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许玉玲

湖北省十堰市 442000

摘要

情感发展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标中强调了对小学语文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结合阅读、写作等教学活动,构建情感体验、情感交流等教学任务,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本文在研究中将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展开论述,并且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策略,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的实践应用,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感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对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感知、理解语言文字,促进学生情感理解,增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1]。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认知不足,只关注到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兴趣不高,也无法在语文课堂上实现情感表达,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落后。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落实,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教师还需要借助科学的教学策略,开展深度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效果,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对学生进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首先,情感表达能培养中,实现了深入阅读的开展,在体验情感的过程中,学生借助情感媒介,进行自身情感的表达,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运用能力[2]。其次,在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中,实现了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师借助课外阅读资源,增强学生的情感理解,同时也创新了语文教学形式,借助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师生交流等形式,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效果,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阅读文本引起情感共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借助阅读情感分析,增强学生的情感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深入分析文本内容,结合对阅读故事情节的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阅读文本中借助情境创设等形式,展现阅读情境内容,在阅读故事分析中,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情境,体验喜爱、悲欢、爱恋等情感,进一步结合实际生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情感表达[3]

例如在《祖父的园子》阅读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在阅读中结合文本的特点,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呈现出祖父园子的场景,结合视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验阅读故事中作者对祖父的情感。并且结合生活中农村菜园的场景,让学生思考你和你的家人在菜园中发生的故事,邀请学生分享故事内容,进而更好地促进情感表达,表达作者对家人的亲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与向往,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阅读作品的情感理解能力。

(二)角色扮演体验文本情感

情感表达能力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体验阅读文本中的情感内容,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教师应当借助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故事情感,结合角色的动作形态、语言内容等,更好地表达对阅读情感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4]。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为学生的情感表达营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更加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小英雄雨来》的教学中,教师选取课文中雨来与敌人对抗的画面,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借助语言特点、人物形象等,生动呈现阅读文本的故事情感,在扮演雨来角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雨来的勇敢以及智慧,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促使学生增强对文本故事的理解,并且结合自身想象,创新角色扮演脚本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加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师生交流表达学生情感

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欲望,在教学中通过开展师生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为学生创设情感表达的机会,以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也能更好地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教学中结合文本,提出启发性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回答教师问题,形成互动氛围,更好地增强情感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的学习中,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情感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欲望,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要求,设置教学问题,比如这篇文章写了鲁滨逊的哪些故事?从故事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情感?鲁滨逊在遇到困难后是如何应对的,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启示?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你认为鲁冰逊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在你心中的形象如何?。课堂上结合教学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深度的互动交流,引导学习学习鲁滨逊充满智慧、积极乐观的品质,同时结合故事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困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文本写作增强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涉及到阅读教学,在写作教学中也能够实现对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生活事故写作,呈现出学生的情感表达内容,更好地增强写作文章的生动性。在写作中结合选取与主题相关的阅读文本,体会文本故事的情感表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体验,选择生活故事进行写作,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在学习阅读文本之后,结合对文章的情感体验,选择合适的表达技巧,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生动呈现故事情节,展现出学生的情感表达,更好地增强文章的写作价值[5]

例如在《慈母情深》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对文本慈母的情感理解,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有关母亲的文章,表达自己对母亲的关爱等情感。在文本写作中,综合运用生动的语言内容,选取切合学生生活的故事情节,将自己与母亲的故事呈现在写作中,更好地将自身情感得到流露,传递浓厚的亲情,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情感表达能力培养是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关键内容,在构建语文高质量课堂中,应当注重创设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情感表达欲望,借助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在情感表达培养中,通过阅读文本引起情感共鸣、角色扮演体验文本情感、师生交流表达学生情感、文本写作增强情感体验等策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等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方法——以《祖父的园子》为例[J].新课程,2023,(24):136-138.

[2]陈凤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3,(20):36-38.

[3]徐雨婷.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3,(06):148-150.

[4]任小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与实践[J].家长,2023,(09):170-173.

[5]马俊兰.浅谈培养学生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的策略——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4):111-112.

 

作者简介:许玉玲 1970.10.17  湖北  本科 湖北大学 小学语文教师  中级职称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


阅读全文