音乐课程内容结构化分析与实施策略(上) [J]. 中国音乐教育, 2023, (02): 39-45.
[4]蔡王冰. 音乐核心素养项目化学习实践——以中学民歌体裁教学为例 [J]. 音乐天地, 2022, (09): 2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